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时的血、尿、汗
运动中人体血液化学成分发生变化:
❶长时间剧烈运动,由于脱水而使血液浓缩,导致单位容积血内血红蛋白含量增加,有时会因营养中补充蛋白质不足或缺铁,造成血中血红蛋白含量下降,低于正常标准状况称为运动性贫血。
❷剧烈运动中,血乳酸浓度显著上升(见血乳酸)。
❸有实验表明,进行长跑锻炼,血清免疫球蛋白有增多的趋向。
❹剧烈运动时,体内蛋白质分解代谢加强,血浆中尿素氮含量增加,耐力性运动后更为明显。快肌纤维中AMP(一磷酸腺苷)脱氨基酶的活性较慢肌纤维强,肌肉中快肌纤维百分组成高的运动员,强烈运动时血氨升高较显著。
❺运动能降低血脂,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对清除胆固醇有重大作用。
❻正常空腹时的血糖浓度为80~120毫克%,血糖相对稳定是保持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功能的重要条件。实验表明,长时间运动或比赛,运动员的血糖并无明显降低。青少年运动员赛前精神紧张时,由于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的兴奋,促进肝糖分解为葡萄糖,血糖升高,甚至在高到一定程度时出现情绪性糖尿。
运动中尿液化学成分的变化:
❶健康人尿蛋白含量约为2毫克%,在剧烈运动后,尿蛋白质增多。这种由运动所引起尿中排出的蛋白质称为运动性尿蛋白。凡由剧烈运动导致尿中排出蛋白质,但并不伴其他症状(腰肾部痛感、血尿等),且在运动停止8小时后尿中蛋白质即呈阴性的,视为生理性蛋白尿。
❷肌酐是磷酸肌酸(CP)的代谢产物,随尿排出,日排量恒定。肌酐的排出量与个体的肌肉块大小有关,24小时内每千克体重排出的肌酐毫克数称为肌酐系数,男子为18~32,女子为10~25。运动员的肌酐系数高于常人(男子短跑运动员可高达36.91),它反映肌肉发达程度和肌肉中磷酸肌酸代谢状况。
运动时汗液化学成分的变化:静息时汗液属酸性(PH为4~6.8),99%是水,其他成分中以氯化钾(NaCl)为主,此外,还含微量钙( Ca2+)、磷(P)、铜(Cu)、镁( Mg2+)、铁(Fe)、乳酸和尿素氮等。极限强度运动使血乳酸激增,而汗中乳酸含量不变,汗中乳酸是汗腺细胞本身无氧代谢的产物。汗中尿素氮的增加,说明强烈运动时人体内蛋白质参与供能。长时间剧烈运动造成大量失水和失盐(钠、钾),必须补给水分和钠、钾盐,以保持肌体的水平衡和电解质平衡。
运动时的血、尿、汗Yundongshi de xue、niao、han
运动时人体血液成分发生变化:
❶长时间剧烈运动,因脱水使体内血液浓缩,导致单位容积血内血红蛋白量增加, 有时会因营养中补充蛋白质不足或缺铁,造成血中血红蛋白含量下降,低于正常标准时,称为运动性贫血。
❷剧烈运动导致血中血乳酸浓度显著上升,同时体内蛋白质分解代谢加强,血浆中尿素氮含量增加。
❸运动能降低血脂,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对清除胆固醇有重大作用。
❹正常空腹时血中血糖浓度为80—120毫克%,长时间运动,一般情况,运动员的血糖无明显下降。血糖相对稳定是保持中枢神经正常功能的重要条件。青少年运动员赛前精神紧张时,由于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的兴奋,促进肝糖分解成葡萄糖,血糖升高,甚至在高到一定程度时出现情绪性糖尿。
运动时尿液化学成分的变化:
❶健康人尿蛋白含量约为2毫克%,在剧烈运动后,尿蛋白增多,这种由运动所引起的尿中排出的蛋白质称为运动性尿蛋白。凡由于剧烈运动导致尿中排出蛋白质,但并不伴随其他症状(腰肾部痛感、血尿等),且在运动停止8小时后尿中蛋白质呈阴性的,视为生理蛋白尿。
❷肌酐是磷酸肌酸的代谢产物,随尿排出,日排量恒定。运动员肌酐排量高于常人,反映运动员肌肉发达程度和肌肉中磷酸肌酸的代谢状况。
运动时汗液成分的变化:静息时,汗液属酸性(PH为4—6.8),99%是水,其他成分中以氯化钠NaCl为主,此外,还含微量钙Ca、磷(P)、铜(Cu)、镁(Mg)、铁(Fe)、乳酸和尿素氮等。剧烈运动可使血乳酸激增,而汗中乳酸不变,汗中乳酸是汗腺细胞本身无氧代谢的产物。汗中尿素氮的增加,说明强烈运动时人体内蛋白质代谢参加供能。长时间剧烈运动造成大量失水和失盐(钠、钾),必须补给水分和钠、钾盐,以保持身体内的水平衡和电解质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