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一種兔。疑即三趾跳鼠。前足短、後足長,善跳躍。其稱首見於宋代典籍。《埤雅·釋蟲》:“按蟨,鼠前而兔後,趨則頓,走則顛。今契丹北境有跳兔,前足纔寸許,後足幾一尺。行則用足跳,一躍數尺;止則蹶然仆地。即所謂蟨。”明·金幼孜《北征録》:“上令衛土掘沙穴中跳兔,與幼孜三人觀。大如鼠,其頭目毛色皆兔,爪足則鼠。尾長,其端有毛,或黑或白。前足短,後足長,行則跳躍。性如狡兔,犬不能獲之。疑即《詩》所謂‘躍躍毚兔’者也。”按,今東北、西北、内蒙古分佈一種跳鼠,前肢短,爪堅硬,用以抓土;後肢甚發達,尾端有毛囊,末端通常爲白色,爲三趾跳鼠,疑即上述跳兔。參見本類“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