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谭廷襄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谭廷襄 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字竹厓。道光进士。曾任侍郎、巡抚。1858年(咸丰八年)授直隶总督。同年5月英法联军侵犯大沽时,不作战守,力主议和。大沽炮台陷落后,被革职遣戍。旋释归。1861年任山东巡抚,镇压捻军、宋景诗等农民起义。1866年(同治五年)署湖广总督,次年回京。1868年授刑部尚书。后死于任。 谭廷襄?—1870清朝大臣。字竹崖,浙江山阴(今绍兴)人。道光进士。咸丰七年(1857年)署直隶总督,次年四月实授。当英法联军到达大沽,奉旨与英、法、俄、美四国公使谈判,咸丰八年四月八日(1898年5月20日),英法联军炮击大沽炮台,他在激战中败逃。后又借口天津郡城残破,内“无一日之水,无隔宿之粮,城外廛肆毗连,河路错杂”,主张议和,放弃天津,使英法联军势无阻挡。咸丰十一年(1861年),任山东巡抚,镇压长枪会、捻军。同治三年(1864年)调京。同治五年署湖广总督。同治七年任刑部尚书。 谭廷襄?~1870清代官吏。字竹崖,浙江山阴(今绍兴)人。道光进士。咸丰八年(1857年)任直隶总督。当英法联军到达大沽时,奉旨与英、法、俄、美四国公使谈判,一意主和,致大沽炮台失陷。被革职充军,次年释回。十一年,任山东巡抚,镇压长枪会、捻军。同治五年(1866年)署湖广总督。次年任刑部尚书。 谭廷襄?—1870清末大臣。字竹厓。浙江山阴(今绍兴)人。道光进士。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在直隶总督任内,防守大沽口失败,力主对英法联军妥协。十一年,在山东巡抚任内镇压宋景诗、幅军、长枪会等起义军。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任刑部尚书。 谭廷襄?—1870字竹崖。清浙江山阴(绍兴)人。道光进士。咸丰八年(1858)任直隶总督。次年三月奉旨偕崇伦至大沽与英、法、俄、美四国公使谈判。四月十八日,英法联军攻陷大沽炮台,他乘轿而逃。败后力主妥协,并寄希望于俄、美“调停”。英法联军侵入天津近郊后,京、津人民欲奋起反抗,他不予支持,反横加诬蔑,竟指令天津大盐商张锦文设立“支应局”,为侵略者提供食宿。旋被革职遣戍。九月释回,又任陕西巡抚。咸丰十一年在山东巡抚任内镇压捻军、宋景诗、幅军、长枪会等起义军。 同治六年(1867)任刑部尚书。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