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货币集团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货币集团 货币集团有关国家联合组成的排他性货币联盟或货币区域。通常以集团内某个大国的货币为中心,其他参与国的货币均以该大国的货币为储备货币,同它保持固定比价,并实行该大国统一规定的货币金融政策和管制办法。货币集团是西方主要国家之间矛盾激化的产物。1929--1933年爆发了西方经济大危机和货币信用危机,西方主要国家为了维护其势力范围,分别建立了不同形式的货币集团或货币区,其中主要的有美元区、英镑区和法郎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国际货币金融关系进入相对稳定时期。60年代初期以来,由于美元危机不断发生,造成了国际金融关系的紧张与混乱,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西方一些国家为了稳定货币和摆脱对美元的依附,又建立了新的货币联盟或货币区域,如欧洲货币体系等。 ☚ 货币贬值 货运监管 ☛ 货币集团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大危机时,随着以金本位制为基础的国际货币体系的瓦解,分别在英、美、法、德、日等资本主义强国控制下形成的以该国货币为利益纽带的排他性国际集团。主要有英镑集团、美元集团、法郎集团、马克集团和日元集团等。英镑集团最先成立。1931年9月,英国被迫放弃金本位制。为了在当时日益加剧的货币战中增强其地位,英国联合与其经济关系密切的国家,包括英联邦成员国(加拿大除外)及其他一些国家,组成英镑集团。集团内各国货币保持与英镑的固定比价,以英镑作为主要的外汇储备,在国际结算中也以英镑为清算手段。国际清算银行1934年手册中列入该集团的国家和地区有阿根廷、澳大利亚、玻利维亚、巴西、哥伦比亚、丹麦、埃及、英属印度、爱尔兰、葡萄牙、挪威、新西兰、巴拉圭、泰国、海峡殖民地、芬兰、瑞典、南非和不列颠殖民地。1936年希腊和伊朗也加入。为了与英镑集团相对抗,以保卫自身的金融利益,其他集团也相继成立。美元集团成员国有美国及其属地、菲律宾、利比里亚和中南美洲一些国家。法郎集团包括法国及其原殖民地国家。马克集团由法西斯德国及被其占领和控制的国家组成。日元集团由日本及其殖民地和被它占领的中国地区组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又扩展到被日军侵占的缅甸、荷属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及菲律宾等地。相比之下,美元集团和法郎集团是较为松散的非正式组织,而马克集团和日元集团则是在武力威胁下强制形成的、为侵略战争服务的封闭性集团。20世纪30年代货币集团的林立和相互对抗,使国际贸易与金融往来受到极大干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取代了战前林立的货币集团体系。 货币集团一些国家联合组织的排他性货币联盟或货币区域。它是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之后产生的。1929—1933年爆发的严重经济危机和货币信用危机,迫使英、美、法等国相继放弃金本位制,资本主义国际货币体系呈现出一片混乱局面。各帝国主义大国为维护自己势力范围和原有殖民体系,增强同其它帝国主义竞争的力量,便在自己原有势力范围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不同形式的货币集团或货币区。在一个货币集团或货币区中,由一个帝国主义大国居垄断地位,以它的货币为中心,其它参加国都以这种货币为储备货币,保持固定比价,并在货币兑换、结算和黄金外汇储备方面,受大国规定的货币、信贷政策和管制办法支配。已建立的货币集团,主要有英磅区、法郎区和美元区。 货币集团以一个资本主义大国的货币为中心与其他国家联合组成的排他性的货币联盟或区域。在货币集团内,某个大国居于垄断地位,其他参加国的货币都以这个大国的货币为储备货币,同它挂钩,保持固定比价,并在货币的兑换、结算以及黄金外汇储备等方面实行由大国规定的统一的货币、信贷政策管制办法。货币集团是帝国主义阶段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矛盾激化的产物,它是在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之后产生的。1929年到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极其严重的经济危机和货币信用危机,英、美、法等国相继被迫放弃了金本位制。金本位制的国际货币体系彻底瓦解后,各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了纸币流通制度,国际金融领域呈现出一片混乱局面,各资本主义大国为了维持各自的势力范围和原有的殖民体系,增强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竞争力,便在各自原有势力范围的基础上,分别建立起相互对立的货币集团。如英镑集团、美元集团、法郎集团等。集团内的各国货币都与这一大国货币保持固定比价,并作为参与国的外汇储备和国际结算的主要货币。这些货币集团成了帝国主义国家在金融上和贸易上控制其他国家和殖民地、附属国的工具,是对抗其他帝国主义国家;进行贸易战、货币战的武器,因而它反映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深刻矛盾和斗争。 货币集团 货币集团Currency Bloc亦称“货币区”。有关国家联合结成的排他性的货币联盟或货币区域。通常是以集团内某一大国的货币,或创设的货币单位为中心,其他参加国的货币与这一中心货币建立固定比价实行固定汇率制或共同的货币金融政策。货币集团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国际金本位制崩溃之后,70年代初期以来又有新发展。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导致了国际金本位制的彻底崩溃。1931年9月,英国在放弃金本位制以后,遂与贸易金融伙伴及殖民地附属国结成英镑集团; 1933年美国放弃金本位制后,建立了美元集团;法国、比利时、瑞士、荷兰、意大利、捷克等国企图继续维持金本位制而组成黄金集团。但在1936年9月被迫解散。接着组成以法国法郎为中心的法郎集团。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建立,国际货币金融关系进入相对稳定时期。60年代初期以来,随着美元危机的不断深化,美元信誉江河日下,引起国际金融关系的紧张与混乱。1973年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崩溃后,货币集团又有了新发展。1962年5月12日,塞内加尔、象牙海岸、上沃尔特、多哥、达荷美(现名贝宁)、尼日尔和毛里塔尼亚组成西非货币联盟,并在联盟内发行非洲金融共同体法郎;喀麦隆、加蓬、乍得、刚果和中非共和国组成中非货币联盟,以非洲金融共同体法郎作为统一货币。1968年5月成立的阿拉伯货币基金组织,以阿拉伯第纳尔作为记帐单位,并为发行统一的阿拉伯货币创造条件。1964年1月,经济合作互助委员会创设了转帐卢布作为内部结算的金融工具,为促进经互会货币一体化,建立经互会货币体系奠定了基础。1979年1月,欧洲经济共同体为实现共同体内部货币金融联合而建立了欧洲货币体系,创设了欧洲货币单位(European Currency Unit—ECU) 作为共同体的计算单位和结算手段,并将最终作为共同体统一的货币储备和货币单位; 共同体内成员国实行固定汇率制; 建立欧洲货币基金组织作为该货币体系的执行机构。 ☚ 黄金集团 英镑区 ☛ 货币集团 货币集团指国际上由多个国家组成的,以其中某一国货币为中心的排他性集团。在实行金本位制的时代,有一些特定的信用货币,如英镑、美元,作为黄金的补充充当了国际支付手段和国际储备货币,并建立金汇兑本位制(1922年)。在本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冲击下,各种类型的金本位制宣告瓦解,从而出现了各种货币集团和货币区,如英镑区、美元区、法郎区。它们由该货币集团首领国联合其殖民体系或关系密切的国家,为维护自己的利益而组成。目前,英镑区已不存在,美元区已失去实际意义,并且出现了新的货币集团,即将统一使用欧元的欧洲联盟。 ☚ 边境交货 国际货币体系 ☛ 货币集团 货币集团亦称“货币区”。一些国家联合组织的排他性货币联盟或货币区域。在货币集团内,通常以某个资本主义大国为中心,以该国货币作为各参加国的主要储备货币和支付手段,其他各国货币与之保持固定比价,并将各国黄金、外汇集中储存在该中心大国,实行货币的自由兑换、资本的自由流动和多边支付结算制度以及统一的货币信贷政策,但对集团外部则实行严格的贸易管制和外汇管制。这种货币集团是在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之后,国际金本位制崩溃,资本主义各国纷纷加强外汇管制,国际货币关系混乱的情况下产生的。它是帝国主义国家为了维护各自的势力范围和原有的殖民体系,阻止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的渗透而建立的;是帝国主义国家控制和掠夺其殖民地、附属国和其他国家,相互争夺世界市场的工具。 ☚ 国际金本位制度 英镑区 ☛ 货币集团monetary bloc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