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克雪尔-俄林定理
瑞典经济学家埃利·赫克雪尔和贝蒂尔·俄林所提出的一种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该理论模型的基本命题是: (1) 每个国家利用其相对丰富的生产要素进行生产是有利的,而利用其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进行生产是不利的。所以每个国家都应该生产和输出前类产品,输入后类产品。(2) 价格差别是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3) 国际贸易将逐步消除各种生产要素收入的国际差别。该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 (1) 成本的国际绝对差导致了价格的国际绝对差,这是产生国际贸易的第一个条件。(2) 两国国内各种产品的成本比例不同是产生国际贸易的第二个条件,这是定理的核心问题。(3) 如果两国的成本比例相同,一国两种产品成本按同一比例低于另一国,那只能发生暂时的绝对贸易。(4) 各国国内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比例不同导致了各国的成本比例不同。(5) 不同国家生产要素价格比例的差异取决于各国生产要素的供求。(6) 如果两国的生产要素供给比例相同,那么对这些生产要素的不同需求也会导致各种生产要素的不同价格比例,从而为国际贸易提供一个基础。(7) 国际分工——国际贸易的主要利益在于各国都能更有效地利用自身的各种生产要素,生产出比在闭关自守情况下更多的社会产品,使工资、利润、地租、利息的实际收入增加。赫克雪尔——俄林定理被看作是古典学派比较利益说的新发展,它标志着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