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诚斋诗话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诚斋诗话 诚斋诗话南宋杨万里作。万里号诚斋,故名。一卷。万里诗初学江西诗派,后来诗风转变,崇尚师法自然,自成一家。此书虽成于其晚年,但所论仍以“夺胎换骨”、炼字用事的方法和技巧为主,未摆脱江西诗派理论影响。书中亦有论文之处。有《历代诗话续编》本,中华书局1983年出版。 ☚ 全唐诗话 白石道人诗说 ☛ 诚斋诗话 诚斋诗话诗话著作。宋杨万里撰。该书一卷,七十二则。据书中谈及“景庐入翰林为学士”事,景庐即洪迈,南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入为翰林学士,知书当成于此后,系杨万里晚年之作。杨万里早年学江西体,后突破江西诗派藩篱,淳熙丁酉(1177)后已自成“诚斋体”。然该书论诗,仍多主江西诗说,可能采用一部分早年的旧稿。书中称:“初学诗者,须学古人好语,或两字,或三字。如山谷《猩猩毛笔》:‘平生几两屐,身后五车书。’‘平生’二字出《论语》。‘身后’二字,晋张翰云:‘使我有身后名。’‘几两屐’,阮孚语。‘五车书’,庄子言惠施。此两句乃四处合来。……要诵诗之多,择字之精,始乎摘用,久而自出肺腑,纵横出没,用亦可,不用亦可。”并一再标举“诗家用古人语,而不用其意,最为妙法”。“用古人句律,而不用其句意,以故为新,夺胎换骨”。这些,均属江西诗派的正宗路数,与后来杨万里所声称的“传派传宗我替羞,作家各自一风流,黄陈篱下休安脚,陶谢行前更出头”(《跋徐恭仲省干近诗》)大相径庭。故该书不能全面代表杨万里的诗学见解。但书中也有一些见解似有意纠正江西诗派之偏者,一是要求“学诗者于李、杜、苏、黄诗中,……诵读沉酣,深得其意味,则落笔自绝矣”。这里将学习对象由江西诗派一贯推崇的杜(甫)、黄(庭坚)扩大为李(白)、杜、苏(轼)、黄,而且要求“深得其意味”,联系杨万里在《江西宗派诗序》中所说“唐云李杜,宋言苏黄,……四家者流,一其形,二其味,二其味一其法者也”来看,确有其折衷于李、杜、苏、黄的意思在内。二是强调诗“味”,于评诗时屡称:“诗已尽而味方永,乃善之善也”,“句雅淡而味深长”,“有无穷之味”,“意味深长,悠然无穷矣”。联系杨万里赞赏“晚唐异味”(《读笠泽丛书》诗),创制“诚斋体”来看,在这一点上,则上承钟嵘的“滋味”说、魏泰的“馀味”说,而对其后姜夔、严羽的诗论有所影响。另外,该书虽名曰诗话,但有将近一半篇幅谈论文、赋、四六等,可见其内容界定并不严格。书中对有些诗句所作的评述,亦未为定论。有《历代诗话续编》本、《萤雪轩丛书》本。 ☚ 山阴诗话 晦庵诗说 ☛ 诚斋诗话 《诚斋诗话》一卷。宋杨万里撰。……此编题曰诗话,而论文之语乃多于诗,又颇及谐谑杂事,盖宋人所著,往往如斯,不但万里也。万里本以诗名,故所论往往中理。而万里为诗,好用文句及俚语,故以李师中之“山如仁者寿,水似圣之清”为善用经,以苏轼之“避谤诗寻医,畏病酒入务”、僧显万之“探支春色墙头朵,阑入风光竹外梢”为善用字,与自称其“立岸风大壮,还舟灯小明”,以《诗》篇名对《易》卦者,均非定论。又李商隐“夜半宴归宫漏永,薛王沉醉寿王醒”二句,暴扬国恶,至为无礼,万里以为微婉显晦,尽而不污,尤宋人作诗好为讦激之习气矣。至于万里时代距南渡初不远,乃以隆祐太后布告中外手诏为劝进高宗手书,于考论典故亦为纰谬。殆所谓瑕瑜不掩,利钝互陈者欤? 题曰《诗话》,而论文之语乃多于诗,又颇及谐谑杂事,盖宋人诗话往往如是也。然其论文论诗之语,中理者实多,惟好以腐语、俚语标为佳句,是其一失。盖万里诗自有此病,故论诗亦尔也。 诚斋诗话诗话。一卷。南宋杨万里(生平见《诚斋集》条)撰。 《诚斋诗话》虽以“诗话”称名,实则论文及四六之语,不在少数,又往往载录谐谑杂事。当是诚斋晚年之笔。其论诗观点,散见于诗话各则: 一、论诗自江西诗派入。黄庭坚论诗,讲究“以故为新”、“以俗为雅”、“点铁成金”、“夺胎换骨”。追寻诗语诗事的来历出处,已成江西诗派的金科玉律。《诚斋诗话》亦云:“有用法家吏文语为诗句者,所谓以俗为雅。”又云:“庾信《月诗》云:‘渡河光不湿。’杜云:‘入河蟾不没。’……杜《梦李白》云:‘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山谷《簟诗》云:‘落日映江波,依稀比颜色。’……此皆用古人句意,以故为新,夺胎换骨。”又云:“诗家用古人语,而不用其意,最为妙法。如山谷《猩猩毛笔》是也。猩猩喜著屐,故用阮孚事。其毛作笔,用之抄书,故用惠施事。二事皆借人事以咏物,初非猩猩毛笔事也……”前后承继之意,痕迹宛然可寻。 二、重视语言艺术,讲究法度和修辞。诗话中多总结诗律句法的经验之谈。如云:“初学诗者,须学古人好语,或两字,或三字……要诵诗之多,择字之精,始乎摘用,久而出自肺腑,纵横出没,用亦可,不用亦可。”注意学习古人成功的“惊人句”,消化吸收,以为己用。最好能达到言简意丰,以增强其艺术效果。所以他大谈“诗有一句七言而三意者”,又以苏轼《煎茶诗》“活水还将活火烹,自临钓石汲深清”二句为例:“第二句七字而具五意:水清,一也;深处清;二也;石下之水,非有泥土,三也;石乃钓石,非寻常之石,四也;东坡自汲,非遣卒奴,五也。”经过他这么细致的艺术分析,自能体会到佳作语言“有无穷之味”。他又进一步指出种种诗体的语言句法各有艺术要求。 三、学习江西能脱略形似,而高唱诗“味”。诗话多处言“味”,如:“诗已尽而味方永,乃善之善也。”“学诗者于李杜苏黄诗中,求此等类,诵读沈酣,深得其意味,则落笔自绝矣。”“五言长韵古诗,如白乐天《游悟真寺一百韵》,真绝唱也。五言古诗,句雅淡而味深长者……皆是一唱三叹之声。”这是继承司空图“味外味”说又有所发展,对于严羽《沧浪诗话》“别是一副言语”也又所启发。总之,《诚斋诗话》虽然杂乱,但如《四库总目提要》所称:“万里本以诗名,故所论往往中理。” 附见于《诚斋集》,《四库全书》收入集部诗文评类。另有《萤雪轩丛书》《昌平丛书》诸本。今通行的是中华书局1983年排印的《历代诗话续编》本。 诚斋诗话 诚斋诗话宋·杨万里撰。一卷。万里 (1127—1206),字廷秀,吉水 (今属江西) 人。学者称诚斋先生。高宗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宁宗朝以宝谟阁学士致仕。诚斋学诗,初由江西派入手,终越出江西派界限而自成一家。此书作于晚年,但所论多江西旧说,仍偏于炼字用事,“夺胎换骨”,并未完全摆脱江西派诗论的影响。书中除论诗外,又多论文之语,且涉及四六,着重于修饰技巧方面。作者本以诗名,故其论诗往往中理,对江西派诗论也有一定的不满和突破,反对其追求形似而缺少神韵风味,倡导“晚唐异味”,要求诗歌作品“意味深长”,“有无穷之味”,认为“诗已尽而味方永,乃善之善也”。特别强调委婉含蓄。对诗歌的社会功能和教育作用也比较重视。尤其在论写诗方法上,提倡自得,不重江西诗人所谓的学问工夫,由师古一变而为师心,遂开后世性灵一派。然书中所论亦未免偏激之处,考论典故也有纰谬。有影印《四库全书》本,《昌平丛书》本,《历代诗话续编》本。 ☚ 滹南诗话 东坡诗话 ☛ 诚斋诗话 诚斋诗话诗话。一卷。南宋杨万里(生平见《诚斋集》条)撰。 ☚ 能改斋漫录 白石道人诗说 ☛ 诚斋诗话一卷。宋杨万里 (详见 《诚斋易传》)撰。是集题曰《诗话》,而论文之语乃多于诗,且记事与议论相杂,并无完整体系。所论诗文,近于江西诗派,谓之“以故为新,夺胎换骨”。论诗言“初学诗者,须学古人好语”;“诗家用古人语,而不用其意,最为妙法”; “有截断古人语,而补以一字,如天成者”;“有用古人语,不易其字之形,而易其意者”。然杨万里能越江西诗派,而独树一帜。江西诗派祖述杜甫、黄庭坚,然杨万里则李白、杜甫、苏轼、黄庭坚并举。并重晚唐绝句,曰“久而自出肺腑,纵横出没,用亦可,不用亦可”,又曰“诗已尽而味方永,乃善之善也”。故所论往往中理。而杨万里为诗,好用文句及俚语。故以李师中之“山如仁者寿,水似圣之清”为善用经。以苏轼之“避谤诗寻医,畏病酒入务”,僧显万之“探支春色墙头朵,阑入风光竹外梢”为善用字。与自称其“立岸风大壮,还舟镫小明”,以诗篇名对易卦者。均非定论。又李商隐“夜半宴归宫漏永,薛王沉醉寿王醒”二句,暴扬国恶,至为无礼。杨万里以为“微婉显晦,尽而不污”,尤宋人作诗好为讦激之习气。至于杨万里时代距南渡初不远,乃以隆祐太后布告中外手诏为劝进高宗手书,于考论典故亦为纰谬。殆所谓“瑕瑜不掩,利钝互陈”。全书已编入《诚斋集》中。此乃别行之本。近人丁福保曾将其辑编入《历代诗话续编》。还有《四库全书》 本、日本刊本。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