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豌豆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豌豆6991蚕豆。西南官话。湖北宜昌〖 〗、天门〖〗。吴语。浙江温州、永康。

豌豆wāndòu

豆类作物,花白色或淡紫色,结荚果。嫩的荚果和种子也叫豌豆,是常见蔬菜;种子可供食用或制淀粉。

豌豆wāndòu

❶ 〈名〉一年或两年生草本植物,开白色或淡紫红色花,结荚果,嫩荚和种子可食用:豌豆苗。
❷ 〈名〉这种植物的荚果和种子:豌豆黄│豌豆酱。

豌豆wān dòu

草本植物。11世纪末沈括《梦溪笔谈》卷三:“芸,香草也,今人谓之七里香者是也。叶类豌豆,作小丛生,其叶极芬香。”1909年陈耀西《最新农业教科书》卷二:“三年至四年: 莱菔、芜青、豌豆、蚕豆、胡瓜、南瓜、甘蓝、花椰菜。”

古代名物 > 穀蔬類 > 穀部 > 九穀 > 豌豆
豌豆  wāndòu

亦稱“豍豆”、“䝀豆”。豆科植物,蔓生有鬚,葉似蒺藜,花淡紫色或白色,苗葉嫩時可蔬食,子實可蒸煮而食。《廣雅·釋草》:“豍豆、豌豆,䝀豆也。”王念孫疏證:“豌豆枝莖柔弱,布地而生,葉間有鬚連卷,然葉形頗圓,兩兩相值,初生時肥嫩可食,南方人多摘以爲蔬,味極美。三四月放小花四瓣,向内者二,向外者二,亦皆相對,花色淡紫可愛。四五月作莢,長寸餘,莢中子皆圓如珠子,煮食之香美,亦可以爲醬。”明·宋應星《天工開物·乃粒》:“一種豌豆,此豆有黑斑點,形圓同绿豆,而大则過之。”

豌豆

豌豆【同义】总目录


豌豆麻累寒豆
豆类

豆类

豆(豆子;绿~;刀~;豇~;饭~) 菽
大豆:戎叔 戎菽 茂菽 荏菽 黄豆 青豆 黑豆 淮豆
小豆:荅 小菽 细菽
蚕豆:胡豆 佛豆 罗汉豆
豌豆:寒豆 麦豆 麻累
扁豆:藊豆 鹊豆 蛾眉豆 峨眉豆
菜豆:芸豆 刀豆 四季豆
兵豆:滨豆 鸡豌豆

☚ 麦黍等粮食   谷物1 ☛

豌豆vegetable pea

豆科(Leguminosae)豌豆属一年生或二年生攀缘草本植物。学名Pisumsativum L.,别名回回豆、荷兰豆、麦豆。染色体数2n=2x=14。每100克嫩荚含水70.1~78.3克、碳水化合物14.4~29.8克、蛋白质4.4~10.3克、脂肪0.1~0.6克、胡萝卜素0.15~0.33毫克,还含必需的氨基酸。嫩荚、嫩豆可炒食,嫩豆又是制罐头和速冻蔬菜的主要原料;嫩梢为优质鲜菜。
豌豆主要分布在亚洲和欧洲。菜用豌豆种植限界为68°N。收获干豌豆的可在低于56°N地区栽培。中国南北各地都有栽培,菜豌豆以江南各省较普遍。
起源和演化 苏联瓦维洛夫(Н.И.Вавилов)认为豌豆起源中心为埃塞俄比亚、地中海和中亚,演化次中心为近东;也有人认为起源于高加索南部至伊朗。豌豆由原产地向东首先传入印度北部、经中亚细亚到中国,16世纪传入日本,新大陆发现后引入美国。豌豆是古老作物之一,在近东新石器时代(公元前7000年)和瑞士湖居人遗址中发掘出碳化小粒豌豆种子,表面光滑,近似现今的栽培类型。最早的豌豆有近东的耐干燥型和地中海沿岸的湿润型二类,前者可能是栽培品种的祖先。古希腊和罗马人公元前就栽培褐色小粒豌豆,后来又将豌豆传到欧洲和南亚,16世纪欧洲开始分化出粒用、蔓生和矮生等品种并较早普及菜用豌豆。中国最迟在汉朝引入小粒豌豆。《尔雅》中称“戎菽豆”,即豌豆。东汉崔寔辑《四民月令》中有栽培豌豆(豍)的记载。16世纪后期高濂著《遵生八笺》中有“寒豆芽”的制作方法和作菜用的记述(寒豆即豌豆)。19世纪中开始采食豌豆苗。


豌 豆


植物学性状 直根系,侧根少,分布在20厘米土层内,根系吸收难溶性化合物的能力较强。茎近四方形,中空。偶数羽状复叶,小叶1~3对,顶端1~2对小叶,退化成卷须,叶面略有蜡质或白粉。叶柄基部有一对耳状大托叶,花单生或短总状花序,着生1~3朵花,蝶形,白、紫或多种过渡型花色。自花授粉,在干燥和炎热下能杂交,异交率10%左右。荚圆棍或扁形,有种子4~5粒或更多。豆荚内果皮含叶绿素。种子球形,表面光滑或皱缩。圆粒种有较大淀粉粒;皱粒种淀粉粒小,含水分多,糖化作用快,干燥后种皮易皱缩。种子寿命2~3年。
种类和品种 栽培的豌豆有三个变种:❶粮用豌豆(var.arvense Poir.);
❷菜用豌豆(var.hortensePoir.);
❸软荚豌豆(var.macrocarpon Ser.)。按茎的生长习性分为蔓生、半蔓生和矮生三种类型。按豆荚结构分为硬荚和软荚两类。硬荚类型:内果皮的厚膜组织发达,荚不可食用,以青豆粒供食。品种有以制罐头为主的阿拉斯加和以鲜食为主的解放豌豆等;软荚类型:内果皮的厚膜组织发生迟,纤维也少,采收嫩荚。品种有大荚豌豆、福州软荚和食荚大菜豌一号等。还有专供采摘嫩苗的豌豆品种,如麻豌豆、白豌豆和无须豆尖一号等。
生长发育和产品器官形成 豌豆的生长发育过程分为发芽期、幼苗期、抽蔓期和开花结荚期。❶发芽期:从种子萌动到第一真叶出现。皱粒种的种子发芽始温3~5℃;圆粒种1~2℃;适温18~20℃。
❷幼苗期:从真叶出现到抽蔓前。幼苗能耐-4~-5℃的低温。
❸抽蔓期:植株茎蔓不断伸长,并陆续抽发侧枝。矮生和半蔓生类型的抽蔓期很短或无抽蔓期,茎蔓生长适温9~23℃,-5℃受冻。
❹开花结荚期:从始花到豆荚采收结束,开花时要求良好的光照和15~18℃的温度,不耐冻,结荚适温18~20℃,豌豆为长日照作物,有些品种在长、短日照下都能开花。蒸腾系数800,开花结荚期需水最多,干旱会减产。适于pH5.5~6.7的土壤,生产100公斤子粒约吸收氮3.09公斤,磷0.66公斤,钾2.86公斤。早、中、晚熟品种分别在5~8节、9~11节和12~16节处着生花。主蔓和生长良好的侧枝结荚多,开花后15天内以豆荚发育为主,嫩豆荚应在此时采收,15天以后则豆粒迅速发育。
栽培技术 豌豆根部的分泌物会影响次年根瘤菌的活动和根系生长,因此忌连作。白花豌豆对连作更敏感,须4~5年轮作。南方秋播地区9月下旬至11月上旬播种;北方春播地区3月至4月播种,直播为主。育苗者苗龄15天左右、1~2叶定植。豌豆适与玉米和麦类间作或混种,豆、麦混播面积比宜3:7。一般用平畦,低湿地可用高畦栽培。整地时施入有机质基肥,并加施磷肥。播前粒选或用盐水选种,有条件时可用二硫化碳熏蒸预防病虫害。春播地区晚播时可将吸胀种子放在5±2℃下,行5~10天低温处理,待幼芽长0.5厘米时播种。低温处理有降低第一花着生节位和促进早熟的效果。接种根瘤菌有利增产。播前浇足底水。条播时,行株距20×7~10厘米。穴播时穴距20~30厘米,播深4厘米左右。苗期适当追施氮肥,促进生根和茎叶生长。中耕1~2次。秋播区中耕时培土,有利幼苗越冬。蔓性种蔓长30厘米左右时支架。干旱时于开花前浇一水,结荚期浇水1~2次。抽蔓和坐荚时各施一次追肥,坐荚后根外施磷肥和锰、硼、钼等微量元素。采收嫩荚的,须待嫩荚充分肥大、柔嫩而子粒未发达时收。采收青豆粒的,须在豆粒肥大饱满、荚色由深绿变淡绿、荚面露出网状纤维时收。开花后40天左右收干豆粒。
采食豌豆嫩苗或嫩梢的栽培方法,北方于立冬至清明在阳畦或温室播种,南方行秋播,行距3厘米,播幅16~18厘米,幼芽1~2厘米时浅松土,防止胚茎弯曲。幼苗2~3片真叶,高3~5厘米时整株采收。也可采用株行距20×20厘米,苗高16~18厘米时采摘顶端嫩梢。可收4~8次。
选无病株的基部豆荚作种,荚壳变黄时收获。经后熟、脱粒、晒至种子含水量11~12.5%贮藏。
贮藏加工 豌豆荚和青豆粒都是制罐和冷藏的优良原料。冷藏: 经预冷、烫漂、包装,在-34℃低温速冻3~4分钟后,置-18℃中贮藏,售前须缓慢解冻。罐藏:开花后16~18天,豆粒直径0.6~1厘米时采收,经分级、烫漂、漂洗和精洗处理,在12小时内装罐。
病虫害及防治 主要病害有褐斑病和白粉病。
褐斑病 (Ascochyta pisi)为真菌病。在叶片上病斑圆形,淡褐色至黑褐色,边缘明显。茎上病斑椭圆形或纺锤形,凹陷。豆荚上病斑圆形,深褐色至黑褐色。各部位的病斑上均产生黑色小粒点 (分生孢子器)。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种子和病残体上越冬,借风雨传播。高温高湿有利本病发生。通常采用选用抗病品种,轮作,播种无病种子,喷洒甲基托布津、百菌清杀菌剂等方法防治。
白粉病(Erysiphe polygoni) 为真菌病。为害叶、茎、荚,在病部产生白色粉末状物。可喷洒石硫合剂、粉锈宁、代森铵进行防治。
虫害有豌豆蚜见蔬菜虫害。

豌豆pea

Pisum sativum L.,又称寒豆、淮豆、麦豆。古名毕豆、留豆。《本草纲目》称“其苗柔弱宛宛,故得豌豆名”。豆科,豌豆属。一年生或越年生攀援性草本。一种粮食、蔬菜、饲料和绿肥兼用作物。起源于亚洲西部和地中海地区。中国各地均有栽培,以四川最多。直根系,侧根细长。茎光滑无毛,被白色蜡粉,有分枝,茎蔓柔软。偶数羽状复叶,顶端小叶变为卷须,用以攀援。复叶基部有大托叶。总状花序,腋生,花白色(白花豌豆)或紫色(紫花豌豆)。荚果有软、硬两种,圆筒形或扁圆筒形。种子有圆、皱、凹圆或扁圆等形,呈黄白、绿、粉红或灰褐色。2n=2x=14。按株形可分软荚、谷实和矮生豌豆三个变种。喜凉爽湿润气候。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砂壤和壤土最宜。忌连作。软荚豌豆主要以嫩荚、青豌豆、豆苗、嫩梢作蔬菜。硬荚豌豆以收青豌豆作蔬菜和制罐头食品,收干豌豆作主食或加工成其他豌豆制品。子粒和豆秸为优质饲料,也常专种作绿肥。

豌豆

豌豆

豆科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四川省豌豆品种分白花豌豆和紫花豌豆两大类,即白豌豆和麻豌豆。又以豆荚内有无硬膜分为硬荚与软荚两个品种。软荚品种青绿时可作蔬菜食用,称菜豌。90%以上10月下旬播种,翌年5月中旬成熟。主要利用田坎地边和零星隙地栽培,正种面积极少。栽培面积较大的有万县、内江、涪陵、乐山、重庆、成都等市,春播豌豆面积不足10%,主要分布在阿坝、甘孜两州。主要推广品种有团结豌1号、团结豌2号、成豌6号以及收青作菜品种无须尖1号、中豌2号。1994年全省栽培面积180万亩,总产量18万吨。

豌豆

豆科豌豆属草本植物。起源于西亚及地中海地区。主根发达,茎长约30~300 cm,偶数羽状复叶,自花授粉。生育期积温1700~2800℃,籽粒蛋白质含量20%~25%,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

豌豆

豌豆

西域东传之植物。《本草纲目》卷24谷部说即《拾遗记》之胡豆子,盖因“其苗柔弱宛宛,故得豌名”。徐光启《农政全书》卷26树艺称: “《辽志》作回鹘国豆,《唐史》作毕豆,崔实作𧰆豆, 即青斑豆。 ”豌豆原产于地中海沿岸,后渐东传。近人吴耕民认为白花种豌豆原产于高加索、波斯,由西亚而传入欧洲。

☚ 安石榴   胡豆子 ☛
豌豆

豌豆wandouPisum sativum

豆科,豌豆属。一年生或二年生攀援草本,全株光滑无毛,带白色蜡粉。偶数羽状复叶,小叶2~6片,叶轴顶端有分枝的卷须,基部有大形托叶,比小叶大,叶状。总状花序,或花单生,花冠白色(白花豌豆)或紫色(紫花豌豆)。荚果,长圆柱形。种子圆形,光滑或皱缩,有黄、绿等色。性喜凉爽湿润的气候,耐寒,不耐高温,原产欧洲和亚洲,我国各地栽培。鲜嫩豆粒、嫩苗作蔬菜,种子可制淀粉,茎、叶可作饲料或绿肥。

☚ 大豆   蚕豆 ☛
豌豆

豌豆Wandou

豆科。一年生缠绕草本,无毛,高约2米。偶数羽状复叶,小叶2—6,宽椭圆形,叶轴顶端具羽状分枝卷须;托叶大,叶状,下缘具细牙齿。花单生叶腋或数朵成总状;萼齿5;花冠蝶形,白色;二体雄蕊;心皮1;荚果长圆柱形,长5—10厘米;种子圆球形,2—10粒,青绿色,干时黄色。原产欧洲。全国各地栽培。嫩苗、嫩荚、种子均可作蔬菜食用;种子又可入药,有强壮、利尿、止泻功效;茎叶能清凉解暑,并作绿肥和饲料。

☚ 绿豆   菜豆 ☛
豌豆

豌豆Pisumsativum

双子叶植物,豆科。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攀援植物。原产欧洲。根上长有根瘤。果实长圆柱形,长3~5厘米。有的果皮较硬,内约有球形种子2~6粒,青绿色,嫩时可做蔬菜用,干燥后为黄色,可磨粉制成糕点,均受老年人喜爱。有的果皮较软,嫩时同皱皮种子可作蔬菜用。每百克豌豆含蛋白质24.6克,脂肪1克,糖类57克,粗纤维4.5克,钙84毫克,磷400毫克,铁5.7毫克,胡萝卜素0.04毫克,硫胺素1.02毫克,尼克酸2.7毫克。豌豆的气味微甜,具有止渴下气和中生津、通乳、消胀的功能。

☚ 刀豆   花生 ☛

豌豆wān dòu

《本草纲目》谷部第24卷豌豆(73)。药名。
【基原】为豆科植物豌豆Pisum sativum L.的种子。
【别名】豍豆(《四民月令》),䝀豆(《广雅》),寒豆(《品汇精要》),毕豆(《唐吏》),雪豆(《广州植物志》)。
【性味】甘,平。
❶《饮膳正要》:“味甘,平,无毒。”
❷《医林纂要》:“甘咸,寒,滑。”
【归经】《本草经疏》:“入脾、胃。”
【功用主治】和中下气,利小便,解疮毒。治霍乱转筋,脚气,痈肿。
❶《绍兴校定证类本草》:“主调顺营卫,益中平气。”
❷《日用本草》:“煮食下乳汁。”
❸《本草从新》:“理脾胃。”
❹《医林纂要》:“利小便。”
❺《随息居饮食谱》:“煮食,和中生津,止渴下气,通乳消胀。”
【用法用量】煎汤内服。

豌豆

豌豆散米哲布

本品为豆科植物豌豆Pisum sativum L.的干燥成熟种子。9月采摘,晒干,打取种子,除去杂质,再晒干。
味甘、涩,性平。功能解毒疗疮。主要用于中毒症,疮痈,恶性痘疮。

☚ 豌豆花   黄豆 ☛

豌豆

garden pea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2: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