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谢冰莹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谢冰莹1906—;女湖南新化人 谢冰莹
谢冰莹
谢冰莹 谢冰莹1906—2000女小说家、散文家。原名鸣岗。湖南新化人。1921年入湖南省立第一女师读书时开始写小说。1926年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次年随军北伐,是闻名一时的“女兵”。途中写的《从军日记》,蜚声文坛。后一边学习,一边写作,是北方“左联”发起人之一。1935年到日本留学。抗战开始后,组织湖南妇女战地服务,主编《黄河》月刊。抗战胜利后到北平师范大学教书。1948年去台湾师范学院任教。1956年皈依佛教。20世纪60年代从事儿童文学研究和创作。1974年移居美国旧金山。她是一位多产作家,散文集有《麓山集》《我的学生生活》《军中随笔》《新从军日记》,短篇小说集有《前路》《血流》《伟大的女性》《梅子姑娘》,长篇小说有《一个女兵的自传》等。有《谢冰莹作品选》。 ☚ 刘澍德 任白戈 ☛ 谢冰莹 谢冰莹1906—2000见中华文学主体部分第64页。 ☚ 杨逵 杨华 ☛ 谢冰莹 谢冰莹女;1906.10.22—原名谢鸣冈,字凤宝,又名谢彬。笔名有芷英、乡巴老、英子、小兵等。湖南新化人。父亲为清朝举人,她从小在家庭教育下,开始读唐诗、《史记》等。初入私塾,12岁时考入大同女校,后转新化县立女校。中学时代开始接触新文学作品。1920年到教会办的益阳信益女校读书,翌年考上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她对文学的兴趣日益浓厚,并在长沙《大公报》副刊发表她的第一篇散文作品《刹那的印象》。1926年考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六期,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北伐结束后,她逃脱了封建婚姻的束缚,从长沙到武汉转上海,开始以卖文为生,作品散见于《时事新报》和《申报》副刊,一度在上海艺术大学文学系学习。1929年到北平,初与陆晶清合编《民国日报》副刊,后考入北平女子师范大学文学系,并在中学兼课,从事写作。她是北方左联的发起人之一。后被迫离开北平,到湖南和上海从事文学创作。这期间创作并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有《前路》(1930年)等,长篇小说《青年王国材》(1930年)。1931年自费赴日本留学,适逢九一八事变发生即整装回国。回到上海时,发生了“一二八”淞沪战争。她白天参加救护队,晚上写作,并参加了中国著作者协会,编辑《妇女之光》周刊。后到厦门中学任教,不久回湖南。在此期间完成了《一个女兵的自传》(1936年出版时改为《女兵自传》)。1935年再度去日本,入早稻田大学攻读西洋文学,开始翻译小说。1936年4月被日本警方逮捕,出狱后回国,经上海,取道香港到桂林。曾在南宁中学任教并编辑《广西妇女》周刊。七七事变后,她几乎跑遍了长江南北和黄河流域,发动妇女到前线为伤兵服务,办救护人员训练班,编过多种报刊包括大型文艺刊物《黄河》。这期间创作并出版短篇小说集《梅子姑娘》(1941年)、《姊姊》(1942年)。抗战胜利后,曾回北京师范大学任教,任复刊后的《黄河》杂志主编。1948年应聘到台湾师范学院任教。从此一直生活在台湾和海外。曾皈依佛教,取法名为慈莹。这期间她出版了数十种小说、散文集,并从事文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后旅居美国。长篇小说《红豆》和《碧瑶之恋》是这时期的代表作。五十多年来,她共结集出版了六十余种作品,至今仍在不停地耕耘。 ☚ 谢冰季 谢希平 ☛ 谢冰莹 谢冰莹女(生平经历、文学活动和小说创作,参见小说卷) 1926年考入武汉中央军校第六期女生队,参加北伐战争时,根据自己的经历写了报告文学《从军日记》(1928年,上海春潮书局出版),初在武汉《中央日报》副刊连载时,即被林语堂译成英文在国外发表,专集出版后又被译成英、法、日、俄等国文字,颇受国内外读者好评。1936年4月,在日本被警察逮捕入狱,后据此写成了《在日本狱中》(1949年,上海远东图书公司)一书,揭露日本监狱的黑暗,记述了作者与日本狱友的友谊。1936年还出版了自传《一个女兵的自传》(上海良友公司)。抗战爆发后,冰莹的爱国热情高涨,再次投笔从戎。她组织了湖南妇女战地服务团,随着第四军开赴东战场前线,为伤兵和将士服务。其间写了许多战地通讯,结集有《军中随笔》(1937年,广州日报社)、《在火线上》(1938年,上海生活书店)、《战士的手》(1938年,重庆独立出版社)、《新从军日记》(又名《重返征途》,1938年,上海天马书店)、《第五战区巡礼》(1938年,广西日报社)等。这些作品报道了战地生活,歌颂抗战爱国精神,热情奔放,朴素自然。1942年后,还出版散文报告集《抗战文选集》(1941年,西安建国出版社)。她的作品大都用第一人称,叙事真实亲切,感情奔放,语言通俗流畅,颇受读者欢迎。 ☚ 谢冰心 傅东华 ☛ 谢冰莹 谢冰莹1906~女。字凤宝,原名鸣冈。新化人。1948年去台湾,1971年定居美国。先后就读于湖南省立长沙女子师范学校、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分校、上海艺术大学、北平女子师范大学、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和早稻田大学文学研究院。历任西安《黄河》文艺月刊主编,四川高级职业学校教师,汉口《和平日报》、《华中日报》副刊主编,北平师范大学、华北文化学院教授,台湾师范大学、中华文艺函授学院小说部主任。主要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和研究。著有60多部1000多万字的作品。其中《女兵自传》被译成英、日、俄、法、德、朝等文字版本。 ☚ 谢世澂 谢佑卿 ☛ 谢冰莹 谢冰莹1906—2000现代著名女作家。原名鸣冈,宇凤宝。新化人。早年在大革命浪潮的感召下,冲破封建家庭的樊笼,于1926年冬奔赴武汉考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女生队,成为一名女兵,并由 “从军” 继而 “从文”,走上革命文学的道路。在随革命军北伐途中,写了轰动文坛的《从军日记》。大革命失败后,她坐过牢,放出来后辗转各地,1929年去北平师大读书,积极参加左翼文艺运动,是北方左联的发起人之一。抗日战争中,她重新踏上征途,跑遍运河东西、大江南北,写了许多报告文学作品。1948年,她应聘去台湾任教,同时从事创作。20世纪50年代,先后到了马来西亚和菲律宾讲学。60年代主要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和研究。1974年从台湾师大退休后定居于美国旧金山。她一生笔耕不息,写了1000多万字的作品,出版60多部散文、游记、传记、报告文学、小说、儿童文学和论文集。其中一些作品在国内外产生过广泛影响,《一个女兵的自传》 曾再版20来次,这在中国现当代女作家中是罕见的。 ☚ 羊春秋 昌耀 ☛ 谢冰莹1906~2000Xie Bingyingcontemporary female writer and poetess,her original name was Xie Minggang. Works: Autobiography of A Female Soldier,Love Pea,etc.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