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诗经国风今译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诗经国风今译 诗经国风今译诗经选译本。兰菊荪撰。原名《诗经国风研究》(上卷)。每诗原文与译文对照,正文之后有关于主题的说明和疑难字注音,没有释义,是一部名副其实的“译本”。作者别有《诗经》“注释”和“辨说”两稿,稿佚未出。作者译诗主张意译,用的是新语汇,句法又系九言、十言、十一言等民间弹词蜕化出的新格律诗体。书中如《卷耳》、《君子于役》、《隰有苌楚》等诗的译文,都还有些诗意;但就全书而论,译文能符合原意而且没有语病的,为数不多。本书译文错误较多,有些诗篇,名为意译,实则任意改写。例如《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译作“曾记竹马当年一道捉蟋蟀网蜻蜓,两小无猜天天那样的和乐而欢欣”,“捉蟋蟀网蜻蜓”等等,皆原诗所无。《诗经国风今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出版。 ☚ 诗经译注 诗经新解与古史新论 ☛ 诗经国风今译 诗经国风今译蓝菊荪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蓝菊荪自幼就读私塾,塾师除授《龙文鞭影》、《声律启蒙》,乃及《诗经》、《楚辞》,然多不理解,只随声唱和而已。惟《诗经》中之《国风》,颇多意趣,犹如山村小调。成年后,便谋食四方,主讲大、中学文学课程。直至建国初,任西南文教部研究员,课题为民间文艺,不久又执教于重庆华学院、西南美专,1952年又居哈尔滨师院中文系,亦开及中国文学史、历代韵文选,于授课之余,草成《国风研究》若干章。1953年至1955年秋养病大连,以病闲得以全部脱稿。后又供职中国作协《人民文学》,以全部手稿30册,请郭沫若先生审定,并为之题序署检。其后,陈叔通、邢端、陈云浩、谢无量,何遂、叶圣陶、顾颉刚诸先生皆赐予题跋。当时国家出版社限于计划,只出选本。此稿遂以耕石书屋名义自费出版(1958年),书名 《诗经国风研究》上卷。仅印五六百册,除私人馈赠师友前辈及学术机构和国内各图书馆外,迄今未公开发行。十年动乱中,此书虽多次查抄,亏有重视学术研究的党员领导及正直干部庇护,不致毁之一炬,给今天的重印创造了条件,原拟《诗经国风研究》分上 (译诗)、中(注释)、下(辨说)三卷陆续出版,至今中、下卷手稿已散失无遗,为此,重印更名为 《诗经国风今译》单行出版。此次重印由于版面有限,经与出版社商榷,书前仅刊郭沫若、叶圣陶两老题辞,及顾颉刚先生部分手迹,其他均未印入。原书 “后记之后”改为 “重印后记”外,其余一律用原纸型。 ☚ 诗经全译 诗经译注 ☛ 诗经国风今译 诗经国风今译(中国古典文学今译丛书) 吕恢文译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9月版。由于时代、生活、语言、文字的变化,今天的一般读者阅读古代著作,存在有相当大的障碍,而今译是克服这个障碍的重要方法。把优秀的古代文学作品择要优先今译,既能满足读者的急需,又能推动今译事业的发展。中国古典文学今译丛书就是在这个前提下诞生的。这本《诗经国风今译》是作者1955年在上海完成的《诗经今译》的 “国风”部分的第三次修改稿。此次修改即是本着今译的原则在形式方面作了如下探索:❶若原诗是很整齐的四言句式,就坚持以整齐的七言句译出; ☚ 《诗经·国风》译注 诗经研究反思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