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豫剧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豫剧

豫剧

参见“河南梆子”。

☚ 河南梆子   越调 ☛
豫剧

豫剧

清初秦腔流传至河南地区后与当地语言和民间小调相结合而产生的梆子声腔系统戏曲剧种。又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因流行地域的不同,分为祥符调、豫西调、豫东调和沙河调四个支派。详符调以开封为中心,与豫东调、沙河调比较接近,所以三调有时共称豫东调; 豫西调以洛阳为中心。前者轻快、激越; 后者悲怆、缠绵。唱腔节奏鲜明、流畅易解。流行于河南、湖北、陕西等地。唱腔结构属板腔体。主要板式有慢板、二八板、流水板、飞板等,常用曲牌300余个。脚色行当有四生、四旦、四花脸。传统剧目达647种。经常演出的有《斩子》、《渭河水》、《哭头》、《打金枝》、《牧羊卷》、《玉虎坠》、《铡美案》、《牌坊断》、《红下山》等; 解放后整理改编的传统剧目有《花木兰》、《红娘》、《穆桂英桂帅》、《对花枪》、《七品芝麻官》、《唐知县审诰命》、《秦香莲》、《梵玉宫》等,创作的现代戏有《朝阳沟》、《人欢马叫》、《李双双》等。在戏曲反映社会主义时期现实生活方面成绩显著。

☚ 庐剧   河南曲剧 ☛
豫剧

豫剧

流行于河南以及陕西、甘肃、山西、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湖北的部分地区。主要伴奏乐器有板胡、二胡、三弦、琵琶、唢呐、笙、笛、锣、梆子等,角色行当有生、青衣、花旦、黑脸、花脸等。30年代末,常香玉在豫西调的基础上吸收了豫东调的一些唱腔,形成新的流派。建国后,豫剧得到迅速发展,它以其通俗易懂的语言,清晰流畅的唱腔,真切细腻的表演赢得了观众,成为梆子声腔系统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剧种。创作移植的现代戏有《朝阳沟》、《刘胡兰》、《李双双》等。

☚ 河南坠子   楚剧 ☛

豫剧

戏曲剧种。又名“河南梆子”,流行于河南、山西、陕西等地。一说系由河南民间小戏、小曲发展而成;一说明崇祯五年(1632),流传河南的东路秦腔(即“同州梆子”)经弋阳腔、罗戏培育所形成。其唱腔通俗易懂,生活化、口语化,分为东、西两个流派,豫东调发声用假嗓,男腔高亢激越,女腔活泼跳荡,豫西调发声用真嗓,男腔苍劲悲壮,女腔低回婉转。音乐属于板腔体,有[慢板]、[流水板]、[二八板]、[飞板]4类板式,伴奏文场有板胡、二胡、三弦等,打击乐有板鼓、手板等。豫剧计有700多个传统剧目,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戏有《花木兰》、《秦香莲》、《对花枪》、《铡美案》等,现代戏有《朝阳沟》、《李双双》、《刘胡兰》等。

豫剧 (下)

主要责任者: 马紫晨,卢清丽,冯彬彬等
责任方式: 编著
出版者: 河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地: 郑州
字数: 1560 千字
页码: 463-1224
开本: 16
中图分类号: J825.61
装帧: 简
分辑名:下
语种:中
定价:168.00(上下册)
出版时间:2011-01
丛书多卷书否:是
丛书名:中原戏曲文化丛书
丛书责任者:马紫晨
丛书责任方式:主编
书目简介:本册工具书是中原戏曲文化丛书之一,共收录208条词条。
被引频次:15
豫剧 (上)

主要责任者: 马紫晨,卢清丽,冯彬彬等
责任方式: 编著
出版者: 河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地: 郑州
字数: 1560 千字
页码: 1-462
开本: 16
中图分类号: J825.61
装帧: 简
分辑名:上
语种:中
定价:168.00(上下册)
出版时间:2011-01
丛书多卷书否:是
丛书名:中原戏曲文化丛书
丛书责任者:马紫晨
丛书责任方式:主编
书目简介:本册工具书是中原戏曲文化丛书之一,共收录1243条词条。
被引频次:15
豫剧

豫剧

豫剧也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因早期演员用本嗓演唱,起腔与收腔时用假声翻高尾音带“讴”,又叫“河南讴”。在豫西山区演出多依山平土为台,当地称为“靠山吼”。因为河南省简称“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定名为豫剧,是河南省的主要剧种之一。豫剧的流行地区分布甚广,大江南北、黄河两岸以至新疆、西藏都有豫剧演出。
豫剧在声腔上属梆子腔系。豫剧音乐分有四个流派:以开封为中心的唱法称“祥福调”;以商丘为中心的唱法称“豫东调”,又称东路调;以洛阳为中心流传的唱法称为“豫西调”,又称西府调、靠山簧;豫东南沙河流域流传的唱法称“沙河调”,又称本地梆。
豫剧最早的传授者为蒋门、徐门两家。蒋门在开封南面的朱仙镇,徐门在开封东面的清河集,都曾办过科班。后在开封一带的,形成祥福调;传至商丘一带的,形成豫东调;流入洛阳的一支,发展为豫西调;流入漯河的一支,被称为沙河调。豫剧一向以唱功见长,唱腔流畅、节奏鲜明、极具口语化,一般吐字清晰、行腔酣畅,易为听众听清,表演风格朴实、乡土气息浓厚,深受观众欢迎。
豫剧音乐丰富多彩,曲调流畅,节奏鲜明,文场柔和舒畅,武场炽烈劲切,艺术风格豪迈激越。唱腔结构为板式变化体。唱词通俗易懂,多为七字句或十字句。它有独特的板式结构和比较完整的音乐程式,可分为慢板、流水板、二八板、飞板四大板类。豫剧的伴奏乐器分文武场面。文有二弦、三弦、月琴,称之为老三手或仨弦手。后因二弦音色尖噪而代之以板胡。武场常用的乐器有板鼓、堂鼓、大锣、小锣(又名堂锣或手锣)、手镲、梆子、手板等。
豫剧的角色行当分:四生、四旦、四花脸。俗称:“四生四旦四花脸,八个场面(即一鼓二锣仨弦手,梆子手镲共八口)俩箱倌”。四生是大红脸(又叫红净、戏生)、二红脸(又叫马上红脸)、小生、边生(又叫二补红脸);四旦是正旦(青衣)、小旦(花旦、闺门旦)、老旦、帅旦;四花脸是黑头(副净)、大花脸、二花脸、三花脸。正因为是男八女四的行当,把四生四花脸叫做外八角,以男角为主的戏叫做“外八角戏”。
传统剧目有647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对花枪》、《三上轿》、《地塘板》、《提寇》、《铡美案》、《十二寡妇征西》等。1949年以来,整理、改编的传统戏有《红娘》、《花木兰》、《穆桂英挂帅》、《破洪州》、《唐知县审诰命》等;创作改编的现代戏有《朝阳沟》、《刘胡兰》、《李双双》、《人欢马叫》等;移植演出的有《小二黑结婚》、《罗汉钱》、《祥林嫂》、《五姑娘》、《红色娘子军》等许多剧目。

☚ 河南省   河南曲剧 ☛
豫剧

034 豫剧

戏曲剧种。原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俗称“河南讴”、“靠山吼”。流行于河南及陕、甘、晋、冀、鲁、苏、皖的部分地区。其来源,系由明末秦腔、蒲州梆子与河南民间音乐结合而成,一说由北弦索发展而来。清乾隆后期已盛行于开封、杞县。后形成祥符调、豫东调、豫西调、沙河调四个流派。豫东、祥符、沙河三调统称豫东调,发声多用假嗓,属“上五音”,男声高亢激越,女声活泼跳荡,擅长喜剧风格;豫西调以洛阳为中心,发声用真嗓,属“下五音”,男声悲壮苍凉,女声低回婉转,擅长悲剧风格。常香玉在豫西调基础上吸收豫东调的某些唱腔,形成新的流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整理、改编了许多传统剧目,也创作了《刘胡兰》等现代剧。唱腔结构为板式变化体,主要板式有慢板、二八板、流水板、飞板、其他板五大类,伴奏曲牌300余种。角色行当主要是四生、四旦、四花脸。1956年统计,传统剧目647个。

☚ 越剧   粤剧 ☛
豫剧

豫剧

河南省主要的戏曲剧种,原先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其来源迄无定论,一说明末秦腔与蒲州梆子传入河南后与当地民歌、小调相结合而形成,一说由北曲弦索调直接发展而成。伴奏乐器主要用板胡、二胡、三弦、琵琶、笛、笙、唢呐、大锣、二锣、手钹、板鼓、梆子等,以梆子按拍,节奏明快、欢畅。豫剧有豫东调、祥符调、豫西调、沙河调四种流派。祥符调与豫东调接近,沙河调后来不甚流传,故主要流派为豫东调和豫西调。豫东调以开封、商丘为中心,发声多用假嗓,男声高亢激越,女声活泼跳荡,擅长表现喜剧风格的剧目。豫西调以洛阳为中心,发声全用真嗓,男声苍凉悲壮,女声低回婉转,擅长表现悲剧剧目。近些年来两派已趋合流。豫剧现已成为国内知名度很高的剧种,受到全国人民喜爱。传统剧目650多出,有《穆桂英挂帅》、《七品芝麻官》、《秦香莲》、《红娘》等,现代剧目有《刘胡兰》、《朝阳沟》等。

☚ 表演艺术   河南坠子 ☛

豫剧

又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戏曲剧种。明末秦腔与蒲州梆子传入河南后与当地民歌、小调相结合而成。一说由北曲弦索调演变而成。流行于河南及毗邻省的部分地区。有豫西调和豫东调两支派。豫西调以洛阳为中心,多用真嗓、音域较低,俗称“下五音”,唱腔悲凉。豫东调以商丘、开封为中心,唱用假嗓,音调高亢,俗称“上五音”。1938年以后,常香玉以豫西调为基础,突破两派界限,形成了新流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整理了传统剧目《穆桂英挂帅》等,编演了现代剧《朝阳沟》等。

豫剧

豫剧

戏曲剧种的一种。曾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除流行于河南全省外,还遍及全国多个省、市、自治区。如陕西、甘肃、山西、河北、天津、山东、江苏、安徽、湖北、青海、西藏、新疆等,并在各地组成豫剧剧团。其声腔属梆子腔系,主要伴奏乐器有板胡、二胡、三弦、月琴、琵琶、笛、笙、唢呐、大锣、二锣、手钹、鼓板、梆子等,以梆子按拍,节奏明快。唱腔结构为板式变化体,主要分慢板、二八板、流水、飞板等板路,各板路中又有许多变化,如慢板中又分金钩挂、连环扣、迎风、哭剑等板式;二八板中又分慢二八、快二八、花脸二八、紧二八、紧打慢唱等;流水板中又分慢流水、快流水、流水联板等;飞板又分滚白等。曲牌分笛牌与弦牌两大类。角色行当分为四生(老生、小生、大红脸、二红脸)、四旦(青衣、花旦、老旦、彩旦)、四花脸(黑脸、大花脸、二花脸、三花脸)。豫剧分为商丘一带的豫东调、开封一带力量最雄厚的祥符调、洛阳一带的豫西调(也叫西府调)和漯河一带的沙河调4种流派。祥符调和豫东调、沙河调相接近(沙河调后来不甚流传),现主要为“豫东调”与“豫西调”两大流派。豫东调以开封、商丘为中心,发声多用假嗓,音域较高,俗称“上五音”,男声高亢激越,女声活泼轻快,擅长表现喜剧风格的剧目;豫西调以洛阳为中心,发声全用真嗓,音域较低,俗称“下五音”,男声苍凉悲壮,女声低回婉转缠绵,擅长表现悲剧风格的剧目。近年两派已趋合流。著名演员王润枝、陈素贞、常香玉等,吸收坠子、大鼓、京剧一些唱腔、剧目和表演身段,形成各自的流派,豫剧以唱功为主,唱腔流畅,真嗓演唱吐字清晰、文词通俗、表演细腻。传统剧目约有650多个,如《花木兰》、《秦香莲》、《包青天》、《打金枝》、《铡郭槐》、《穆桂英挂帅》、《唐知县审诰命》、《七品芝麻官》、《红娘》和改编的现代剧《李双双》、《朝阳沟》、《刘胡兰》、《人欢马叫》等。

☚ 黄梅戏   川剧 ☛
豫剧

豫剧

豫剧是戏曲的一个剧种,也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流行于河南全省、长江西北和西北各省,以及新疆、西藏、台湾等省。历史较长,清代乾隆年间,被称为“土梆戏” 或 “汴梁腔”。早期常与清戏、罗戏等同台演出。在成长过程中先后受到青阳腔、罗戏、昆曲、同州梆子和湖北汉剧的影响。
豫剧又称 “河南讴” 主要是早期演员用本嗓演唱,起腔与收腔时用假声翻高尾音带 “讴”。在豫西山区演出多依山平为土台,当地称为 “靠山吼”。豫剧在声腔上属梆子腔系,在清代有祥符调、豫东调、豫西调、沙河调四个支派,以祥符调的力量最为雄厚,它与沙河调、豫东调比较接近,一般统称为豫东调,以商丘、开封为活动为中心,在发声上多用假嗓,音域较高,俗称 “上五音”。豫西调以洛阳为中心,多用真嗓,音域较低,俗称 “下五音”。前者激越、轻快,后者悲凉、缠绵。
1938年后,常香玉在豫西调的基础上,吸收豫东调的一些唱腔,突破界限,形成新的流派,陈素真、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等,也各以自己独特的风格卓然成家。小生赵义庭、须生唐喜成、黑脸李斯忠也成为各具特色的名演员。1949年以后,河南豫剧院三团,以演现代戏为主,创作了许多新戏新腔,并培养出大批以演现代戏见长的演员,如高洁、魏云、柳兰芳、马琳、王善樸等。豫剧一向以唱功见长,唱腔流畅,节奏鲜明,近几年来演员多以真声演唱,所以一般都能做到吐字清晰,行腔酣畅,易于被观众所接受,加之表演细腻,真切感人,文辞通俗易解,故一跃而成为梆子腔系中最吸引观众的剧种。如今,豫剧除遍及本省外,又传播到邻近各省及甘肃、青海、天津、吉林、江苏、新疆、西藏等省、市、自治区、并在各地组成了不少专业团。豫剧唱腔结构为板式变化体。
主要伴奏乐器有板胡、二胡、三弦、月琴、皮嗡、笛子、唢呐、琵琶及鼓板、梆子、大锣、二锣、手钹等。伴奏所用的曲牌共300余种。豫剧的音乐曲调流畅,节奏鲜明,文场柔和舒畅,武场炽烈劲切、艺术风格豪迈激越。豫剧的脚色行当分生、旦、花脸。传统剧目有647个。过去常演剧目: 生行有 《斩子》、《骂阎》、《打金枝》、《打渔杀家》、《铡美案》、《黑下山》、《借妻》 等。此外,还有一些语言朴实风趣,乡土气息浓郁的小戏,1949年以来,整理、改编的传统戏有 《穆桂英挂帅》、《秦香莲》、《唐知县审诰命》、《梵王宫》 等; 创作、改编的现代戏有 《朝阳沟》、《刘胡兰》 等。其中 《花木兰》、《穆桂英挂帅》、《唐知县审诰命》、《七品芝麻官》、《秦香莲》、《包青天》、《朝阳沟》、《人马欢叫》 等均摄制成影片。

☚ 滇剧   粤剧 ☛
豫剧

豫剧

豫剧是戏曲的一个剧种,也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流行于河南全省、长江西北和西北各省,以及新疆、西藏、台湾等省。历史较长,清代乾隆年间,被称为“土梆戏”或“汴梁腔”。早期常与清戏、罗戏等同台演出。在成长过程中先后受到青阳腔、罗戏、昆曲、同州梆子和湖北汉剧的影响。
豫剧又称“河南讴”,主要是早期演员用本嗓演唱,起腔与收腔时用假声翻高尾音带“讴”。在豫西山区演出多依山平为土台,当地称为“靠山吼”。豫剧在声腔上属梆子腔系,在清代有祥符调、豫东调、豫西调、沙河调四个支派,以祥符调的力量最为雄厚,它与沙河调、豫东调比较接近,一般统称为豫东调,以商丘、开封为活动中心,在发声上多用假嗓,音域较高,俗称“上五音”。豫西调以洛阳为中心,多用真嗓,音域较低,俗称“下五音”。前者激越、轻快,后者悲凉、缠绵。
1938年后,常香玉在豫西调的基础上,吸收豫东调的一些唱腔,突破界限,形成新的流派,陈素真、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等,也各以自己独特的风格卓然成家。小生赵义庭、须生唐喜成、黑脸李斯忠也成为各具特色的名演员。1949年以后,河南豫剧院三团,以演现代戏为主,创作了许多新戏新腔,并培养出大批以演现代戏见长的演员,如高洁、魏云、柳兰芳、马琳、王善模等。豫剧一向以唱功见长,唱腔流畅,节奏鲜明,近几年来演员多以真声演唱,所以一般都能做到吐字清晰,行腔酣畅,易于被观众所接受,加之表演细腻,真切感人,文辞通俗易解,故一跃而成为梆子腔系中最吸引观众的剧种。如今,豫剧除遍及本省外,又传播到邻近各省及甘肃、青海、天津、吉林、江苏、新疆、西藏等省、市、自治区,并在各地组成了不少专业团。豫剧唱腔结构为板式变化体。
主要伴奏乐器有板胡、二胡、三弦、月琴、皮嗡、笛子、唢呐、琵琶及鼓板、梆子、大锣、二锣、手钹等。伴奏所用的曲牌共300余种。豫剧的音乐曲调流畅,节奏鲜明,文场柔和舒畅,武场炽烈劲切、艺术风格豪迈激越。豫剧的角色行当分生、旦、花脸。传统剧目有647个。过去常演剧目:生行有《斩子》、《骂阎》、《打金枝》、《打渔杀家》、《铡美案》、《黑下山》、《借妻》等。此外,还有一些语言朴实风趣,乡土气息浓郁的小戏,1949年以来,整理、改编的传统戏有《穆桂英挂帅》、《秦香莲》、《唐知县审诰命》、《梵王宫》等;创作、改编的现代戏有《朝阳沟》、《刘胡兰》等。其中《花木兰》、《穆桂英挂帅》、《唐知县审诰命》、《七品芝麻官》、《秦香莲》、《包青天》、《朝阳沟》、《人马欢叫》等均摄制成影片。

☚ 滇剧   粤剧 ☛

豫剧

戏曲剧种之一。也称河南梆子、河南讴、高调。形成于明末清初。其来源迄今无定论,一说来自河南的民间演唱艺术;一说是秦腔、蒲州梆子传入河南后与当地民歌、小调相结合发展而成;一说由北曲弦索调发展而来。流行于河南以及陕西、山西、甘肃、河北、山东、江苏、安徽、青海、新疆、湖北、台湾等部分地区。其唱腔音乐属梆子声腔系统,主要有二八、慢板、流水、非板4大板式组成。因地域、语言、音调的不同,形成了祥符调、豫东调、沙河调、豫西调4大唱腔流派。行当分4生(老生、大红脸、二红脸、小生)、4旦(青衣、花旦、老旦、彩旦)、4花脸(黑脸、大花脸、二花脸、三花脸)。传统剧目近千个。经过整理改编的传统剧目主要有《花木兰》、《拷红》、《白蛇传》、《穆桂英挂帅》、《对花枪》、《花打朝》、《洛阳桥》、《秦香莲》、《宇宙锋》、《桃花庵》、《大祭桩》、《破洪州》、《抬花轿》、《秦雪梅》、《下陈州》、《唐知县审诰命》 、《樊梨花》等; 新编古代戏主要有 《程咬金照镜子》 、《血溅乌纱》 、《斩御史》 、《西湖公主》 、《风流才子》 等; 编演的现代戏有《刘胡兰》 、《小二黑结婚》 、《朝阳沟》 、《人欢马叫》 、《李双双》 、《小白鞋说媒》 、《朝阳沟内传》 、《倒霉大叔的婚事》 、《金鸡引凤》 、《儿大不由爹》等。其中不少已拍摄成影片。著名演员先后有李剑云、时倩云、王絮亭、阎彩云、唐玉成、桑殿杰、王玉枝、马双枝、常香玉、陈素真、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赵义庭、李斯忠、唐喜成、刘法印等。

豫剧

豫剧

又名“河南梆子”,“河南高调”,“河南讴”。戏曲剧种。清乾隆年间,山陕梆子传入河南后与当地民歌小调结合而成。流行于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江苏、四川、东北及新疆、西藏等地。有豫东调、祥符调、沙河调、豫西调等流派。其中以开封为中心的祥符调和商丘为中心的豫东调,与山东梆子(高调梆子)比较接近。豫西调男女角色都用真声(俗称“大本腔”)演唱,音调低回宛转,通称“下五音”。传统剧目《穆桂英挂帅》、《秦雪梅》、《唐知县审诰命》及现代戏《朝阳沟》、《刘胡兰》等,流传各地。板式分慢板、二八板、流水、飞板等,另有金勾挂、连环扣、迎风、哭剑等腔调。主要伴奏乐器有板胡、二胡、三弦、琵琶、笛、笙、唢呐、板鼓、锣、钹、梆子等。由于近几十年来豫剧发展迅速,不少山东梆子剧团受到影响,掺入豫剧唱法。目前,菏泽、济宁、聊城、泰安、临沂、枣庄、济南等地均有专业剧团。

☚ 劈柴院   燕台剧团 ☛
豫剧

豫剧

戏曲剧种。流行于河南以及陕西、甘肃、山西、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湖北的部分地区。其来源迄无定论,一说由明末秦腔与蒲州梆子传入河南后与当地民歌、小调相结合而形成,一说由北曲弦索调直接发展而成。后来在开封一带的称为祥符调,商丘一带的称为豫东调,漯河一带的称沙河调,洛阳一带的称为豫西调。前三者比较接近,发音多用假嗓,音域较高,行腔轻快激越,俗称“上五音”,后者发声全用真嗓,音域属“下五音”。主要伴奏乐器有板胡、二胡、三弦、琵琶、唢呐、笙、笛、锣、梆子等,角色行当有生、青衣、花旦、黑脸、花脸等。30年代末,常香玉在豫西调的基础上吸收了豫东调的一些唱腔,形成新的流派。建国后,豫剧得到迅速发展,它以其通俗易懂的语言,清晰流畅的唱腔,真切细腻的表演赢得了观众,成为梆子声腔系统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剧种。创作移植的现代戏有《朝阳沟》、《刘胡兰》、《李双双》等。

☚ 潜台词   徽班进京 ☛

豫剧yu ju

Henan opera

豫剧yu ju

Henan opera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