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二课堂的组织指导yuwen dierketang de zuzhi zhidao
语文第二课堂是语文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活动,而不是学生自发的盲目的活动。它有自己的组织原则。其一般原则是:独立自主的原则;个性化的原则;大中小型结合,以小型多样为主的原则;与第一课堂、各科活动协调,不使学生负担过重的原则;加强指导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相结合的原则。这些原则是根据语文第二课堂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学校教育工作的总要求提出的。
语文第二课堂的组织形式,是大中小齐头并进而以中型社团为主干,横向网络化则是当前的发展趋势。由小型的课外学习小组、兴趣小组逐渐发展为规模更大的专业性或综合性的社团、协会,如文学社、书法协会、记者团等。语文第二课堂活动一般有三个层次,构成完整的组织系统。第一层次是班级和协会社团活动,班级活动由教师指导,内容着重于群众性、经常性的活动。它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制度化的特点。最常见的活动有写日记、周记、主题会,办墙报,节假日活动等。协会社团活动在业务上要求较高,它对于提高语文第二课堂活动的质量,活跃学校生活起着主力军的作用,是学校发现和选拔优秀人才、特殊人才的理想场所。第二层次是全校性活动。这是班级和协会社团活动的进一步提高,是对上述活动的成绩和质量的检阅。活动形式可丰富多采。如全校性的征文、展览、比赛、会演、新闻出版及专题研究等活动。全校性活动应由学校统一制订计划,列入教学日历。指导工作应在校长领导下,由语文教研组配合共青团、少先队或学生会组织进行。第三层次是社会性活动。这是由校际联合或社会教育机构组织开展的活动。如各种语文比赛,文学节、文化节、文学社夏令营等。
由于青少年还比较幼稚,又缺乏知识和工作经验,要搞好语文第二课堂活动,必须依靠学校党团组织和教师的指导。组织与指导的意义是为保证语文第二课堂活动的正确方向,落实培养教育的任务和各项具体的准备工作。组织指导的着重点在于指方向、出主意、解疑难,对学生活动既要掌握原则,又要统而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