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载漪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载漪1856—1922满族,隶镶白旗。 载漪1856—1922清末贵族。爱新觉罗氏。惇亲王绵恺之孙。咸丰十年(1860年)出继瑞亲王绵忻,袭贝勒爵。光绪十五年(1889年)加郡王衔。妻慈禧侄女。1893年为御前大臣。次年进封端郡王。“戊戌政变”后,慈禧立其子溥㑺为大阿哥(皇储),准备废黜光绪。六月,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办理外交。由于外国反对慈禧的废立举动,他力主利用义和团攻打外国使馆,并坚决要求处死主和派许景澄等人,企图胁迫外国支持废立。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前,携子随慈禧西逃,至大同,奉命任军机大臣,旋即免职。《辛丑条约》签订时,被列强指为“首祸”,慈禧被迫对其处以夺爵、罢官、充军新疆、永远监禁。溥㑺也废掉“大阿哥”名号。 载漪论载漪 廖一中 天津师大学报1983年4期 载漪
载漪1856—1922清末贵族。爱新觉罗氏。封端王。其妻为慈禧太后侄女。光绪二十五年(1900年)慈禧太后欲废黜光绪帝,册立其子溥俊为“大阿哥”(即皇储)。后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办理外交。在义和团运动中,他力主围攻使馆,坚持处死与他持不同意见的徐用仪、许景澄、袁昶等人。八国联军攻陷北京,随慈禧太后西逃。《辛丑条约》签订时,被指为“祸首”,发往新疆。 载漪1856—1922清宗室。道光帝第5子奕誴子,出继瑞郡王奕誌。初袭贝勒。后加郡王衔,为御前大臣。光绪二十年 (1894)封端郡王,隶镶白旗。其妻为承恩公桂祥女、慈禧太后内侄女。二十五年, 慈禧太后以其子溥㑺入宫为大阿哥(即皇储),欲黜光绪帝。次年,义和团起,力主用以排外,旋主持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与庄亲王载勋借义和团围攻驻京外国使馆。八国联军入京,随慈禧太后西逃,授命军机大臣,旋罢。议和后被指为祸首,削爵并戍新疆。 载漪1856—1924清末大臣。宗室贵族。满族,爱新觉罗氏。嘉庆帝第三子惇亲王绵恺孙,出继瑞亲王绵忻。咸丰十年(1860),袭贝勒。光绪二十年(1894),进封端郡王,隶镶白旗。其妻为承恩公桂祥女、慈禧太后内侄女。二十五年(1899),慈禧欲废黜光绪帝而以其子溥踒入宫为“大阿哥”(皇太子),故受慈禧重用。二十六年,义和团运动起,力主用以排外,主持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办理外交。利用义和团围攻日本使馆。八国联军自天津侵逼北京后,随慈禧西逃,至大同,命为军机大臣,旋罢。后同全权大臣李鸿章与八国联军议和,被诸帝国主义视为“首祸”,夺爵,戍新疆。二十七年,慈禧还京,至开封,以其利用义和团获罪,废“大阿哥”。 载漪1856—1922清末贵族、大臣。爱新觉罗氏。满族。惇亲王绵恺孙,出继瑞郡王绵忻,娶慈禧太后侄女为妻。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封端郡王。1900年初,慈禧太后欲废光绪帝而立其子溥㑺为大阿哥(即皇储)。他被任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办理外交,力主攻打使馆,企图迫使各国公使承认废立。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他随慈禧太后西逃,被任为军机大臣,不久罢免。议和时,被列强指为“罪首”,要求严惩。后充军新疆。 载漪1856—1922清末贵族。爱新觉罗氏。嘉庆帝第三子惇亲王绵恺孙,后出继瑞亲王绵忻(后更名奕志),袭贝勒爵。光绪二十年(1894)封端郡王。妻慈禧太后侄女。二十五年十二月(1900年1月)慈禧太后立其子溥㑺为大阿哥(即皇储),以废光绪帝。八国联军侵华之际,力主利用义和团围攻公使馆,以实现“废立”计划。他率领下的虎神营士兵打死德国公使克林德。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随慈禧太后西逃。二十七年清政府与联军议和时,被指为“祸首”,夺爵,罢官,遣戍新疆,永远监禁。溥㑺开去大阿哥名号。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