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决策软技术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决策软技术 亦称“专家法”、“专家评估法”、“专家创造力技术”或“创造力工程”。 即通过各种有效的组织形式充分发挥专家们的集体智慧和创造力,使其充分发表对决策的意见。这是建立在应用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基础上的决策方法。这种决策方法在本世纪30年代末就有人试验,但影响较大的是在50年代美国兰德公司的应用。 现在美、日、西欧和苏联、东欧已广泛应用,我国也开始应用。 决策软技术的组织形式很多,大致有如下几类:(1)为使专家们思考问题更方便、更全面,避免遗漏,事先把复杂的问题分解为便于回答的许多具体问题,或是把可能的答案详尽罗列出来,再请专家们回答或选择。如核对清单法、特性列举法、形态分析法等即属此类。 (2)为避免专家相互接触而产生消极作用(不同专家的权威大小、表达能力、个人面子等均会影响意见的充分发表),而对某些决策问题采用不让专家相互接触,分别征求意见的组织形式。如美国兰德公司首创的特尔菲法,便是采用函询调查的办法,即决策者将征询意见表分别寄给专家们,收到回答后进行统计归纳,再寄给专家们,几次反复,使意见集中。 (3)为了使意见得以充分发表,而暂不让意见交锋。美国人奥斯本首创的畅谈会法(BS法)即是此类方法。 他规定来参加会议的专家自由思考,尽量多提方案,不允许反驳他人意见,只能寻求意见的改进与联合。这样“畅谈”得到的建议很多,其中必有很有价值的。 决策软技术的优点是:方便灵活,通用性大,特别适用于非程序化决策;技术性不高,容易为决策人掌握和运用;不需使用电子计算机,省却了编制程序的繁杂过程。决策软技术也有局限性:因为它是建立在专家个人的直观基础上,缺乏严格论证,容易产生主观性;又因在专家的人选上和对专家意见的评价上没有客观标准,容易受决策者个人倾向性的影响而造成失误。 在实际工作中,应针对决策问题的性质和特点,灵活地、相互配合地使用决策软技术和决策硬技术。 但在我国目前电子工业水平和管理干部的数学水平都还不高的情况下,应用一些合适的决策软技术可能效益会更好些。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