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赫哲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赫哲Hèzhé清代满族姓氏。乃满八旗姓氏之一,原籍无考。《清通志·氏族略》 收载。(按: 疑今之赫哲族即其后也。今之赫哲族,历史上或译作“黑斤”、“黑真”、“赫真”、“奇楞”等,分布在黑龙江之同江、饶河等沿江一带地方。) 赫哲 赫哲中国古代少数民族。亦写作“黑斤”、“黑真”、“黑津”、“赫斤”、“赫真”、“赫金”等,皆同音异译。其最早先民为古肃慎。明代时属东海女真的一支。散居于南起牡丹江下游,沿松花江下游至黑龙江入海口及以东至海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因赫哲人与女真同源,故努尔哈赤与皇太极用征服与招抚相结合的策略统一了赫哲部,将其中一部分迁徙到今辽宁省境浑河流域,编入八旗,成为“佛(老)满洲”即后来满族的最初组成成员。其余则留居故地,直至清顺治时始编入村屯,成为“编户”。居松花江下游以东的赫哲人到康熙时又有被编入八旗的,称“伊彻 (新) 满洲”,也成了满族的成员。清廷通过允许未加入满族的赫哲上层人物“世娶宗女”为妻以及赏物的办法进行笼络,对赫哲内部阶级分化起了催化作用。赫哲之名始见于《清实录》康熙二年癸卯三月壬辰条,其文如下:“命四姓库尔哈等进贡貂皮,照赫哲等国例。”赫哲人的主食是鲜鱼和兽肉。男人从事捕鱼和射猎,妇女和儿童剥鱼及狍皮缝制衣、裙及袜,将鱼或兽肉进行加工储藏。这样的部落也被称为鱼皮部。赫哲族是“使犬部”的一支。他们上山打猎用狗,交通工具为狗拉爬犁,故又称为“使犬部”或“使犬国”。此外,又因赫哲喀喇男人皆剃发俗呼短毛子,额登喀喇男子不剃发俗呼长毛子。赫哲人有语言,无文字。其语言属阿尔泰语系通古斯——满语族满语支,通用汉语文。 ☚ 鄂温克 锡伯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