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桌椅尺寸
确定课桌椅主要部位尺寸的依据。
❶椅高:即椅面(椅前缘的最高点)离地面的高度。应与小腿高相适应,使腘窝下没有明显的压力。若椅面太高,双足不能平踏于地面,不但失去足部的支持,大腿后侧的血管、神经也受到压迫,血流不畅,下肢发麻;或者为了使双脚踏地,臀部前移,上身伏在桌面上,很易疲劳。若椅面太低,大小腿呈锐角,臀部负重过大,亦易疲劳。
❷桌椅高差:桌近缘高与椅高之差。是课桌椅标准中最重要的指标。合适的桌椅高差约等于就座人体的1/3坐高。若高差太小,读写时上体前倾,或以单臂支持上体的重量于桌面上,易形成脊柱后突(驼背);高差太大,则使眼与书的距离很近,且双肩上耸或单臂横置桌面上,易形成脊柱侧弯。
❸桌高:椅高与桌椅高差之和。
❹椅深:椅面前后方向的有效尺寸。应使大腿的后2/3—3/4置于椅面上,小腿的后方留有空隙,避免**窝部的神经、血管受到压迫。
❺椅靠背:应设计成与人体背部相适应的外形,并向后倾斜7°左右。学生听讲时腰背部靠在椅背上,承受部分躯干的重量,使腰背部肌肉松弛。
❻桌面:应有足够的长度和宽度。长度相当于两臂对拳时,两肘间的水平距离;宽度应能放置书本及文具。桌面有斜面及平面两种形式。使用斜面桌,斜面以12°-15°较为合适,阅读或书写时可避免头部过度前倾,文具、书本不易滑落。
❼桌椅距离:制作连式课桌椅时,应注意桌后缘与椅座前缘的距离形成2—4厘米的负距离;桌后缘与椅背的距离,应使就座时,胸部不受压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