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海水综合利用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海水综合利用

利用合理的技术工艺组合从海水中综合提取各种化学物质的生产过程。13.7亿km3的海水构成巨大的连续矿体,资源极为丰富。开发利用海水资源包括对海水中盐、镁、钾、溴等化学产品提取,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等。海水综合开发利用,除按一定顺序对海水中包括96%以上的淡水在内多种化学物质进行系统的提取外,还应包括海水作为水资源直接开发使用。海水综合利用可以降低产品成本,其方式有多种。例如,利用海水晒盐,再以晒盐苦卤为原料提取钾、溴、镁、芒硝、石膏等化学产品;利用海水作热电厂的冷却水,用电厂低位热能淡化海水制取高质淡水,冷却用后温排水和淡化后浓排水提取盐、钾、镁、溴等化学产品等。中国1997年除生产海盐超过2100万t外,还综合利用海盐苦卤生产37.6万t氯化镁、5万t溴、3.7万t氯化钾、约3万t无水硫酸钠。

海水综合利用

海水综合利用

海水直接利用、海水淡化和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等技术的统称。海水综合利用是国家优先发展的产业,也是世界各国重点发展的新兴海洋科技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领域涉及海洋新材料、精密仪器制造、防腐防生物附着等,在海洋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海水综合利用可提供安全、可靠、不受季节与气候影响的稳定水源,实现淡水资源大规模开源节流与增量。通过发展海水综合利用技术,一方面可以推动海洋腐蚀与防护、精密机械制造、新材料和水处理等相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将直接提升盐业、盐化工等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提高我国在海洋高技术研究领域的竞争力。一旦形成规模效应,还可带动国内其他地区海水综合利用产业及相关配套设备制造业发展,进而形成新兴海水产业集群。
在发达国家,涉及海水综合利用技术的产业是极具规模效益的朝阳产业,而在我国由于起步较晚,海水综合利用产业规模较小,技术水平和装备制造能力较低,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在海水直接利用方面,我国青岛、大连、天津、上海、宁波、厦门、深圳等沿海城市的近百家单位均有利用海水作为工业冷却用水的实践。我国海水直流冷却已有近70年的应用历史,更先进的循环冷却技术在我国业已取得成效,已具备了示范条件。
利用海水作为大生活用水 (海水冲厕) 代替城市生活用淡水,是节约水资源的一项重要措施。由于大生活用海水技术的逐步完善,我国沿海的部分城市已经将它应用于实际生活当中。利用海水冲厕已经成为香港城市供水的一大特色,它有效地节约了淡水资源,1998年香港的海水平均日用水量达55万多立方米,海水年用水量已达2亿多立方米,占香港总用水量的18%左右,节约了同等数量的饮用水。在天津塘沽的外滩公园也已经在应用海水冲厕技术。我国已拥有该项技术中的关键技术,如海水净化技术、防生物附着技术、大生活用海水后处理技术和大生活用海水的集成技术等。另外在此项技术发面我国也已有了技术创新,如: 高盐度污水处理、耐盐耐污微生物的驯化培养、耐盐耐污藻类的培养、新型高效海水用絮凝剂和混凝剂等。大生活用海水是解决我国沿海城市和地区淡水资源紧缺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海水制盐作为我国传统的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海盐产量已达到1800万吨,是世界海盐第一生产大国。我国海水淡化技术研究始于1958年,起步时采用的是电渗析技术,以后逐步过渡到反渗透技术和蒸馏技术。
我国的海水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在 “八五”、“九五” 期间,发展很快,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已取得了重大突破。我国已全面掌握国际上已经商业化的蒸馏法和反渗透 (膜) 法等海水淡化主流技术。“十五” 期间已经进入工程示范阶段。目前在辽宁、山东、浙江、河北、甘肃等地已建、在建规模在500—18000立方米/天海水和苦咸水淡化示范工程已达到12项。全国包括引进系统在内的反渗透海水、苦咸水 (半海水) 淡化产量估计日产达35000立方米以上。随着技术的进步、新材料的应用,不仅使产量提高,而且淡化成本也在大幅度降低。海水淡化的成本已从20世纪90年代的7元/立方米左右降至目前的5元/立方米左右。

☚ 现代海洋资源开发   海水淡化 ☛
0000211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4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