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奏又称“辟官”、“辟差”、“辟举”等,即辟官差遣,属堂差、吏部选之外的又一种补充形式,辟奏不如奏荐普遍,限制使用。辟置官属,宋初沿五代之制,未令罢去。如内外小职任,长吏(长官)得自奏辟,不必依铨选常格。熙宁间悉罢辟奏,权归选部。元祐之后又复。南宋初,因宋金战争,辟差官属范围扩大,帅司、监司以及残破州县之州郡守,皆许辟置干办事务僚属。辟官,仍须由辟奏官具辟奏状,结罪保明。辟奏与奏荐之不同在于,荐举得由朝廷或有司审批,辟奏即被辟举人需先出具“愿状”,长吏径自辟置差遣之后,呈缴所奏辟官出身以来文字,中书、门下(元丰改制后吏部)省将所辟官登记姓名备案,如发现任内犯法,则予追究,“奏辟官取旨行遣”(《宋史·选举志》6《保任·辟奏》、《宋会要·选举》31之1至11《辟举》)。
简称辟。《宋史·吕陶传》:“知太原寿阳县。府帅唐介辟签书判官。”《宋会要·选举》31之4《辟举》:“诏诸路帅臣、监司今后奏辟官属并令所举官录白、付身、印纸各委本州通判取真本覆实结罪保明缴连申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