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韩昌黎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韩昌黎集 韩昌黎集诗文别集。唐韩愈作。愈自谓其郡望为昌黎,世称韩昌黎,故名。韩集为其门人李汉所编,四十卷。宋人辑其集四十卷,其中文三十卷,诗、赋十卷,又有外集十卷,刻本尚存。此外,现存影印宋、明刻本多种,以南宋魏仲举《新刊五百家注音辨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外集》十卷最善。南宋末廖莹中世綵堂刻本多遗文一卷,并杂取诸家注说,但颇多疏舛之处, 《四部备要》尝据明万历徐氏东雅堂复宋刻本排印,附有陈景云《韩集点勘》。南宋朱熹撰有《韩文考异》十卷,1981年10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宋绍定二年张洽刻本出版。朱熹尚有《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四十卷,有《四部丛刊》影印元刊本。单注诗集者,有清顾嗣立《昌黎先生诗集注》十一卷;清方世举《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十二卷;今人钱仲联有《韩昌黎诗系年集释》十二卷,1957年11月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 ☚ 张司业集 刘梦得文集 ☛ 韩昌黎集 韩昌黎集诗文别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其中诗十卷。唐韩愈撰。韩愈文集是唐穆宗长庆四年(824)韩愈去世后,由其门人李汉编辑的,并目录合为四十一卷,名为《昌黎先生集》。据方崧卿《韩集举正》序文所言,宋以前韩集有令狐(澄)氏本、南唐中主保大(943—957)本和赵德文录本多种。经过五代战乱,并未散佚,宋初《崇文总目》仍录为四十卷。宋人对韩集的整理不像对李、杜、白那样,集中精力辑佚补缀,而是校正辗转传抄中出现的讹误和异同。宋初诗文革新运动的主将穆修、欧阳修都曾校正过韩集。欧阳修还曾以碑校集,《集古录》有好几条跋尾即是,可惜其校本未加刊刻。穆修本仅数百部,流传不广。在二人之前,已有宋真宗大中祥符(1008—1016)杭本(后又有仁宗嘉祐(1056—1063)小字杭本)、真宗天禧(1017—1021)蜀本(后又有嘉祐蜀本,源自天禧本)。在此之后有李汉老、谢任伯所校秘阁藏本,即朱熹所谓“阁本”。此本“最为详密,字之疑者,皆标同异于其上”(《韩集举正序》),故方崧卿以此为底本撰《韩集举正》。此外,还有谢克家本、李昞本、洪兴祖本及晁本、潮本、泉本多种,但传世甚稀,即便有传,亦残阙不全,如北京图书馆藏《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宋刻,仅存十五卷,且以另二宋本补入。据悉,台湾故宫博物院复制了一个本子,系南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锦溪张监税宅翻刻南宋高宗绍兴九年(1139)广东潮州本,据故宫博物院专家鉴定,的然无误,实可珍贵。宋人对韩集的辑佚有所发展,有补诗入《外集》一卷,后将《顺宗实录》并入,以至外集成为八卷。由于宋人校勘韩集者颇多,版本亦多,以致各本之间参差不一,需有一吸收各本之长的综合本,于是出现了方崧卿的《韩集举正》。此本以“阁本”为主,参以大中祥符杭本、嘉祐蜀本、唐令狐本、南唐本参互勾贯,各取其长,一时称为善本。此书初刊于淳熙十六年,《四库全书》所收即此本。后来朱熹感于《举正》多依“阁本”,且往往曲从,遂更为校定,悉考异同,校雠尤为精审,成《韩文考异》一书,影响甚大,使《举正》几近湮没。此外,宋人还对韩集作了注释工作,著名的有樊汝霖《韩集谱注》、韩醇《新刊诂训唐昌黎先生文集》、文谠《新刊经进详注昌黎先生文》以及祝充《音注韩文公文集》。另有三个著名的集注为魏仲举《五百家注音辨昌黎先生文集》、黄伯大《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廖莹中《世綵堂昌黎先生集注》。魏书收集甚广,多种亡佚的书赖以保存,初刊于南宋宁宗庆元六年(1200)。《四库全书》收有此本,涵芬楼亦曾影印刊行。世綵堂注对宋人韩集注释成果作了一个总结,初刊于南宋度宗咸淳(1265—1274)年间,计五十一卷(1928年上海蟫影庐影印)。后明人徐时泰东雅堂复刻世綵堂本,全录朱熹《韩文考异》、节录五百家注而成,此本一出,其他诸集几废。《四库全书》亦收有此东雅堂本。宋人集注,无论学力还是编辑技术都有缺点,未能真正总结宋人的成果。 清人陈景雲《韩集点勘》四卷,不列原文,纠正了世綵堂本中的不少错误,其“所校,考据史传,订正训诂,删繁补阙,较原本实为精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韩集历代诗文合刊,重文轻诗。有清一代,韩诗得到重视,刊行颇多,有顾嗣立《昌黎诗集注》、方世举《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今有钱仲联另行系年的注释本《韩昌黎诗系年集释》,在韩诗的校、笺、注方面,均可称集大成之作。 ☚ 牟融诗集 玉川子诗集 ☛ 韩昌黎集 韩昌黎集别集名。唐代韩愈(昌黎人)撰。愈最早“有文集四十卷,李汉为之序”(据《旧唐书》本传)。汉为愈之女婿兼门人。李氏在《昌黎先生集序》中亦称:自先生死后,遂收拾遗文,无所失坠,得赋四,古诗二百一十,并目录合为41卷,名曰《昌黎先生集》传于世。此后唐、五代都有传本。由于异本纷出,南宋庆元年间,朱熹在前人校勘基础上,作《韩文考异》10卷。王伯大又汇编《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40卷,集传1卷,外集10卷,遗文1卷。此后各种韩集刻本多是王本后裔。《四部丛刊》影印《昌黎先生集》可作王本系统代表。现存最早最善之韩集为南宋魏怀忠所编刻之《五百家音辨昌黎先生集》,保存了不少前人旧注。而宋末廖莹中世彩堂刊本《昌黎先生集》最为通行。今有马茂元据马其昶遗稿编成之《韩昌黎文集校注》,分文集8卷,文外集1卷,遗文1卷,附录4卷。其中收有赋及赋体文10篇,如《感二鸟赋》、《闵己赋》、《复志赋》、《别知己赋》、《明水赋》、《送穷文》、《进学解》等。这些赋大抵多取离骚之意,比物属事,抒发不遇之感怀。如《感二鸟赋》,苏子美谓其“悲激顿挫,有骚人之思”。1957年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1964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重印。 ☚ 【十二画】 彭城集 ☛ 韩昌黎集 《韩昌黎集》唐代韩愈著。初由门人李汉编辑成集,定名为《昌黎先生集》。共40卷。书中的《答李翊书》、《送孟东野序》、《荆谭唱和诗序》等,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散文美学观点。在分析文学产生的社会原因时,作者提出了“不平则鸣”说,认为这是宇宙间万事万物共有的现象。这一观点发展了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对后来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分析文与道的关系时,作者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观点,即文道合一,以道为主。此外,他还提倡艺术的独创性和艺术风格的多样化,阐述了“气盛言宜”的见解等。作者的散文美学理论,是唐代古文运动的理论基石,对古代散文创作发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 答衢州郑使君论文书 柳河东集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