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货币升值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货币升值

货币升值huobi shengzhi

货币贬值的对称。又称货币增值或通货升值。指在各国实行纸币流通制度下,一国正式宣布增加本国货币的法定含金量,或宣布提高本国货币对外国货币的法定汇率。例如,1969年10月,联邦德国政府宣布马克升值9.29%,马克的含金量由原来的0.222168克增加到0.242806克,马克对美元的法定汇率因而从原来的4马克兑换1美元提高到3.66马克换1美元。1971年12月,由于美元贬值,日本政府宣布日元升值16.88%,由原来的360日元兑换1美元提高到308日元兑换1美元。一国实行货币升值,往往是在该国国际收支出现大量顺差,而其他国家的国际收支发生严重逆差的情况下进行的。货币升值后,该货币在国际上的购买力会增强,并且使本国的银行吸收更多的存款。但是也会对本国经济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由于货币升值后,出口货价格上涨,进口货价格下跌,会削弱本国出口商品的竞争能力,鼓励进口。此外,它还会使本国的外汇储备和从外国调回的资金折合成本国货币后相应减少。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一般都不愿本国货币升值。货币升值实质上是货币不稳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往往是在其他应该贬值而不肯作较大幅度贬值的国家的压力下被迫实行的。

☚ 货币贬值   国际保险市场 ☛

货币升值

又称“通货升值”、“货币增值”,“货币贬值”的对称。增加本国货币的法定含金量,提高本国货币对黄金或外币的比价,升高本国货币价值的措施。其结果一是导致本国商品出口竞争能力的降低,使出口减少,进口增加;二是本国外汇储备和从国外调回的资金,折成升值后的本国币而造成损失。有些西方国家为了在货币信用危机中阻止外币的大量流入,避免本国币在国内加速贬值,常采取升值措施。

货币升值

货币升值

亦称“货币增值”或“通货升值”。“货币贬值”的对称。一国通过增加其货币的含金量,从而提高本国货币对黄金或外国货币的比价。货币升值原来表明该种货币信用坚挺,以表示它在国内的购买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但在西方货币金融危机日趋严重的条件下,货币升值只是为阻止外国货币的大量流入和冲击,避免本国货币在国内加速贬值而被迫采取的一种措施。货币升值会导致出口商品价格随之提高,进口商品价格相应降低,从而削弱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同时,货币升值国家的外汇储备和从国外汇回的资金,在折算成本国货币后相应减少。目前某些国家的货币升值,仅指提高本国货币对外国货币的比价,并未增加本国货币的含金量。

☚ 金汇兑本位制   货币条款 ☛

货币升值Currency Appreciation

货币贬值的对称,也叫货币增值,是由一国政府正式宣布提高本国货币的含金量,或者将本国货币对外币的法定汇率予以提高。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70年代初,西方国家的货币升值主要是提高本国货币含金量,从而提高本国货币的对外价值。即以本币可换取更多的外币。从1971年12月美国宣布美元贬值开始,许多西方国家即不再公布本国货币的含金量,现用对特别提款权的法定汇率调整汇价。1973年2月12日,美国再次将美元贬值10%以后,停止公布货币含金量的国家越来越多。现在表明一国货币升值也不再是表明该国货币含金量的提高,而是指由于外汇市场上因人为的和市场供求力量的影响,导致一种货币对另一种货币比价的上升,因而也称之为汇率上升。从理论上讲,一个国家的货币升值或汇率上升,是这种货币汇率坚挺的表现,即这个国家的货币更值钱了,应该说对这个国家是有利的,因为它既提高了此种货币的国际地位,又可以降低从国外进口原材料的价格,减低本国工业生产的成本,扩大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销路。而且使对外投资十分有利,因为可以用较少的本国货币换取更多的投资对象国货币。但实际上也存在不利的一面,如货币升值,使出口价格上涨,进口国不愿以较高的价格进口,从而削弱了出口商品的竞争能力。此外,货币升值后,官方持有的外汇储备和在国外的投资折成本币相应减少,因此,即使那些货币较强的国家也不愿轻易让它们的货币升值。近年来,货币升值也被发达国家作为消除贸易不平衡的措施。由此可见,货币升值是西方国家削减贸易顺差的重要武器。

货币升值Appreciation of Currency

亦称“货币增值”,或称“通货升值”。“货币贬值”的对称。有三种类型:
❶在金本位制下,国家宣布增加本国货币的法定含金量,提高其对黄金或外国货币的比价;
❷金本位制崩溃后,则表现为本国货币对外国货币比价的提高;
❸因国内存在通货紧缩,较少的货币追逐较少的商品,使货币购买力提高,即升值。前两种升值多指对外升值。

货币升值

“货币贬值”的对称。在金本位制下,本国货币法定含金量的增加,会提高其对黄金或外国货币的比价。在信用货币条件下,货币升值可区分为对内升值和对外升值。对内升值通常是因为出现通货紧缩所导致的货币购买力上升;对外升值,是指政府直接宣布,或者由供求关系决定的本国货币对外国货币的比价提高,即以直接标价法表示的汇率的下降。此外,货币升值还有实际升值和名义升值之分。名义升值,是指以直接标价法表示的名义汇率的下降;实际升值,是指以直接标价法表示的实际汇率的下降。

货币升值

又称货币增值或通货增值。货币贬值的对称。指一国宣布增加其货币含金量,提高本国货币对外国货币的比价;或者只宣布提高本国货币对外国货币的比价,不涉及本国货币含金量。前者如瑞士于1971年5月10日宣布瑞士法郎含金量由0.2032258克增加到0.2175926克,对美元比价由4.37瑞士法郎合1美元提高到4.08瑞士法郎合1美元。后者如美国于1971年12月宣布美元贬值时,日本政府把日元对美元的比价,由360日元合1美元提高到308日元合1美元,但未宣布增加日元含金量。
一国货币升值,只表示该国货币在国际市场上信用坚挺,国际地位提高,实际上升值货币含金量,仅是法令规定,并非用作符号的纸币能直接反映法定含金量。货币升值对出口不利,进口有利,对一国的对外贸易和国际收支产生不利影响。资本主义国家一般都不愿本国货币升值。至于就国内购买力来说,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对外升值的货币,在国内市场也是不断实际贬值的。

货币升值

亦称“货币增值”或“通货升值”。“货币贬值”的对称。有三种类型:
❶在金本位制下,宣布增加本国货币的法定含金量,提高其对黄金或外国货币的比价。
❷金本位制崩溃后,则直接宣布提高本国货币对外国货币的比价,以提高本国货币价值。
❸因国内存在“通货紧缩”,较少的货币追逐较多的商品,使货币的购买力提高即升值。前两种属货币对外升值。讲货币升值,多数时候就是指的对外升值。

货币升值

货币升值currency appreciation

亦称“货币增值”或“通货升值”。“货币贬值”的对称。有三种类型:
❶在金本位制下,宣布增加本国货币的法定含金量,提高其对黄金或外国货币的比价。
❷金本位制崩溃后,则直接宣布提高本国货币对外国货币的比价,以提高本国货币价值。
❸因国内存在“通货紧缩”,较少的货币追逐较多的商品,使货币的购买力提高即升值。前两种属货币对外升值。讲货币升值,多数时候就是指的对外升值。

☚ 信用膨胀   货币增值 ☛
货币升值

货币升值Appreciation of Currency

“货币贬值”的对称。货币的价值及其购买力增加。货币升值后,表现为兑换其他货币的数额增多。假如出口商品的国际售价不变,所换回的本币数额就比原先减少,如不提高价格,就会减少利润或发生亏损。相反,进口商品以原价出售,则可兑换更多的外币。因此,货币升值有刺激进口抑制出口的作用。一国的货币升值,通常是由国际收支持续顺差,外汇储备充足造成的。当外汇供过于求,外汇汇率就下跌。外国为偿付该国债务增加对该国货币需求,促使汇率上升,货币升值。

☚ 货币疲软   货币贬值 ☛
货币升值

货币升值Currency Appreciation

一国通过提高本国货币的含金量,从而提高本国货币对黄金或外币的比价。在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金融货币危机中,为阻止外国货币的大量流入,避免本国货币在国内的加速贬值,通常被迫采取货币升值的措施。货币升值后,由于该国货币对外币比价提高,出口商品的价格随之提高,而进口商品的价格却相对降低,因此会削弱本国商品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同时,货币升值国家的外汇储备以及从外国调回的资金,折成本国货币。会相应减少。目前,大多数国家的货币升值,仅是本国货币对某种外国货币的汇率提高,并不增加本国货币的含金量。

☚ 早付迟收或早收迟付   货币贬值 ☛
货币升值

货币升值

货币贬值的对称。一般指一国货币价值的增加。在过去西方国家货币以金本位为主时,多规定其法定含金量。在增加其含金量时,也就提高其本国的货币汇率。在当前一般不再规定货币含金量条件下,货币升值一般指其本国货币对其他国家货币的比率升高。本国货币升值,以外国货币计价的出口商品价格提高,对本国进行国际贸易竞争不利。

☚ 货币   货币主义 ☛
货币升值

货币升值

货币升值与货币贬值相对应。货币升值就是货币一般购买力提高了。在现阶段,货币与物价是有密切关系的,货币即为交换的媒介,在市场中与物品及劳务处于对称的地位,如果货币的供应与物品及劳务能相互平衡,则物价可以平稳。如果失去平衡,就一般而言,货币数量显著减少,则物价下跌,货币一般购买力提高,即货币价值上升。
一国的货币升值有以下几种原因: (1) 就是上面所说的货币数量显著减少,致使货币价值上升。(2) 在固定汇率制下,个别国际收支在一定时期内具有顺差的国家,在其他国家的影响与压力下,不得不将本币的价值提高,而降低以本币所表示的外币的价格。(3) 通过高估本国货币的价值,提高本币的对外汇率,可以较低的价格购买出口国的产品等等,同时可以加重债务国的负担。这是帝国主义国家对外扩张,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建立金融霸权的一种手段。
在浮动汇率制下,进行货币升值,同样具有以上作用。

☚ 货币流通速度   货币贬值 ☛
货币升值

货币升值

亦称“货币增值”或“通货升值”。“货币贬值”的对称,一般指一个国家货币的币值上升,提高其对外国货币的比价以提高本国货币价值的措施。推行金本位制的国家常以增加本国货币法定含金量的办法来实现升值,如1969年10月,联邦德国政府宣布马克升值9.29%,含金量由0.222168克增至0.242806克,对美元法定汇率由1马克=0.25美元提高到0.273224美元。提高本国货币对外币或黄金的比价,并不表明本国货币的国内购买力提高,相反,还给本国经济造成了许多消极影响。首先,由于本国货币升值,出口产品价格按外币计算则随之上涨,削弱了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造成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导致本国国际收支恶化。其次,本国的外汇储备和从国外调回的资产,折成本国货币也相应减少,造成了经济损失。但是近年来,西方国家为了在金融货币危机中阻止外国货币的大量流入,避免本国货币在国内加速贬值,也被迫采取货币升值的措施。

☚ 货币   货币贬值 ☛
货币升值

货币升值

“货币贬值”的对称。在金本位制条件下增加本国货币的法定含金量,提高其对外国货币的比价。如1969年10月,联邦德国政府宣布马克升值 9.29%,马克含金量由 0.222168克增至0.242806克,对美元法定汇率由1马克=0.25美元,提高到1马克=0.273224美元。货币升值幅度的计算公式是:

在纸币流通条件下,货币升值分对内升值和对外升值两种。纸币对内升值是指国内物价的普遍下跌,从而单位货币购买力提高,计算公式为:

纸币对外升值是指提高本币汇率 (降低外汇汇率)。如1971年12月,日本政府宣布日元对美元的比价由360日元=1美元,提高到306日元=1美元。计算公式为:

纸币对外升值具有较强的主观性,是国家根据特定的经济形势作出的具体决策。一般在国际收支顺差过大、外汇储备过多的情况下推行。近年来,一些国家也采取本币对外升值的办法来阻止外币冲击,抵御国外通货膨胀的输入。
☚ 币值   货币贬值 ☛

货币升值

(currency)revaluation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3:3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