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人體類 > 軀幹部 > 腹 > 賁門 賁門 bēnmén 亦稱“上脘”。胃之上口,爲“七冲門”之一。其稱始見於先秦典籍,今沿稱。《難經·第四十四難》:“胃曰賁門。”滑壽注:“賁,與奔同,言物之所以賁嚮也。”漢·張仲景《金匱要略·腹滿疝宿食病脈證治》:“宿食在上脘,當吐之,宜瓜蒂散。” 贲门出《难经·四十四难》。七冲门之一。指胃上口。其上与食管相接。贲通奔,投向、奔凑之意。食物从此处奔入于胃,故称。 贲门cardia胃的入口。接食道。贲门处胃本体狭小部分称贲门部,有贲门腺,分泌黏液。 贲门指胃的上口。 贲门cardia在胃小弯的上端,胃的入口与食管相连处叫贲门。贲门位于第11胸椎体的左侧。在其粘膜固有层中有贲门腺,可分泌粘液;环层肌在此处增厚,形成贲门括约肌,儿童尤为明显。近贲门的部分叫贲门部。此部位在临床上有重要意义。临床常见的疾病有贲门失弛缓症、食道下段及贲门部静脉曲张与出血、贲门部炎症及肿瘤等。X线与胃镜检查对诊断此处疾病有重要意义。 贲门bēnmén出《难经·四十四难》。七冲门之一。指胃上口。其上与食道相接。贲通奔, 投向、奔凑之意。食物从此处奔入于胃, 故称。 贲门orifice of the stomach 贲门bēn méncardia (the upper orificeof the stomac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