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谢安泛海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谢安泛海典源出处 《世说新语·雅量》:“谢太傅 (安) 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使还。太傅神情方王 (wang,旺),吟啸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悦),犹去不止。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公徐云:‘如此,将无归!’众人即承响而回。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晋书·谢安传》亦载。 谢安泛海 谢安泛海亦题《谢太傅盘桓东山》。南朝宋志人小说。刘义庆撰。原载《世说新语·雅量篇》。李格非等《文言小说》、上海文艺出版社《中国古典短篇小说》和福建师大中文系《世说新语选》皆选录。谢安,陈郡阳夏人,东晋政治家。死后赠太傅,谥文靖。本篇写谢安隐居东山(东浙江上虞县西南)时的一个故事。叙述:谢安在东山逗留期间,曾和孙兴公等人坐船到海上游玩。忽然风起浪涌,孙兴公、王羲之等人很害怕,同声喊要回去。谢安兴致正浓,他只顾在那里吟唱,而对风浪事视而不见。船夫因看谢安情貌自若,情绪高涨,所以只顾将船前驶。一会儿,风转急,浪愈猛,大家都吓得喧叫骚动,坐立不安。谢安不慌不忙说:“这样不沉着,就别想活着回去了。”众人这才回到自己座位上。由此,大家审度谢安的气魄和胆识能镇住朝野。作品通过对谢安和孙绰等人泛海遇风浪时的不同表现的描写,反映了谢安临危不惧,镇定自若的精神和气度。在危急关头,谢安“神情方旺,吟啸不言”,“貌闲意悦”;孙绰等却“色并遽,便唱使还”,“皆喧动不坐”。相形之下,显出了谢安从容不迫的“雅量”。通过同一环境、同样条件下不同人的不同表现,形成鲜明的对比,孰短孰长,抑扬褒贬,不言自明。写的虽是一件小事,却能以小见大,谢安临危不惧、举重若轻、神识沉敏、指挥若定的大将气魄和宰相风度从中可见。作品语言简约含蓄,隽永传神。全篇仅七八句话五十余字,却能从微观上抓住人物的一二行为和片言只语,突出描写对象的不同特征;从宏观上亦以最经济的笔墨,描述了一幅风急浪猛、惊心动魄的泛海图。刘孝标注引《中兴书》记载有谢安“居会稽,与支道林、王羲之、许询共游,鱼弋山水”之事。 ☚ 王逸少坦腹 谢太傅盘桓东山 ☛ 谢安泛海典源出处 《世说新语·雅量》:“谢太傅 (安) 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使还。太傅神情方王 (wang,旺),吟啸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悦),犹去不止。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公徐云:‘如此,将无归!’众人即承响而回。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晋书·谢安传》亦载。 释义用法 东晋谢安与众人泛海游,海上起风浪,众人都惊慌嚷着回船,只有谢安神色闲逸,意兴如常。后用此典表现乘船出游,意兴豪纵。 用典形式 【泛海船】 唐·李白:“兴引登山屐,情催泛海船。” 【谢安舟楫】 唐·杜甫:“谢安舟楫风还起,梁苑池台雪欲飞。” 【谢安泛海】 宋·陆游:“已欠谢 安俱泛海,况无王粲与登楼。” 【安石泛溟渤】 唐·李白:“安石泛溟渤,独啸长风还。” 【乘桴从安石】 宋·苏轼:“乘桴我欲从安石,遁世谁能识子嗟。” 谢安泛海【出处】 《世说新语·雅量》:“谢太傅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使还。太傅神情方王(wang),吟啸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悦),犹去不止。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公徐云:‘如此,将无归。’众人即承响而回。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 谢安泛海谢安于海中泛舟,风浪面前镇定自若。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载:“谢太傅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使还。太傅神情方王,吟啸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公徐云:‘如此,将无归!’众人即承响而回。”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