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辰河戏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辰河戏 辰河戏戏曲剧种。流行于湖南沅江中游地区。这一带旧称辰州,故名。清康熙、雍正年间已有职业班社。兼唱高腔、昆腔、低腔和弹腔,后以高腔和弹腔为主。传统剧目中有不少整本的高腔戏。其音乐属曲牌联套体,高亢粗犷,颇具湘西地方特色。 ☚ 祁剧 巴陵戏 ☛ 辰河戏 辰河戏以高腔为主,兼有昆、低、弹腔。流行于今怀地区、湘西上家族苗族自治州,及邻省贵州、四川和湖北与湖南毗连地区,即沅水中、上游(俗称“辰河”)一带,故名“辰河班子”,又叫“辰州班子”。1944年(民国三十三年),“辰河戏”名称首见于沅陵《力报》。1955年正式定名。泸溪县浦市镇是其形成、发展的基地,舞台语言由浦市官话提炼而成。现存曲牌200余支,唱腔高亢、粗犷,具有湘西地方特色,习称“浦腔浦调”。表演艺术分下河路子(以浦市为中心,讲究诙谐)、上河路子(以洪江为中心,表演艺术严谨规范)、白河路子(以永顺县王村为中心,艺人多兼演木偶)等四个流派。历代名艺人,下河路子有米殿臣、杨学英、向代健、陈德生、石玉松、陈依白、杨仕元、康桂卿、陈盛昌等;中河路子有刘子焕、杨世济、舒洛成、刘德书、杨宗道等;上河路子有安启家、杨锦翠、向玉翠、李福彩、吴松林、王兰芳等;白河路子有李刚仄、曾金堂等。辰河戏有高腔剧目183个(其中包括6个连台大本戏),是湖南保留高腔剧目最多的剧种。另有弹腔剧目350个。整理改编的传统剧目有《破窑记》、《李慧娘》、《烂柯山》、《周仁献娘》、《金玉记》等,创作的现代戏有《寡妇链》,影响较大。 ☚ 荆河戏 湖南皮影戏 ☛ 辰河戏 辰河戏地方大戏剧种。主要流行于怀化地区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并及于黔东、鄂西、川东南部分地区。以高腔为主,兼有低腔、昆腔、弹腔。旧时称“高腔班”,1955年定今名。清乾隆、嘉庆年间已有职业班社,并建立了老郎庙。分高台班 (舞台演出)、矮台班 (木偶戏) 和围鼓堂(坐唱)3种演唱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溆浦、沅陵、辰溪、芷江、泸溪等县建有专业剧团。辰河高腔源于弋阳腔,融入湘西民歌、号子、傩腔而成,音乐为曲牌联缀体。早期演唱时,一人启口,众人帮和,击节以鼓,不托管弦,道光年间 (1821—1850) 开始以唢呐代替人声帮腔,至今乐师仍保留着古老的“圈腔点板”记谱法。角色行当分生角、小生、旦角、花脸、丑角五大行,表演艺术朴实,擅长表现悲剧。高腔传统剧目中,保留了较多明清传奇剧本,以擅演目连戏著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整理的《破窑记》、《李慧娘》和创作的民间故事剧《寡妇链》等获得省会演奖。 ☚ 祁剧 衡阳湘剧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