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发生、发展和走向衰亡的历史规律的经济学科。一般以英国、美国、德国、日本等国资本主义的演变过程为研究对象,又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史。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史,是一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同时也是资产阶级对内剥削本国劳动人民,对外进行殖民扩张,剥削别国劳动人民的血腥史。这部历史贯穿着资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的斗争,无产阶级和其他被剥削的劳动群众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以及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被压迫民族和人民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斗争。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及其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变化,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研究的主要线索。资本主义时代是从十六世纪开始的。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最初发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资本主义制度经历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两大阶段。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的研究内容,依据世界历史发展进程可作如下概括和分期: (1) 十六世纪至十八世纪中叶,资本原始积累和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包括: 西欧封建制度瓦解的政治、经济因素; 十五世纪末、十六世纪初地理大发现在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各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特点; 资本主义性质的工场手工业发展阶段和主要形式等。(2)十八世纪后半期至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机器大工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包括: 各国工业革命的成就、阶段;美国南北部的经济矛盾和南北战争及农业中资本主义发展的“美国式道路”; 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和影响; 各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内外条件等。(3)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包括: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向全世界的扩张及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各主要国家垄断阶级的演变情况;巴黎公社革命的伟大意义及社会经济政策等。(4)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两次世界大战与资本主义总危机的演进情况。包括: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背景、巨大影响;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后果及战时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特点; 各次经济危机及短暂复苏; 帝国主义经济实力变化和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化的情况等。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是一门较成熟的学科。资产阶级经济学者和历史学者也研究各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史,但是他们的研究仅仅限于再现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而不是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客观的发展规律。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规律,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通过研究,有助于人们从历史的角度来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理,为进一步学习和钻研经济理论和其他经济学科奠定牢固的基础。 阅读书目: 《资本主义兴衰史》樊亢主编,北京出版社1984年版;《当代资本主义》 (《Caitalismul Contem-poran》)〔罗〕 格·普·阿波斯托尔(Gheorghe P. Apostol)主编,陆象淦等译,三联书店1979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