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赏月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赏月》

到了中秋,照例应该赏月,我也来赏一回月。

凭着三楼的窗槛望去,月亮确是十分皎洁,美丽,白嫩,发珠光,带宝气。里面若有宫殿,真配给嫦娥居住。那丰满的一轮,原就好比嫦娥!一个美人的脸庞儿。

月亮,确乎是女性!美的女性。这里面,确乎应该有一个广寒宫,应该有一个嫦娥,让我们瞻仰,让我们思慕。

然而,科学家说:月亮的世界,实际上并不如此。因为月面没有空气,所以月世界里没有森林,没有花草,没有虫鱼鸟兽,当然没有广寒宫;没有人类,没有一切生命,当然也没有嫦娥。

这是多么遗憾啊!而且,那时候,嫦娥到底飞升到哪里去了呢?也许误触了月面上的山岳,送了命吧?也许因为月球里面没有空气,窒息死的吧?也许没有飞到月球,就坠下了吧?总之,这个美人,是不知下落了。为她设想,对于偷吃灵药一事,确乎是应该后悔的。

然而,那个没有空气,没有生命的月亮,却为什么显得这样皎洁,这样美丽,令人瞻仰,令人思慕,恰像一个美的女性呢?

也许,正唯其没有空气,没有生命,所以才显得这样美丽?拜伦的诗中,不是有过这样的话吗:“蒙络着茑叶的废墟的古塔,全身颇觉苍翠而新鲜。但接近一看,茑叶下面,却是灰色的坏壁。故废墟总是废墟,而外观不过是外观。”

外观美丽而实质恶劣,原是常有的。就说女性,类乎月亮的也何其多也。然而,我们的眼睛多容易被外观所欺啊!

本意是赏月,结果却起了这样的感想,不觉兴味索然了。回到案头,在电灯光下读《饮水词》,因刚才的感触,集句成七律一首:

“小阑干外寂无声,一片伤心画不成;辛苦最怜天上月,留将颜色慰多情。”啊啊,这样的,又过了一个中秋了。

(1933年10月5日《申报》副刊《自由谈》)

赏析徐懋庸以前的骚人墨客,不知写过多少“赏月”的诗文,不过那都是真正的赏月,而徐懋庸题为“赏月”,结果却“赏”出一个品质恶劣的月来。仅这出人意料的主题,就使读者倍感新奇。

既然古人给了月亮无数美好的赞誉和幻想,作者便顺着常人的思路来了个欲擒故纵。“皎洁,美丽,白嫩,发珠光,带宝气”,先对月亮来了个一连串的赞誉,然后,“宫殿”、“嫦娥”,又一连串的想象。紧接着,一个“然而”,掉转了一百八十度,用科学家的研究结果正告人们,月亮实际上是一个没有空气,没有森林,没有花草,没有虫鱼鸟兽,没有广寒宫,没有人类,没有一切生命的丑陋的东西。

正因为月亮只是看起来美丽,实际上丑陋,自然就得出了一个鲜明的主题:外观美丽而实质恶劣的东西,原是常有的;我们的眼睛很容易被外观所欺。

文章中多次提到的嫦娥的故事,那是家喻户晓的,自然不必多做解释,而作者在小品中部提到的“对于偷吃灵药一事,确乎是应该后悔的”一句,似乎还应多说几句。大家知道,嫦娥是怀着好奇心偷吃了丈夫后羿弄来的不死之药而奔向月宫的。月宫虽然豪华富贵,但夫妻分离,又是多么寂寞啊!因此,唐代诗人李商隐在一首诗里吟道:“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作者化用李商隐的诗,不是从嫦娥的寂寞,而是从她的生命方面去想象她的后悔,这就给古老的传说以现代人的印迹。

如果是一般人,文章写到倒数第三段就可能结束了。徐懋庸不愧是大手笔,他又加了两段,而这两段补笔越琢磨越有味道。一来它圆了开头的“赏月”;二来又圆了赏月的主题,使得自己的见解成为一家之言,与那些多情之人的正面赏月是不矛盾的;三来还圆了小品的味。

赏月6056祭月。吴语。浙江苍南金乡〖 〗。

赏月shǎng yuè

四川重庆地区市井谓抢劫谈恋爱男女的钱财。

赏景

赏景

玩物
观赏月亮:玩月 赏月 弄月(玩风~;拈花~;追风~)
 赏玩、吟咏风月美景:弄月吟风
 饮酒赏月:饮月
观赏自然景色:听风听水
 观赏风光:观风
 观赏风景:凭眺
 观赏春景:赏春
 观赏幽景:玩幽
 观赏园景:窥园
赏玩春天的景色:问柳寻花
观赏美景:阅胜 览景 抚景
 观赏优美的风景:览胜 观赏胜景
观赏秀丽景色:揽胜 揽秀 洗眼
 乘舟寻幽揽胜:访舟
 凭栏揽胜:凭揽
美景繁多,看不过来:应接不暇
(观赏景物:赏景)

☚ 观赏   欣赏 ☛
赏月

赏月

我国民间中秋节习俗。人们喜欢在这一天晚上赏月,就因为月圆象征着人间的团圆,象征着生活的圆满如意。

☚ 年画   登高 ☛

赏月

也称迎月。朝鲜族正月十五观赏月亮的风俗。传说,先睹明月者走好运。故人们争先恐后来到东山,点上火把,待到明月升上来时,向明月鞠躬致礼乞求保佑。庄稼人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没有孩子的女人求早日有孕;小伙子求走运,碰上一个称心的好姑娘等。庄稼人赏月还能预侧年景,月色发白雨多,月色发红干旱,月色发昏预示荒年,月色明亮兆丰年。参见“赏月乐”条。

赏月

赏月

赏月,其实就是祭月。古代帝王有秋天祭月的礼制,《礼记》载:“天子朝春日,秋夕月。”夕月即拜月。到了魏晋,已有中秋赏月之举。但此时赏月尚未成俗。中秋赏月成为习俗始于唐代,《开元遗事》有“中秋夕,上与贵妃临太液池望月”的记载。赏月最盛时为宋代,《东京梦华录》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明代赏月盛况依旧。到了清代,赏月内容进一步发展,出现了“走月亮”习俗,《清嘉录》载:“妇女盛妆出游,互相往还,或随喜尼庵,鸡声喔喔,犹婆娑走月下,谓走月亮。”
江淮都有赏月之俗,但一般都是先祭月后赏月。
祭月,又称拜月,俗称祥月亮。供桌,大多摆放在庭院中,如濉溪、长丰、固镇、石台等。但也有固定在某一方位的,如东至将香案设在院内篱笆旁,休宁将供桌设在天井旁。供桌上,摆放的祭品有多有少,但一般都有月饼和时令水果,如石榴、柿子、梨、苹果、红菱角、鲜藕、芋艿(俗称毛芋子)、板栗、枣子之类。所放水果的多少,因地理环境、生产条件的不同而有差别。除月饼和水果外,有些地方还加有特殊的供品,如休宁、歙县城乡摆上一个大南瓜,长丰放一个大馍,六安供茶水,蒙城供焦馍,天长供鸡头苞(即芡实)、毛豆荚,并有月宫嫦娥像等。祭祀时,固镇、五河是月出鸣炮敬祭,如固镇当月亮一露光,立刻燃放鞭炮,让小孩磕头拜月,巢湖市是月出鸣炮燃香拜月,休宁、蒙城是燃烛焚香叩拜,屯溪是点上红烛,全家跪拜。一般则为焚香拜月,如六安、铜陵、寿县、凤台、长丰等。合肥、天长、五河说祭月是为了避雨雪,当地有“中秋不敬月,出门遭雨雪”之谚。
祭过了月神,才开始真正的赏月。人们一边欣赏似镜的明月,一边品尝祭品,如涡阳、六安、铜陵、东至、休宁、屯溪、巢湖、天长、合肥等皆如是。巢湖人在祭月之后,全家团聚在一起,明月之下,共尝新秋果实,谓分食月。屯溪人在全家赏月时往往围坐一处,一面吃月饼、水果等,一面讲述“嫦娥奔月”、“吴刚伐桂”、“唐明皇游月宫”等神话故事,等到月过中天,才回屋就寝。

☚ 吃月饼   玩草龙 ☛

赏月shang yue

enjoy a bright full moon

赏月

admiring the moon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1:3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