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周易注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周易注》又称《周易王韩注》。训诂著作。10卷。三国魏王弼、东晋韩康伯注。卷一至卷六为王弼注,注释 《周易》 经文、 彖辞、 象辞和文言。 卷七至卷九为韩康伯注, 注释 《周易》 系辞。 卷十为王弼著 《周易略例》,唐邢注。王氏仿照郑玄的办法,把《易传》分附于各卦之后,又取各卷第一卦作为卷名。王韩之注,崇尚虚无, 但他们阐明义理, 使 《周易》不致沦为术数一类的书。 唐孔颖达撰 《周易正义》就是宗主王韩注的。 周易注 周易注书名。一作《周易刘氏注》。西凉刘昞撰。1卷。昞字延明,敦煌(今属甘肃)人。初隐居酒泉,从其受学者达500余人。西凉李暠征为儒林祭酒、从事中郎,迁抚夷护军。北凉平酒泉,任为秘书郎,专司注记。后仕北魏从事中郎。河西著名经学家。是书为其诠注《周易》之作。已佚。今有清马国翰辑本1卷,收入《玉函山房辑佚书》。 ☚ 靖恭堂颂 宗钦集 ☛ 周易注 周易注书名。一作《周易刘氏注》。西凉刘昞撰。1卷。昞字延明,敦煌(今属甘肃)人。初隐居酒泉,从其受学者达500余人。西凉李暠征为儒林祭酒、从事中郎,迁抚夷护军。北凉平酒泉,任为秘书郎,专司注记。后仕北魏从事中郎。河西著名经学家。是书为其诠注《周易》之作。已佚。今有清马国翰辑本1卷,收入《玉函山房辑佚书》。 ☚ 靖恭堂颂 宗钦集 ☛ 周易注 周易注魏晋玄学的著作。九卷。注解者王弼和韩康伯。王弼(226—249),字辅嗣。魏山阳(今河南焦作东)人。少年即有盛名,好论儒道,通辩能言,死时年仅24岁。与何晏、夏侯玄等同开玄风,竞事清谈,为魏晋玄学的主要创始者之一。其主要著作,除此书外,尚有《周易略例》、《老子注》、《老子指略》等。韩康伯(332—380),字康伯。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西)人。曾官中书郎、散骑常侍、豫章太守、侍中、丹阳尹、吏部尚书、领军将军。著有《周易系辞注》,收入《十三经注疏》。 ☚ 人物志 周易略例 ☛ 周易注❶十卷。王弼 (226—249)撰。王弼,字辅嗣,三国魏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西南)人。义理派《易》学大家。自幼聪慧过人,十余岁就博览群书,能言善辩,并对老庄之学极感兴趣。长而好谈论儒道,尚玄谈,辞才辨逸。官至尚书郎,年二十四卒。著作有《老子注》、《周易注》、《周易略例》、《周易穷微论》、《易辨》、《周易大衍论》,后三种已佚。《周易》虽初为卜筮之书,但其中包含着丰富哲学思想。孔子“赞《易》”,作“十翼”,对其哲学内蕴有所阐述,但并未完全消除《周易》一书的迷信色彩。“及秦禁书,《易》以卜筮之书独不禁”(《汉书·儒林传》)就说明了这一点。汉代,象数学派兴起,著名经学家京房、郑玄、马融、虞翻等创卦气、纳甲、爻辰诸说,又引灾异纬候解说《周易》,离孔子之学越来越远,完全背离《周易》的哲学思想,使《易》学发展误入迷信岐途。王弼力排诸儒之议,重倡义理之学,使《易》学研究风气为之一变。《经义考》卷十引黄宗炎说:“辅嗣生当汉后,见象占之牵强拘泥,有乖于圣教,始一切扫除,畅以义理,天下之耳目焕然一新,圣道为之复睹。”归纳起来,王弼对《易》学的贡献主要有两方面:第一,对象数学的穿凿附会给予彻底批判。《周易略例·明象》说:“触类可为其象,合义可为其征。义苟在健,何必马乎?类苟在顺,何必牛乎?爻苟合顺,何必坤乃为牛?义苟应健,何必乾乃为马?而或者定马于乾,案文责卦,有马无乾,则伪说滋漫,难可纪矣。互体不足,遂及卦变;变又不足,推致五行。一失其原,巧喻弥甚。”第二,王弼对孔子《易》学有所发展。明确提出“得象而忘言”,“得意而忘象”,“卦者,时也,爻者,适时之变者也”(《周易略例·明卦适变通爻》)等著名论断,丰富、完善了义理派《易》学的理论体系。但是,王弼之说也有消极的一面,即 《经义考》卷十引晁说之曰: “《易》杂《老》、《庄》而专明人事,则自王弼始。”以老庄学说中的无为思想解《易》,是抛开《易》学原有的唯物主义思想,而定以唯心主义基调。但总的说来,王弼重兴义理派《易》学,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功不可没。《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评价至为公允:“平心而论,阐明义理,使《易》不杂于术数者,弼与康伯深为有功;祖尚虚无,使《易》竟入于《老》、《庄》,弼与康伯亦不能无过。瑕瑜不掩,是其定评。”王弼《周易注》,《隋书·经籍志》著录为六卷,另有《周易略例》一卷。未注《系辞》、《说卦》、《序卦》、《杂卦》四传。晋韩康伯补之,为《系辞注》二卷,《说卦》、《杂卦》、《序卦》另合一卷,计三卷。《隋书·经籍志》别有著录。韩康伯(322—380),晋颖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北)人,名伯,字康伯,以字行。少聪慧,留心文艺。举秀才,征佐著作郎,皆不就。简文帝居藩,引为谈客,后曾为豫章太守、吏部尚书、领军将军等职。年四十九卒。韩康伯在王弼《周易注》、《周易略例》的基础上,进一步排斥象数学,从义理角度说 《易》,对《易》学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其不足之处,即《经义考》卷六十九引王祎说:“疏略而无据”,但终究瑕不掩瑜。《新唐书·艺文志》、《旧唐书·经籍志》皆著录王弼《周易注》七卷,是合六卷《周易注》与《周易略例》一卷。王俭《七志》称王弼《周易注》为十卷,盖并王、韩之书合为一书计。孔颖达合王、韩之注作《周易正义》,该书大行,诸家皆废。有明赵藩味经堂刊本,明闽刊本,明葛鼐《十三经古注》本,清武英殿仿宋相台岳氏本,万青选稽古楼十三经注本。收入中华书局1980年版《王弼集校释》。 周易注 周易注今存《周易》注疏中较早的一部重要著作。三国魏王弼注《易经》,晋韩康伯注《易传》,合刊而行。计九卷。其特点是一扫汉儒象数之说,径直以理解《易》。弼学宗《老子》,主张万物皆“以无为本”,所解《周易》,亦据玄理:“天地虽大,富有万物,雷动风行,运化万变,寂然至无,是其本矣。”(《周易·复卦注》)《易》、《老》相合,形成玄学的主流,此书是其主要代表。又去汉儒解经之支离烦琐,故对后世影响很大,唐孔颖达为之《正义》,即被钦定为《周易》的标准注本。今人解《易》。亦多以王弼为据。清阮元《十三经注疏》收刊。《四库全书》、《四部丛刊》亦载。 ☚ 周希孔 周易臆 ☛ 《周易注》zhou yi zhuAnnotation of the Book of Changes→何胤 (He Yin)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