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诗问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诗问一名《诗论正宗》、 《诗问合答》、《梅溪诗问》、《师友诗传录》。诗论。清王士祯(1634—1711)撰。四卷。士祯有《王氏渔洋诗抄》已著录。此书以答问形式论诗,故名。前三卷发问者为郎廷槐,字梅溪,盛京广宁(今辽宁北镇)人。康熙间官新城知县,后升达州知州。雍正三年,因事革职治罪。卷四发问者为刘大勤,字仔臣,长山(今山东邹平)人。二人均为士祯弟子。一、四卷由王士祯答,二、三卷分别山张笃庆、张实居作答。二张为士祯诗友。王氏主张作诗须知诗味,而知诗“味在酸咸之外”乃为“真知诗味者”,宣扬“神韵说”,提倡有为而作,力主恢复风雅传统。此书名称、内容、卷数,各本不一。乾隆二十五年(1760)有王廷铨称为《诗论正宗》者,上卷十九条,形式为一问(郎问)三答(王士祯、张笃庆、张实居答);下卷六十二条,一问(刘大勤问)一答(王士祯答)。乾隆四十一年,李其彭编《廿一种诗诀》,称《诗问合答》。嘉庆间,雪北山樵辑《花薰阁诗述》,称《梅溪诗问》,后又易名《师友诗传录》辑入《清诗话》,较此四卷本已少二十余条。有乾隆四十二年刊本,一九八五年,齐鲁书社出版周维德笺注本。 诗问❶ 一卷。汪琬(1624—1691)撰。汪琬,字苕文,号钝庵,晚年又号钝翁、尧峰,学者称尧峰先生。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清初著名散文家。曾任户部主事、刑部郎中等职。后因病辞官,结庐隐居太湖尧峰山,以著述自娱。康熙十八(1679)年举博学鸿词科,授编修,纂修《明史》。在史馆六十余日即乞病归,杜门著书。汪琬自幼奋于学,学博识深,以散文名于世。其论文要求明于辞义、合乎经旨,以唐宋名家为楷模,各体兼备,尤善纪事。与魏禧、侯方域并称为清初散文三大家。有《钝翁类稿》六十二卷,《续稿》五十六卷,晚年自删为《尧峰文钞》五十卷,传于世。是书不以考据为重,主问《诗经》风雅正变。据太史公曰“周道缺而《关雎》作”,薛君《章句》云“《芣苢》伤夫有恶疾”,认为“二南”不得为正风。据太史公曰 “仁义陵迟,《鹿鸣》刺焉”,认为《鹿鸣》之下不得为正雅。是书论诗教主温柔敦厚,而不引孔子“兴、观、群、怨”及“授之以政”之言,论圣人录“淫诗”,则以为惩,不引孔子“思无邪”之言。成就不大。有《赐砚堂丛书》本、《后知不足斋丛书》本行于世。 诗问 诗问书名。清女学者王园照著。园照,经学家郝懿行之妻。字瑞玉,号婉全,福山人。长于训诂,亦擅文学。尝与丈夫以诗问答,将两人所抒诗见编为《诗问》7卷,其夫郝懿行力著《尔雅疏证》,其中亦采纳圆照的不少见解。当时学者有“高邮王父子(念孙、引之),栖霞郝夫妇”之誉。郝懿行卒后,辑其遗书行世。另撰有《列女传补注》8卷,《诗经小记》1卷。 ☚ 学诗断想 诗谱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