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诽谤罪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诽谤罪fěibàngzuì

〈名〉 指故意捏造事实并加以散布,以破坏他人名誉、损害他人人格,所构成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罪行。

诽谤罪fěibàngzuì

〈名〉指故意捏造事实并加以散布,以破坏他人名誉、损害他人人格,是一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罪行。
 ◇ 上述三人随即向新高等法院提出诉讼,控告《国际先驱论坛报》有关负责人和文章作者犯有诽谤罪,要求其公开道歉和赔偿。(人民日报.1995.6.15)
 ◇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肆意“修正”历史的人,竟然敢于以诽谤罪将他人告上法庭,这不啻是在嘲弄和考验法庭的公正与智慧,是在向历史事实和人类良知挑战。(人民日报.2000.4.28)

诽谤罪

诽谤罪

故意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公然损害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的报道行为。其主要特征有:
❶在客观上捏造或散布了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损害他人人格和名誉,情节严重。
❷在主观上只能由故意构成,并具有破坏他人名誉,损害他人人格的目的。诽谤与侮辱的性质基本一样,主要区别在于侮辱罪并不要求用捏造事实的方式进行,如用污秽的语言或暴力侮辱;而诽谤罪则是由捏造并散布虚假事实的方式构成的。各国对诽谤罪的处理不同,有的不问事实如何,概行处罚;有的规定犯罪人能证明事实为真者不罚;有的规定与公共利益有关的,若属事实则不罚;涉及私人道德和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不问真伪,都受处罚。我国刑法规定,诽谤行为只有情节严重的才构成犯罪,刑法第145条规定,犯诽谤罪情节严重的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同时规定,犯诽谤罪,告诉的才处理;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 隐匿权   接近权 ☛

诽谤罪

故意捏造并散布虚假事实,足以损害他人人格和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中国刑法中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的一种。主要特征是: (1) 犯罪客体是他人的人格和名誉。(2)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必须具有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损害他人人格和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首先,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亦即诽谤他人的内容完全是无中生有,凭空捏造和虚构的。如果散布的不是凭空捏造的事实,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使有损他人人格和名誉,也不构成本罪。其次,须有散布捏造的事实的行为。散布的方式,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文字的。只是捏造了事实而未向公众加以散布,或者只是在个别亲友或家里私下议论,不足以损害他人人格和名誉的,不构成本罪。实施这种散布行为时,被害人是否在场,不影响本罪的成立。第三,诽谤必须是针对特定人进行的。但不一定要指名道姓,只要从诽谤的内容知道被害人是谁,即可构成本罪。第四,诽谤行为情节严重的才构成本罪。所谓情节严重,通常是指手段恶劣,后果严重,影响恶劣的情形。如果情节显著轻微,则不构成犯罪。(3) 犯罪主观方面须是直接故意,并且具有损害他人人格和名誉的目的。(4)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

诽谤罪Defamation

为保护个人名誉不受伤害而设立的法律条款。传统的诽谤罪包括文字、照片、雕塑、电影和行为等各种形式的诽谤行为,以及口头形式的口头诽谤罪。但是,随着广播、电视等电子媒介的出现,口头与文字诽谤罪的区别已显得不那么重要。人们越来越重视的是诽谤形式的永久性或非永久性。有些省份已经取消口头诽谤罪与文字诽谤罪的区别。起诉人必须提供被告实施诽谤的证据,证明该诽谤证据是针对起诉人的,并已传到第三者。在特殊情况下,有的诽谤内容经过特许可以公布于众,被告可以此保护自己,或以事实、公正评论为由进行抗辩。在魁北克省,必须经证实有利于公益的事实方能抗辩成功。在实行习惯法的省份,只要事实成立,抗辩便可成功。根据法庭的判定,犯诽谤罪者要负赔偿责任或刑事责任。法庭也可宣布诽谤言行不得扩散。另外,在议会或法庭上享有充分的言论自由,对该两处的所有言论都不得以诽谤罪提起诉讼。

诽谤罪

诽谤罪

刑名。用语言或文字攻击朝政之短,称为诽谤。《资治通鉴·汉纪》: “今法有诽谤、訞言之罪,是使众臣不敢尽情而上无由闻过失也,将何以来远方之贤良! 其除之!”

☚ 诽谤木   诽谤詈诅 ☛

诽谤罪

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事实,损害他人人格和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如果散布的是真实事实,或虽捏造事实,但并非对人扩散,均不构成本罪。除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者外,本罪须经有告诉权的人告诉才处理。

诽谤罪

故意散布捏造的事实,公然损害他人人格和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诽谤罪

诽谤罪

故意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公然损害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的报道行为。其主要特征有:(一)在客观上捏造或散布了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损害他人人格和名誉,情节严重。(二)在主观上只能由故意构成,并具有破坏他人名誉,损害他人人格的目的。诽谤与侮辱的性质基本一样,主要区别在于侮辱罪并不要求用捏造事实的方式进行,如用污秽的语言或暴力侮辱;而诽谤罪则要求用捏造并散布虚假事实的方式进行。各国对诽谤罪的处理不同,有的不问事实有无,概行处罚;有的规定犯罪人能证明事实为真者不罚;有的规定与公共利益有关的,若属事实则不罚,涉及私人道德和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不问真伪,都受处罚。我国刑法规定,诽谤行为只有情节严重的才构成犯罪,刑法第145条规定,犯诽谤罪的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同时规定,犯诽谤罪,告诉的才处理;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 高级报纸   通讯社 ☛

诽谤罪

offence of libel;crime of defamation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7:4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