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诗谱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诗谱

诗谱

诗论著作。元陈绎曾撰。陈绎曾,字伯敷,括苍(今浙江丽水)人,侨居苕水(在浙江)。元至顺中官至国子监助教。从学于戴表元,而与陈旅友善,故所学颇见根柢。另撰有《文说》一卷,专论科场程式。《诗谱》一卷,则专论历代诗歌。此书将唐以前诗分为古体、律体、绝句体和杂体四种。其中颇有足资参考之论,如云:“凡读汉诗,先真实,后文华。”“凡读建安诗,于文华中取真实。”“凡读《文选》诗,分三节:东都以上主情,建安以下主意,三谢以下主辞。”其论六朝诗,每每指出唐人渊源处,如评郭璞:“构思险怪而造语精圆,三谢皆出于此。杜、李精奇处皆取此。本出自淮南小山。”评谢灵运:“以险为主,以自然为工,李、杜取深处,多取此。”评沈约:“佳处斫削,清瘦可爱,自拘声病,气骨苶然。唐诸家声律皆出此。”对文学现象能作动态把握,并在前后发展中指出其地位。有《历代诗话续编》本,但编次凌乱,恐非旧貌。

☚ 吴礼部诗话   诗法正论 ☛

诗谱

诗谱

诗经学专著。三卷,一作二卷。东汉郑玄撰。《诗谱》原有图,已亡佚。原本单行,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将《诗谱》文字分列有关各部之卷首,但已非全帙。其后单行本逐渐失传。宋代欧阳修,元代许谦,清代戴震、吴骞、丁晏等,都曾做过《诗谱》的考订和补辑工作。今本《诗谱》,首为《诗谱序》,其下有《周南召南谱》、《邶鄘卫谱》,其下每一国风各有一谱,再其下为《小大雅谱》、《周颂谱》、《鲁颂谱》、《商颂谱》,总共十七篇。《诗谱》所叙的内容,多为关于《诗经》各部分的世系源流、地籍变迁以及政治、风俗的介绍。根据刘勰和孔颖达的解说,是谱既有谱籍簿录的涵义,又有序文的作用。由于《毛诗》有“序”,所以郑氏改称为“谱”。郑玄在《诗谱序》中说明他论列各诗的世次是根据《春秋》次第和《史记》年表,编列以后,读者“欲知源流清浊之所处,则循其上下而省之,欲知风化芳臭气泽之所及,则旁行而观之,此诗之大纲也”。提供各诗的背景材料,是为了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诗义。郑玄在《毛诗序》的基础上,建立起一个按照时代排列和解释各诗的完整体系,使全部诗篇的编次固定下来,历经一千数百年不再散佚,《诗谱》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也留下不良影响。《诗谱》采用“以史证诗”的方法,有些史事出于传说,诗中并无内证,故所定历史世次,不可信者居多。例如《诗谱》说《商颂》是商朝成汤时代的诗,说《二南》中除《召南》中的《甘棠》《何彼秾矣》二篇为武王时代的诗以外,其馀全部都是文王时代的诗,都不符合事实。《诗谱》继承《诗序》“正变美刺”的说法,并进一步发挥,将现存诸诗强分“正变”,按诸实际,根本不能成立。《诗谱》所叙史实,亦多舛误。《诗谱》于《毛诗正义》中分列各部卷首。另有各家辑本多种。宋欧阳修补亡一卷,《毛诗本义》附;清胡元仪辑一卷本,收入《皇清经解续编》。

☚ 毛诗传笺   毛诗王氏注 ☛

诗谱

陈绎曾 《诗谱》二卷,予搜访有年,近见于冯珣《诗纪》《别集》。然止论《三百篇》、《楚骚》、汉魏六朝,唐人以下,评论未见。周诗自 《周南》至《商颂》,其论近经生家言。自《离骚》至江淹,得其大体,寡心得之语,然亦有全不相类者。其言“东都以上主情,建安以下主意”,卷中惟此论最妙,前人未尝道破。至言“凡读《三百篇》,要会其情不足、性有余处。情不足,故寓之景; 性有余,故见乎情。”此谓《国风》出于诗人之美刺也。见乎情,谓美刺者之情。又言“齐梁以下七言,乃多古制,韵度犹出盛唐人上一等”,则谬甚矣。(许学夷 《诗源辨体》 卷三五)

《诗谱》

《诗经》研究著作。 3卷, 一作2卷。 东汉郑玄著。 根据 《史记》年表和 《春秋》中有关史实,分别排比 《诗经》 十五国风、 二雅、 三颂的谱系, 旨在显示 《诗经》各部分与时代政治、 风土的关系。 唐代孔颖达著《毛诗正义》将它分列在书中各篇之首,原单行本逐渐失传。 宋代欧阳修、 清代戴震、 丁晏、 胡元仪等, 都曾从事于 《诗谱》 的考订和辑补工作。

诗谱

❶诗文注。东汉郑玄撰,清王谟辑。玄有《毛诗传笺》已著录。《隋书·经籍志》既载郑笺《毛诗》二十卷,又载《毛诗谱》三卷、二卷及《谢氏毛诗谱钞》一卷,是因注本不同而分卷各异,然其别自为卷则无可疑。至孔颖达作“诗正义”,始分置于风雅颂卷首。北宋时,犹有单刻本,唯已残缺。谟之辑本,乃据“正义”钩稽而成。是谱尽将诗章系于王国、诸邦之政教,欲示人以兴衰之所由自。故自序称:“欲知源流清浊之所处,则循其上下而省之;欲知风化芳臭气泽之所及,则旁行而观之。此《诗》之大纲也。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书中充分体现这一意图,发挥毛诗学派以诗证史、以诗明义的宗旨,对《诗经》乃至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影响至为深远。《诗谱》有图,已亡佚。本渎周氏刻本附于毛郑诗后,别为一卷;通行本分置于风、雅、颂之首;又有《汉魏遗书钞》本。
❷诗论。元陈绎曾撰。一卷。绎曾字伯敷,处州(今浙江丽水)人(一说归安人)。进士。口吃而精敏异常,文辞汪洋浩博,与陈旅齐名。官至国子助教。此编论汉魏以前诗,分古体、律体、绝句体、杂体四类,各类之中,以概括语定义主要作品。“杂体”类中,列张衡至江淹诸多作家,各予简要评定或一言以蔽。作者殚精思虑, 力求简赅, 多有深刻见解,如谓“古诗十九首”云:“情真,景真,事真,意真。澄至清,发至情。”有令人信服之力。然行文过于简约,未免意有未达处。有《历代诗话续编》本。

诗谱

一名《郑氏诗谱》。地理杂志。东汉郑玄(127—200)撰。存一卷。 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属山东)人,著有《尚书郑注》等。此书曾附《毛诗训诂》后,或云三卷,或云二卷,久佚,王谟辑存为一卷。分周南召南、邶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小雅大雅、周颂、鲁颂、商颂十六谱、十七篇(其中“周南召南谱”重收,文字不尽相同)。分别记述各地地理位置、汉代隶属、历史沿革、形势险夷、历史事件、风土民情。尤重各地风俗演变历史。西周十五国的疆界和远古九州的划分,书中所载甚明。该书所载资料虽不甚多,但史料价值较大。是一部东汉以前的历史地理专著。《汉唐地理书钞》据《汉魏遗书钞》转录,有1961年中华书局铅印本。

诗谱

❶一卷。汉郑玄撰,清王谟辑。《唐书·艺文志》著录郑玄《毛诗故训传》二十卷,又《诗谱》三卷。唐孔颖达《毛诗正义》将其内容割裂开,分别置于《风》、《雅》、《颂》各部之首。原单行本已失传,王谟乃从《毛诗正义》 中辑出 《诗谱》一卷,且 《风》、《雅》、《颂》 不全,去掉郑序,图也从略。据朱彝尊《经义考》云,郑氏《诗谱》是宋欧阳修所补之《谱》,非郑玄原谱。有《汉魏遗书》钞本。
❷一卷。汉郑玄撰,清黄奭辑。《唐书艺文志》著录郑玄撰《诗谱》三卷。黄奭所辑之《诗谱》与王谟辑《诗谱》比较,黄奭本多考证。如《周南》、《召南》“陈诵诸国之诗,以观民俗”下注:“《初学记·礼部上》巡守引武王已下无 ‘诵’字,民下有 ‘之’字,俗作 ‘也’字。”黄奭辑本《王风》称“王城”,且列于“豳”之后。在《周颂》“颂声乃作”之下,比王谟本多“《礼》运曰政也者……”一百九十四字。篇末有附录十一条。是书部分版面模糊,字迹不清。有《汉学堂丛书·高密遗书》本、《黄氏逸书考》本、《通德堂经解》本。

诗谱

诗谱

《诗经》研究著作。东汉郑玄撰。3卷,一作2卷。根据《尚书》、《春秋》、《史记》等史书中有关史料记载,分别说明《诗经》十五“国风”、二“雅”、三“颂”产生的地域、时期、社会背景等,并排成谱系,旨在显示《诗经》与时代政治、风土人情的关系,但多有附会,不够确切。原有图,已亡佚。唐孔颖达撰《毛诗正义》,将其分列于书中各部分之首,原单行本逐渐失传。宋欧阳修、清戴震、丁晏等,都曾从事于此书的考订和辑补工作。

☚ 诗问   诗青年 ☛

诗谱

书名,郑玄著。郑玄,东汉著名经学家,字康成,北海高密人(今山东高密县)人。世称后郑,他博通群经,游学十余年,后聚徒讲学,弟子数千。郑玄平生治经,囊括大典,网罗众家,删裁繁诬,刊改漏失,集汉代经学之大成,世称“郑学”。郑玄对《诗经》颇有研究,他以《毛诗》为主,兼采今文三家诗说,加以疏通发挥,以阐扬儒学,作《毛诗笺》,又撰《诗谱》三卷,又作二卷(唐孔颖达《毛诗正义》将它分列在书中各部分之首,原单行本逐渐失传)。《诗谱》依据《史记》和《春秋》有关史实,分列《诗经》十五国风、二雅、三颂的谱系,阐述它们产生的地域及该地域的政治历史变迁情况,旨在论证《诗经》各部分诗篇与其所由产生的时代政治、风土的关系。

诗谱

书名。东汉郑玄撰。唐孔颖达《毛诗正义》将它分别列在书中各部之首。根据《史记》年表和《春秋》中有关史实,分别排比《诗经》风、雅、颂的谱系。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0:5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