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象征互动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象征互动论 象征互动论又称“符号相互作用论”。社会心理学的重要理论之一,传播学依据的方法论之一。其理论先导是美国古典社会学家G·米德本世纪初的著作《精神,自我和社会》。1937年,海·布卢默发展了米德的观点,正式提出了这一理论,从而在社会心理学中形成了行为主义学派。甲传来一个或一系列符号(语言、手势、动作等),乙据此做出反应;乙的反应对甲也构成一个或一系列符号,甲又对乙作出反应,这就是符号的互动。符号本身在理解上对每个人来说都有象征意义,因而符号互动又称象征互动。这一学派认为,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在于人是有精神的,而精神是人运用符号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和维持的。社会通过符号的相互作用来“塑造”个人,影响个人的自我发展;个人通过符号的相互作用来维持和改造社会。社会中的人们处于一系列“自我”—社会的符号交换和心理象征活动过程中。人认识“自我”,要通过语言机制,即“主我”(行为动力)和“客我”(行为方向)之间的符号相互作用。社会运行则靠人际的符号相互作用。人的社会化实际上就是符号沟通、互相作用的过程。社会成员的协同行为需要靠符号相互作用来建立。人通过人际的相互作用,掌握有意义的符号系统而发展“自我”,在人际符号的相互作用中不断理解周围环境,解释所见所闻,学会在社会允许的限度内设计自己的行为。因此,理解符号非常重要,正确地表现符号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社会只有靠有意义的相互作用才能加以维持,否则就会使精神、自我和社会处于混乱中。我国的研究者基本肯定这一理论的科学性,承认沟通的整个过程正是符号互动的过程,沟通状态依据相互作用程度而变化,互动力是衡量沟通是否必要和是否成功的客观尺度。同时,也认为这一理论有夸大符号作用的倾向。 ☚ 维模原理 智能环境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