诞礼
庆贺新生儿诞生的礼仪。从文献看,中国诞礼形成甚早,像《诗经·周南·螽斯》就是一首庆贺诞礼的赞美诗。《史记·高祖本纪》亦记载,刘邦与卢绾同一天诞生,乡中邻里纷纷以羊、酒庆贺。在封建宗法制时代,宫廷尤其注重亲缘血统,所谓“皇支毓秀,国脉所系”,因此宫廷诞礼更为隆重,也更富有人生韵味。皇子皇孙初降之日,皇帝往往要大宴群臣,这种礼仪在唐宋宫廷尤为盛行。据《旧唐书·太宗本纪》记载,贞观二年 (628)六月初一日,皇子李治降生,唐太宗就赐宴朝中五品以上的官员,并按品级赐予数额不等的帛绢。同时颁诏天下,凡同日有降生婴儿之家,皆可领到一定数量的粟谷。又大赦天下,以示普天同庆。人生的开端礼本是一种大礼,但自古以来却形成了既重生儿育女,又重生男生女之别,这与古代封建家族制重男轻女的观念有关,同时也与封建迷信的天地阴阳观念有关。早在《礼记·檀弓篇》上就有记载: 生了男孩,“设弧于门左”; 生了女孩,“设帨于门右”。弧即木弓,象征男子的阳刚,帨即佩巾,标志女子的阴柔。分设门左门右,是因为左为“天道所尊”; 右为“地道所尊”。《诗经·小雅·斯干》中将先秦宫廷的生男生女之别讲得更为形象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