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诗句】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出处】唐·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二》。
 
【意思】诚然知道夫妻永别的遗憾 人人都会有,但这发生在一起经历过贫 贱生活的夫妻之间,更显得事事悲哀。 恨:遗憾。
 
【鉴赏】尽管实实在在地知道生离死别的遗憾是人人都会有的,但作 为贫贱时期同苦难共忧患的夫妻来说,一旦天人永隔,想到以往的事情就 更加悲哀难耐。《遣悲怀》三首均是元稹写给已逝妻子的悼亡诗。元稹的 原配妻子韦丛是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小女,二人婚后的生活比较贫困,但韦 丛却一直贤惠持家,毫无怨言,夫妻感情很好。“贫贱夫妻百事哀”较“诚 知此恨人人有”的情感更进一层,突出夫妻二人共“贫贱”的特殊性,强调 自身不同于一般世人丧偶的沉痛心情。“贫贱夫妻百事哀”句,在后世渐 渐脱离原诗意旨,常用来形容夫妻的生活贫困,两人经常为了琐事争吵, 感觉事事不如意,最终导致感情不和谐的状况。
 
【用法例释】
 
一、用以形容贫苦或患 难夫妻生死相隔,哀痛万分。[例]晚年 柯灵多病,她鞍前马后,侍侯于左右,两 人相依为命。病重中的柯灵,自知不久 于人世,“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 事哀”。为行将出版的文集题词,他想 写“献给风雨同舟五十五年的妻子”,憾 昏睡而去未能如愿。(张昌华《俯仰柯 灵》)
 
二、用以形容贫贱夫妇难有顺心高 兴的事。[例]在临睡前的一刹那里,隐 约听见那男孩子的父母在小声争吵着 什么,似乎是为了钱,也难怪,早在遥远 的唐朝就有人说过了:诚知此恨人人 有,贫贱夫妻百事哀。(李修文《捆绑上 天堂》)
 
【举例】
哀: 哀愁。指贫穷低贱的夫妻没有经济基础,做什么事情都发愁。唐·元稹《遣悲怀三首》之二:“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例〕不待桂儿说下去,童立本打断她的话继续说道:“常言道,~,其实可哀之事,何止百件。千件万件都有啊,桂儿,着实难为你了。”(熊召政《张居正》二卷二三回) ︱ ~,当一生的基本生活需要都没有保障的时候,我不知家庭幸福的青鸟,可以栖息在哪枝无果的树上做巢。婚姻里沉淀着那么多的柴米酱醋盐,每一件都与金钱息息相关。(毕淑敏《家庭幸福预报》) ︱ 想来果然是“~”。记得怡和与嫂嫂没调上海时,也常吵得要离婚什么的。等住回老房子,尤其工资和爸爸的收入伙着开销,以后也就没听过两人高嗓门说话过。(陈若曦《纸婚》)
 
 
【全诗】
 
《遣悲怀三首·其二》
.[唐].元稹.
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全诗赏析1】
 
《唐诗三百首》的编者说“古今悼亡诗充栋,终无能出此三首范围者”,并非说这三首诗就是悼亡诗的最高成就,无出其右者,他主要还是说这三首诗蕴含相当丰富,少有能超出它的内容范围的。这一点我们稍作分析即可明白。
 
 如果说第一首写作者为妻子的生前悲哀,第二首则写为妻子的逝去而伤怀。你活着时候的玩笑话,今天都变成了现实;你的衣裳送给了别人,眼看完了;你的针线活还保存着,从未忍打开。因为想着旧情而怜爱你的婢仆,也曾在梦中给你送去钱财。夫妻死别之恨人人都有,而贫贱夫妻诀别更令人悲哀。生前戏言,固然可乐,一旦变成现实,乃是真正可悲。人去物留,作者睹物思人,悲哀会时时袭来。为了忘却,摆脱思念的痛苦,作者把妻子的衣服送人,把针线封存,但却适得其反,成了更易触动情怀的更痛苦的纪念。夫妻间的深情随着一方的逝去积淀下来,转移为对婢仆的爱怜,化为给妻子送钱财的梦境,而这正是悲痛的另一种形式的排遣。末两句象聚光镜似的把人世间普遍存在的感情聚拢为一个焦点:妻子身后无事不叫人悲哀。这既点明了上面所举事例的含义,又把上一首诗延续下来的丧妻之悲向深沉推进一层。

【全诗赏析2】

该诗是第二首,承接第一首,叙述爱妻亡后的孤独生活。“昔日戏言身后意, 今朝都到眼前来”,首联看似语气平淡,却蕴藏着大量信息。当日夫妻嬉 戏之时,不免有谁先死谁后死的玩笑话,妻子笑着说要先死,这样她就不 会孤单了,因为在她死时丈夫会陪着她。没想到的是,当年的玩笑话现在 竟然一语成谶,全都应验了。死者已矣,惟留下生者饱受孤独的忧伤。
 
为了排遣忧伤,诗人将妻子当年的衣物全部施舍给别人,当年做过的 针线全部封存,以免睹物伤人。然而这样做只能是自欺欺人。每次看到 妻子身边的婢仆,便不禁引起自己的哀思。也曾想在睡梦中能够给妻子 送纸钱,以弥补当年她缺衣少钱的缺憾。可惜这些都已于事无补了。现 在我终于明白,夫妻生离死别,是人生常恨之事,而更可恨可悲的是,贫贱 夫妻的生离死别,那才是真真正正深切的悲哀啊。因为对于贫贱夫妻来 说,生时已是艰难万分,整日里为生活奔波,等到有朝一日有钱了,却斯人 已去,无法真正享受到了。
 
 
【全诗赏析】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的上一句,下一句,前一句,后一句,全诗出处 - 可可诗词网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 诗句大全·卷1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诗句出处:《遣悲怀三首》;是唐朝诗人元稹的作品。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辞。
同穴(上“穴”下“目”)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遣悲怀三首》唐朝诗人元稹的作品。
谢公,指东晋宰相谢安,其侄女谢道韫敏捷多才,谢最疼爱。黔娄,春秋时齐国贫士,鲁恭王闻其贤,欲以为相,辞不受,其妻也很贤惠,此处元稹借以自喻。邓攸,字伯道,晋人,官河东太守,战乱中舍子保侄,后终无子,时人哀之,谓“天道无知,使伯道无后”。潘岳,字安仁,西晋诗人。妻亡,作悼亡诗三首,情意凄切,为世传诵。【简析】:诗人的亡妻韦蕙丛既慧且美,两人感情很好,但在元稹未出仕时就亡故了,诗人毕生都觉得很对不起她。两人当时是贫贱夫妻,挚真纯洁,因而抒情叙事,完全出自内心。最后一首,觉得纵然同穴也无法回报妻子在生前对自己的怜爱,更加显得真挚、深沉。

【注释】:

诚:

①真诚;真心;不虚伪。《礼记·乐记》:“著诚去伪,礼之经也。”《列子·汤问》:“帝感其诚。”②真实。《礼记·乐记》:“著诚去伪。”③副词。实在;的确。《史记·季布列传》:“贤者诚重其死。”④连词。如果。《史记·张耳陈馀列传》:“诚听臣之计,可不攻而降城。”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诚贤能也,然后随其德之大小,才之高下而官使之。”

知:

①知道。《论语·为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王充《论衡·知实》:“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未之有也:没有这样的事。)②知觉;感觉。范缜《神灭论》:“手等有痛痒之知。”③见解;知识。《商君书·更法》:“有独知之虑者。”(虑:思虑。)④知识。《列子· 汤问》:“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孰:谁。为:通“谓”,说。)⑤了解。《史记·管晏列传》:“知我者鲍子也。”(鲍子:鲍叔牙。)⑥交好;相亲。司马迁《报任安书》:“绝宾客之知。”⑦知己;知心的人。鲍照《咏双燕》:“悲歌辞旧爱,衔泪觅新知。”(衔泪:噙着泪。觅:找寻。)⑧主持。《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子产其将知政矣。”

此:

①代词。这;这个。《孟子·公孙丑下》:“彼一时,此一时也。”《礼记·礼运》:“此之谓大同。”②这样;这般。庾信《哀江南赋》:“天何为而此醉。”③副词。乃;则。《后汉书·黄琼传》:“必待尧舜之君,此为志士终无时矣。”

恨:

①怨恨。《荀子·尧问》:“处官久者士妒之,禄厚者民怨之,位尊者君恨之。”岳飞《满江红》:“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②遗憾;不满意。《荀子·成相》:“不知戒,后必有恨。”诸葛亮《出师表》:“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恨人:

失意的人。江淹《恨赋》:“于是仆本~~,心惊不已。”

有:

(一)①与“无”相对。1. 表示占有、具有、领有。《论语·公冶长》:“陈文子有马十乘(shèng)。”(乘:四匹。)诸葛亮《草庐对》:“孙权据有江东。”2.表示存在。曹丕《杂诗》:“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3. 表示发生。《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②丰收。储光羲《观竞渡》:“能令秋大有,鼓吹远相催。”③表示不定指。跟“某”相近。李白《菩萨蛮》:“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④助词。1. 多用于朝代名称的前面。《诗经·大雅·文王》:“有周不显,帝命不时。”2. 用于形容词前面。《诗经·郑风·女曰鸡鸣》:“明星有烂。”(烂:灿烂。) (二)yòu 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有七年,亲巡天下。”

贫:

①穷。与“富”相对。《论语·学而》:“贫而无谄,富而无骄。”②匮乏;缺少。《文心雕龙·练字》:“富于万篇,贫于一字。”

贫贱:

贫穷,低贱。《孟子·滕文公》:“~~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贱:

①物价低。与“贵”相对。白居易《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左传·昭公三年》:“国之诸市,屦贱踊贵。”②地位卑下。《论语·里仁》:“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③轻视;鄙视。曹丕《典论·论文》:“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引申为憎恶。《荀子·正论》:“故下安则贵上,下危则贱上。”④谦词。用以称有关自己的事物。《战国策·赵策四》:“老臣贱息舒祺,最少。”

夫:

(一)①成年男子。《孟子·梁惠王下》:“内无怨女,外无旷夫。”②旧称从事某种体力劳动的人。《诗经·周颂·噫嘻》:“率时农夫,播厥百谷。”③旧指服劳役的人。《北史·东魏静帝纪》:“发夫五万人筑漳滨堰。”④丈夫,妇女的配偶。古乐府《陌上桑》:“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使君:称刺史。)⑤古代土地面积单位,等于一百亩。《管子·乘马》:“四聚为一离,五离为一制,五制为一田,二田为一夫,三夫为一家,事制也。”[夫人]1. 古称诸侯的妻和帝王的妾为夫人。《礼记·曲礼下》:“天子有后,有夫人。”“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2.唐以后称高级官员的妻为夫人。张祜《集灵台》:“虢(guó)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平明:天刚亮。)3.对已婚妇女的尊称。[夫子]1. 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李朝威《柳毅传》:“夫子不远千里,将有为乎?”(有为:有所作为。)2. 孔门尊称孔子为夫子,后沿称老师为夫子。《论语·宪问》:“夫子时然后言。”(时:当其时。)(二)fú ①代词。1. 表示第三人称。相当于“彼”。《汉书·贾谊传》:“夫将为我危,故吾得与之皆安。”2. 表示近指。相当于“这”、“此”。《论语 ·先进》:“夫人不言,言必有中。”3. 表示远指。相当于“那”、“彼”。《淮南子·齐俗》:“此一是非,隅曲也;夫一是非,宇宙也。”(隅曲:片面。)②句首语气词。表示发端。《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③语气词。1.用于句尾,表示感叹或发议论。柳宗元《三戒·黔之驴》:“今若是焉,悲夫!”(是:此。)2.表疑问或反诘。《史记·孔子世家》:“吾歌,可夫?”

妻:

(一)妻子。《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吴起取齐女为妻。” (二)qì ①以女嫁人。《论语·公冶长》:“以其子妻之。”又:“以其兄之子妻之。”(子:女儿。)②娶女子为妻。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他一心待嫁我,我一心待妻他。”

百:

①数词。十的十倍。《汉书·律历志上》:“纪于一,协于十,长于百。”(纪:记数。协:合。长:增多。)②指虚数,众多的。曹操《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事:

①职位;职务;官职。《左传·庄公十四年》:“吾皆许之上大夫之事。”②职业。《史记·樊郦滕灌列传》:“舞阳侯樊哙(kuài)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沛:江苏沛县。)③事情。《论语·子路》:“言不顺则事不成。”④变故;意外事故。《史记·刺客列传》:“秦有荆轲之事。”苏轼《徐州上皇帝书》:“今臣于无事之时,屡以盗贼为言……不然,事至而图之,则已晚矣。”(图:谋。)⑤实行;从事;做。《论语·颜渊》:“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⑥侍奉;服事。《左传·隐公元年》:“欲与大叔,巨请事之 ”⑦从师求学。《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非]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⑧量词。用于器物或衣服,相当于“件”。白居易《张常侍池凉夜闲宴赠诸公》:“管弦三两事。”

哀:

①悲哀;悲伤。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②悼念。《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秦不哀吾丧。”(丧:指晋文公之死。)③怜悯;怜恤。柳宗元《捕蛇者说》:“君将哀而生之乎?”④哀叹。杜牧《阿房宫赋》:“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 上一篇:逢人便请送杯盏,著尽工夫人不知。
  • 下一篇:啼儿屡哑咽,倦僮时寝兴。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6:5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