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门源回族自治县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门源回族自治县县级民族自治地方。成立于1953年12月19日。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东部,邻接甘肃。县政府驻浩门镇。面积8620平方公里。人口120700人,居民有回、汉、藏、蒙古、撒拉、土等族。祁连山雄踞其北,大通河流贯东西,经济以农为主,农牧并举,农产有青稞、马铃薯、小麦。产马、牛、羊等。林业资源丰富,有松、柏、杨、桦等树木。产大黄、羌活、熊胆等药材。建有煤炭、农牧机械、建材、榨油等工业。公路可通西宁、青石咀等。 门源回族自治县1953年12月19日建立亹(亹,音men门)源回族自治区,1955年改自治县,1959年改现名。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东部,邻接甘肃。自治县人民政府驻浩门镇。两汉魏晋为西羌故地,唐败吐谷浑后设米川县,明正德后为蒙古牧地,清设大通卫,1929年置亹源县。居民有回、汉、藏、蒙古、撒拉、土等族,其中回族约占40%。祁连山雄踞其北,大通河流贯东西,经济以农为主、农牧并举,农产有青稞、马铃薯、小麦。盛产油菜籽,为青海省重要油料产区。天然牧场辽阔,产马、牛、羊等,“大通马”、“河曲马”乘輓兼优,誉满全国。门源马场为国内较大的种马场。皮毛、肉乳为牧区居民的主要生活、生产资料,也是自治县的重要输出商品。浩门河产湟鱼。林业资源丰富,有松、柏、杨、桦等树木,产大黄、羌活、熊胆、党参、麝香、鹿茸等药材。盛产蘑菇、蕨麻、浪麻。矿藏颇富,以煤为最。解放后,建有煤炭、农牧机械、建材、榨油、陶瓷、皮毛、食品、电力等工业。以及各种文化教育设施。公路可通西宁、青石咀、米仙等地。 门源回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1953年12月19日建立。自治县人民政府驻浩门镇。辖15个乡。总面积8620km2。居民有回、汉、藏、土等22个民族。总人口14.71万人(2000),其中少数民族人口8.33万人,占总人口的56.62%。境内林地面积12.7万hm2,总蓄积量167万m3。矿产有煤、铜、铁等10余种。经济以农牧为主,农产品主要有小麦、青稞、油菜、马铃薯等4种。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3.84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606元;工农业总产值2.47亿元,人均工农业总产值1681元;粮食总产量29625t,人均粮食产量201kg;农民人均纯收入1153元;地方财政收入1318万元。通车公路干线195km,县、乡通车里程388km。拥有各类学校122所,适龄儿童入学率97%。卫星地面转差站23个,电视覆盖率82%。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