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冠服類 > 身服部 > 衣衫袍襖 > 貉袖 貉袖 héxiù 一種短襖,短襟短袖。流行於北宋末年。貉袖盛時,無論士庶男女,皆服用,襲於衣上。宋·曾三異《因話録》:“近歲衣制:有一種如旋襖,長不過腰,兩袖僅掩肘,以最厚之帛爲之,仍用夾裏,或其中用綿者,以紫皂緣之,名曰貉袖,聞之起於御馬院圉人。短前後襟者,坐鞍上不妨脱著;短袖者,以其便於控御耳。” 貉袖héxiù❶貉皮做的衣袖。唐刘商《胡笳十八拍》第五拍:“狐襟貉袖腥复膻,昼披行兮夜披卧。” ❷短衣。宋代一种前后襟和两袖都较短的衣服,无论士庶男女,皆服用,袭于衣上。通常以厚实的布帛为之,中纳絮绵,对襟、短袖,长不过腰。原用于骑士,以便骑马时脱卸。其名始于宋。元明时期仍有此服,至清代则为马褂所取代。《说郛》卷一九:“近岁衣制有一种如旋袄,长不过腰,两袖仅掩肘,以最厚之帛为之,仍用夹里,或其中用绵者。以紫皂缘之,名曰貉袖。闻之起于御马院圉人,短前后襟者,坐鞍上不妨脱著。短袖者,以其便于控驭耳……今之所谓貉袖者,袭于衣上,男女皆然。” 貉袖 ☚ 旋袄 直裰 ☛ 000055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