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贾谊故居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贾谊故居 贾谊故居位于天心区太平街19号。古称濯锦坊、太傅里。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相传为贾谊故宅。贾谊,洛阳 (今河南洛阳东) 人。西汉政论家、文学家、长沙王太傅。时称贾生。著作有《过秦论》、《治安策》、《吊屈原赋》、《鵩鸟赋》等,辑为《贾谊集》。曾在长沙居住四年,世称 “贾长沙”。汉帝曾御赐《大汉敕刻贾谊纪功碑》。后人于此建祠祀之。西晋建兴三年(315),征西大将军陶侃讨平杜弢占领长沙,曾居此读书休憩、料理军政事务。东晋咸康年间改名为陶侃庙。以后又复旧名。南朝萧梁时,湘东太守张纘 “筑室安禅”,大修贾谊宅祠,成为江南最重要的一处人文胜地。晋以后故居不断见诸文献之中,长沙因而有“屈贾之乡”、“湖湘文化源头” 的美誉。唐时毁。宋代复建贾谊祠。后又几度兴废。明洪武初年因战乱而坍塌。成化元年 (1465) 重建贾谊祠,始成祠宅合一格局。万历年间祠中同祀屈原,故又称屈贾祠。清光绪元年 (1875) 扩建,定名为贾太傅祠,屈子祠移至府学文昌阁左。除祠宅外,增修清湘别墅,内有怀中书屋、忠雅楼、大观楼、小沧浪馆、不系舟、寻秋草堂、佩秋亭等,叠石造池,构成一座曲栏回廊、古朴清幽的园林建筑群。登楼远眺,麓山耸其侧,橘洲横其前,江山如画,令人流连忘返。历代文人墨客凡到长沙,无不到此凭吊。刘长卿、杜甫、韩愈、李商隐、杜牧、王安石、李东阳等均留有咏怀诗句。1938年 “文夕大火” 中遭重创。后修复,仅存堂屋一间,坐东朝西,砖木结构,小青瓦硬山顶,室内设神龛,额题 “太傅殿” 三字。正堂正壁上刻有屈原像。祠前巷侧有井,传为贾谊所凿,上敛下大,其状如壶,称太傅井,因杜甫诗有 “长怀贾傅井依然”句,故又称长怀井。附近曾存传为贾谊所植的大柑树及太傅石床等遗迹。1988年发现《屈贾双祠序》碑。1998年9月始大规模修复保护。现故居占地面积1180平方米,按明清风格恢复门楼、贾谊井、古碑亭、贾太傅祠、太傅殿、寻秋草堂,修复补柑精舍石盆,新建历代文人咏贾谊碑廊,建筑面积600平方米。碑廊内陈列历代名人咏贾诗刻22首和明清重修故居碑文5篇。市政府规划在祠殿北面按汉代风格修建贾谊故居; 在东、南面恢复明清风格的清湘别墅区,主要景观包括门楼、大观楼、怀忠书屋、佩秋亭、治安堂、靓舫、小沧浪馆和环型太傅长廊等。占地面积达15000平方米。明清以来祠宅兼备、园林典雅的原貌将再现古城长沙。 ☚ 白沙古井 李富春故居 ☛ 贾谊故居 贾谊故居在湖南省长沙市太平街太傅里,旧称濯锦坊。贾谊(前200-前168),西汉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汉初博士,曾为太中大夫,为权臣所忌,贬为长沙王太傅。渡湘水时作《吊屈原赋》,居长沙时作《鹏鸟赋》。开两汉辞赋之先河。故居晋改为陶侃庙,后历经兴废。至明代沦为民宅。成化年间赎回宅地,复名。万历时祠中同祀屈原,称屈贾祠。清代重修5次,渐次扩大,宅内有一井,称太傅井。有柑树一株,传为贾谊所植。故居1938年毁于长沙大火,现存祠屋一间及古井。 ☚ 天心阁 昭山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