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的恶性循环论
指发展经济学中,强调资本匮乏是妨碍经济增长和发展主要因素的一种理论,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初,由美国经济学家纳克斯提出。他认为,发展中国家经济不发达的原因是: 资本缺乏、技术缺乏、技术落后、人口增长快、市场知识不完备、生产所需的各种配合因素不具备。他特别强调资本形成在消除资本停滞、促进经济增长方面的特殊地位,但又认为在发展中国家,正因为贫穷的事实,或者缺乏投资引诱,或者缺乏转化为投资的储蓄,使资本形成这种经济活动无法兴旺起来,加上低收入国家的生产增长率低于人口增长率,致使人均国民收入停滞不前和发展中国家长期贫困。该理论可用图形表示,如下图:

上图反映两种循环,从供给方面看,低收入导致低储蓄,低储蓄引起资本短缺,资本短缺致使生产率低下,最后又回到低收入。从需求方面看,低收入意味着有限的购买力,市场不旺,从而投资引诱不足,这样,资本投入的量小,导致低生产率,最终引起低收入。上面这两个循环都是由于低收入引起,要突破这两个循环,关键在于注入资本。其办法一是依靠外援,二是强迫储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