字词 | 浙江实业银行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浙江实业银行 浙江实业银行中国近代著名的商业银行之一。成立于1909年,原名浙江银行,由浙江地方政府和商人合资设立。1915年改称浙江地方实业银行。1923年官商分家各自经营,官股称浙江地方银行,设总行于杭州;商股称浙江实业银行,设总管理处于上海。1927年后由李铭(馥荪)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在他的主持下,业务发展很快。李铭经营银行着重于外汇业务和兜揽外商在沪企业的存款和汇款。1936年存款总额达5600余万元(法币),在全国商业银行中居第七位。该行的国外汇兑业务,在中资银行中也办得较早和较为活跃。上海沦陷期间,该行独家经营瑞士法郎,获得了很大利益,并积累了大量外汇,是私营金融业中拥有外汇资产较多的一家银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1年11月加入新华等银行组成的联合总管理处,1952年12月参加私营金融业全行业公私合营,与其他银行一起组成统一的公私合营银行。 ☚ 浙江兴业银行 北四行 ☛ 浙江实业银行 浙江实业银行创设于宣统元年( 1909 ),初名浙江银行, 官商合办,股本总额100万元,实收71.03万元,总行设杭州,经理省库、发行钞票。辛亥革命后改为中华民国浙江银行。1915年7日改为浙江地方实业银行。后因官商股东对于增资意见不一,于1923年3月实行划分,独立营业。官股部分改称浙江地方银行,商股部分改称浙江实业银行,原杭州、海门、兰溪分行改归官办,汉口、上海两分行隶商股银行,并改原上海分行为其总行。抗战前夕,该行存款总额5000万元,储蓄存款1200万元,公积金240万元。该行为南四行之一。 ☚ 四明银行 云南富滇银行 ☛ 浙江实业银行 浙江实业银行旧中国著名的私人资本银行之一。前身是1908年创设的浙江官钱局,1909年改组为浙江银行,由官商合办,资本额100万元,实收70万元,总行设于杭州,上海设分行。辛亥革命后改称中华民国浙江银行,经理库款,发行钞票,具有省立银行性质。自1914年起,专著商业银行业务,1915年改称浙江地方实业银行,不再发行钞票。1921年设分行于汉口,翌年增加资本至100万元。1923年官商分家,各自营业,官股称浙江地方银行,商股称浙江实业银行,原有上海、汉口两分行划归商股经营,设总管理处于上海,另设分行于杭州。1923年4月23日,浙江实业银行在上海正式宣告成立,实收资本为180万元,随后又补足为200万元。第一届董事会推举胡济生为董事长,李馥荪为常务董事。1927年胡济生病逝,李馥荪继任董事长,兼总经理。浙江实业银行在李馥荪的主持下,业务发展很快,主要拉拢德、日、美、英等在沪外商企业与其往来,一些实力雄厚的外商企业亦到该行存款,如著名的存款大户美商上海电力公司有一个时期就将存款全部集中于该行。1936年该行的存款总额达5600余万元,在全国商业银行中居第七位。浙实的国外汇兑业务,在华商银行中也是办得较早和较为活跃。到1928年时,在上海几家经营外汇业务的华商银行中,浙江实业所做的进口押汇,已达年400余万元,仅次于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占第二位。抗战时期,它经营瑞士法郎、获利丰厚。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占领上海租界,英美等交战国的侨民被关进集中营。英美等国经国际红十字会通过中立国瑞士领事馆汇款来沪,除对侨民救济款必须由瑞士领事馆与日本横滨正金银行结算外,其他关于汇给英美及各国在沪职工的生活补助及慈善性款项,属于私款,可以不经横滨正金银行,但因瑞士在中国没有银行,在沪华商银行怕触犯日本横滨正金银行,一般不敢承接这项业务。浙江实业银行认为有利可图,敢于冒风险,承接了这项业务,独家经营瑞士法郎,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利益,积累了大量外汇,是私营金融业中拥有外汇资产较多的一家银行。其外汇资金,大部分投放在美国,曾在1945年9月与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和美商合资设立资本为500万美元的中国投资公司。浙江实业银行在管理方面亦有特点,行务崇尚实际,人员编制,机构增减变动都能合理安排;在经费开支上,各项支出均比其他银行为少。1948年10月改名为浙江第一商业银行,与浙江兴业银行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被称为私人资本银行中著名的“南三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1年11月参加新华等银行组成的联合总管理处,1952年12月参加金融业全行业公私合营,与其他银行钱庄一起共同组成统一的公私合营银行。 ☚ 中华商业储蓄银行 江西裕民银行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