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辐射育种技术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辐射育种技术radioactive breeding techniques

利用射线诱发生物遗传性的改变,经人工选择培育新的优良品种的技术。具有打破性状连锁、实现基因重组、突变频率高、突变类型多、变异性状稳定和方法简便等特点。
辐射诱发突变的遗传效应是由于辐射能使生物体内各种分子发生电离和激发,导致DNA分子结构的变化,造成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因此,在电离辐射的作用下扰乱了生物有机体的正常代谢,使生物体生长发育受到严重抑制,从而引起遗传因子发生改变并以新的遗传因子传给后代。
辐射育种应用的射线源有γ射线、X射线、β射线、中子、激光和无线电波等。辐射处理的材料,包括植物的种子、花粉、无性繁殖器官、组织培养物(愈伤组织)和活体植株; 动物材料包括禽蛋、鱼卵以及微生物等。目前主要用于植物。辐射处理的方法,有外照射和内照射两种。外照射处理是将种子或植株送进辐照室进行照射,或者种植在钴圃内全生育期作较长时间的慢性照射;内照射处理是将放射性元素如32P、35S等通过浸种、注入等途径导入被照射种子或植株某器官内部。为提高辐射诱变效果,利用多种诱变因素复合处理; 利用杂交后代做辐射材料,获得有利变异体再与常规材料进行杂交; 采用辐射突变与离体培养技术相结合; 利用活体照射等以改良品种或创造新的突变类型。
辐射诱发基因突变是在20世纪20年代末期发现的,国外植物辐射育种研究始于40年代,直至70年代后期才有较快发展。截至1981年,全世界辐射育成品种518个。中国的植物辐射遗传育种研究始于1957年,至1986年已育成突变品种243个,种植面积超过1.4亿亩,如浙江的“原丰早”水稻,湖北的“鄂麦6号”小麦,山东的“鲁原1号”玉米杂交种,黑龙江的“黑龙19号”和辽宁的“铁丰18号”大豆,广东的“粤油22号”花生以及江苏的南粳34和宁夏3号等作物品种都已大面积种植。此外由辐射诱变获得了大量具有利用价值的早熟、矮秆、抗病、抗逆、优质及其他特异突变体,为育种工作提供了大量的遗传种质资源。在水产方面用辐射育成了抗寒力强、生长快的“非洲鲫鱼”。

辐射育种技术

辐射育种技术

参见 《知识经济卷》 中 “辐射育种技术”。

☚ 动物细胞培养   生物防治 ☛

辐射育种技术

辐射育种技术

利用射线对生物材料进行处理,促使其突变频率大幅度提高,然后从中筛选出符合人们育种目的突变株,以培育新的优良品种。辐射育种技术使用的射线源包括X射线、β射线、γ射线、中子、激光和无线电波等。辐射育种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突变频率高、突变类型多、方法简便易行、易于打破性状连锁,实现基因重组。
自从20世纪20年代发现辐射可以诱发基因突变的效应以来,到80年代初在全世界范围内已用辐射育种技术育成品种518个。在我国,是从1957年开始进行辐射育种研究的,到1986年育出突变品种243个,种植面积超过1.4亿亩。此外还获得了其它突变体,如具利用价值的抗逆、优质、抗病、矮杆等性状,这就给以后的育种工作提供了大量可资利用的种质资源。在利用此项技术进行动物育种方面,育出了具有抗寒力强,生长速度快的“非洲鲫鱼”。此外,对微生物辐射育种方面,也取得了很大进展,如1943年利用产黄青霉来生产青霉素,每毫升发酵液只能生产约20个单位,而利用辐射育种技术后,新菌株的生产能力显著提高,目前的发酵单位已比原来提高三四千倍。
辐射之所以具有诱变效应,是由于辐射可使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发生电离或激发,导致DNA分子结构发生改变,从而造成基因突变,进行辐射处理的材料,对植物而言一般是种子、花粉、组织培养物甚至活体植株等; 对于动物而言,主要是蛋、卵等。
辐射处理的方法。一般为两种: 外照射法和内照射法,所谓外照射法,是指将上述辐射材料置于辐射室里直接照射,或者直接将待处理的植株种植在苗圃中对在生育期进行较长时间的照射。而内照射法是指将放射性同位素如35S、32P等通过注射、浸种等途径导入待处理材料的内部。为了提高辐射的效果,常利用多种复合因素共同处理的方法。

☚ 生物技术   空间 ☛
0000495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0:3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