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冀南币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冀南币 又称冀钞。 冀南银行1939年10月开始发行。最初在冀南和太行两个地区流通,后扩大到太岳区。 1941年9月,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成立,鲁西银行合并于冀南银行。 冀南币成为晋冀鲁豫边区的货币,印有“太行”、“太岳”、“平原”及“鲁西”等字样,分区使用。1946年1月1日,公布各种版样,在各区统一流通。1948年5月,冀南币亦成为华北解放区的货币。10月,冀南币按一元对西北农民币二十元和对北海币一元的固定比价流通。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统一的人民币后,按人民币一元的比价收兑。 冀钞流通的时间为九年零一个月,发行额为2000余亿元,按当时华北人口近5000万人计算,每人平均4025元。 其面值分别为10元(1939年印刷)、50元、1000元(1942年印刷),500元(1948年印刷)等。 冀南币的发行流通,有效地打击了伪钞,稳定了物价,促进了革命根据地和人民解放区的生产建设,支援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