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门
❶ 经穴名(Fengmen BL12)。 属足太阳膀胱经,为督脉、足太阳之会。别名热府。出《针灸甲乙经》。风,风邪。 门,门户。穴居易为风邪侵入之处,并能治风邪之为病,故被认为是风邪出入之门户,故称风门。 《针灸甲乙经》:“在第二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穴在背上部,当第2与第3胸椎棘突之间凹陷部外侧1.5寸处。 坐位取穴。穴经斜方肌、菱形肌、上后锯肌,达最长肌,有第2肋间动、静脉背侧支的内侧支,布有第2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第2胸神经后支外侧支。主治伤风咳嗽,鼻塞流涕,发热头痛,哮喘,项强,胸背痛,痹证,痈疽发背,流行性感冒,中风,水肿,淋巴结结核,破伤风,荨麻疹,支气管炎,肺炎,胸膜炎,肩背软组织劳损等。本穴又名热府,古代医家认为此穴是风寒湿热等病因侵入人体内之门户。 配大椎、肺俞、中府、孔最、外关治发烧、咳嗽、胸痛,配大椎、肺俞、天宗、肩髎治疗肩背痛,配曲池、外关、环跳、风市、血海、足三里、三阴交治荨麻疹。直刺0.3~0.5寸,向脊椎方向斜刺时可进针0.5~1寸,艾炷灸5~10壮,或温灸10~30分钟,灸此穴可以预防伤风感冒。 ❷ 儿科术语。指小儿面部望诊部位,即耳屏间切迹相平处,相当于听会的部位。《厘正按摩要术》:“风门在耳前,少阳经所主,色黑则为寒为疝,色青则为燥为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