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诗经·野有蔓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诗经》·《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郊野蔓草青青, 零露漙兮。缀满露珠晶莹。 有美一人,有位美丽姑娘, 清扬婉兮。眉目流盼传情。 邂逅相遇,有缘今日巧遇, 适我愿兮。令我一见倾心。 野有蔓草,郊野蔓草如茵, 零露瀼瀼。露珠颗颗晶莹。 有美一人,有位漂亮姑娘, 婉如清扬。眉目婉美多情。 邂逅相遇,今日有缘喜遇, 与子偕臧。与你携手同行。 这是多么浪漫而自由的爱情: 良辰美景,邂逅丽人;一见钟情,便携手藏入芳林深处。恰如一对自由而欢乐的小鸟,一待关关相和,便双双比翼而飞。 率真的爱情,形诸牧歌的笔调,字字珠玉,如歌如画。诗分二章,重复叠咏。每章六句,两句一层;分写景、写人、抒情三个层次。而典型环境、典型人物与典型感情,可谓出之无心而天然合作。 清丽的环境和美丽的姑娘,从小伙子的视角见出,楚楚有致,格外动人。“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春晨的郊野,春草葳蕤,枝叶蔓延,绿成一片;嫩绿的春草,缀满露珠,在初日的照耀下,明澈晶莹。在这清丽、幽静的春晨郊野,“有美一人,清扬婉兮”;一位美丽的姑娘含情不语,飘然而至,那露水般晶莹的美目,顾盼流转,妩媚动人。先写景,后写人,诗中有画,画中有人,四句诗俨然一幅春郊丽人图。而在修长的蔓草、晶莹的露珠与少女的形象之间,有着微妙的隐喻,能引发丰富的联想。“清扬婉兮”的点睛之笔,表现了姑娘惊人的美丽。小伙子见到这一切,爱悦之情怎能不喷涌而出。“邂逅相遇,适我愿兮。”这里,有对姑娘的惊叹,有对不期而遇的惊喜,更有对爱神突然降临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第一章与第二章之间的空白,可理解为姑娘小伙相对凝视之时,此时无声胜有声的静场;次章前五句的重叠复唱,可理解为小伙子心情略为平静后,向姑娘倾诉的爱慕之意和殷殷之情。然而,在这人性纯朴的时代,又值仲春欢会之时,无需絮絮长谈,更不必繁文缛节。“邂逅相遇,与子偕臧。”只要两情相愿,便结百年之好;毋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可永结同心。 德国美学家黑格尔说:“整个灵魂究竟在哪一个特殊器官上显现为灵魂?我们马上就可以回答说: 在眼睛上;因为灵魂集中在眼睛里,灵魂不仅要通过眼睛去看事物,而且也要通过眼睛才被人看见。”(《美学》第一卷)其实,艺术描写的这一美学原则,二千多年前中国的民间诗人已心领神会,运用娴熟。从《硕人》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到《野有蔓草》的“清扬婉兮”、“婉如清扬”,都是通过流盼婉美的眼睛,写姑娘的美丽。在短小的抒情篇章中,只有通过传神的“点睛”之笔,才可能写活人物;而在陌生男女邂逅相遇之时,四目注视,相对而望,也是最自然的表情。因而,这里的“点睛”之笔,可以说虽着力而极自然。 这牧歌般的自由之爱,是美好心愿的诗意想象,还是先民婚恋的真实写照?《毛序》认为是前者,曰:“《野有蔓草》,思遇时也。君之泽不下流,民穷于兵革,男女失时,思不期而会焉。”所谓“思遇时”、“思不期而会”,即战乱的现实男女失时,只有借诗歌表达心愿;诗意的满足背后是现实的缺陷。明代季本认为是后者,其《诗说解颐》曰:“男子遇女子野田草露之间,乐而赋此诗也。”今人多从此说,且更明确提出这是一首情诗恋歌。从诗歌意境看,《野有蔓草》确是对先民的自由婚恋的赋颂;但是,《毛序》对此诗背景的分析,确也不能视为纯粹臆测。 不过,无论是诗意想象,还是真实写照,它都带有原始的纯朴性和直率性而不同于后世表现男女邂逅的诗作。唐代崔护的《题都城南庄》也写“邂逅相遇”;但一见钟情,却终成遗憾。“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一声叹唱,千年怅惘;封建礼教,酿成了多少人间悲剧。《野有蔓草》作为对华夏先民的圣洁自由的婚恋性爱的赞歌,将具有永恒的魅力。 诗经·野有蔓草野有蔓草, 春野里绿草蔓延成片, 零露兮。 ① 滚动的露珠又亮又圆。 有美一人, 一位漂亮姑娘忽然蒞临, 清扬婉兮。② 眉清目秀且婉美鲜艳。 邂逅相遇, 这田野间的不期而遇, 适我愿兮。 可正吻合我心中之愿。 野有蔓草, 春野里绿草蔓延成片, 零露瀼瀼。 滚动的露珠那样饱满。 有美一人, 一位漂亮姑娘忽蒞临, 婉如清扬。 妩媚动人而眉清目秀。 邂逅相遇, 这田野间的不期而遇, 与子偕臧。③ 可正吻合我心中之愿。 【注】 《西厢记》的一见钟情,《墙头马上》的偶然相遇,在封建社会是个性解放、文明性爱的典型,但大家闺秀“赖简”一类的举止心态,却是“文明社会”不文明的积淀心理。然而在先秦那个不够文明的社会,却有情爱文明的光彩,这在《野有蔓草》一诗中得到了片断反映。 这是一个㳽漫湿润空气的早晨, 田野里飘溢着酥软的泥土的气息,春草葳蕤的枝叶蔓延地罩住路边、地面,绿成一片,一对情人邂逅相遇,经过短瞬间情感交流,爱情的鲜花,在春日晨风的披拂中,早早如意地怒放了。 当姑娘的倩影乍忽间出现在草地上时,象一股清泉渗进了小伙子干渴的心田,他还未及仔细端详,按捺不住的愉悦就萌生了: “有美一人”。觉其“美”,而又由于她是“一人”,于他想必是“美”上加“美”。这激起他惊喜的颤动,而从酥润的心田抽生出爱情的子叶。姑娘含情不语飘然止前,那露水般晶莹的美目秋波流转,脉脉含情。这意外的收获使小伙子高兴极了: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会面如此短暂,情爱却迅速饱和。美满至极的可心如意,使爱情之花急促拔节舒展。“美”——“清扬”——“邂逅”——“适愿”,形成心态波动递进而又起伏的四个层次:一,乍见惊然的美不可言; 二,她那柔情的目光象爱神之箭一下子射中了他急跳的心; 三,幸福突然降临的思忖 (“邂逅相遇”应是他的心里活动。) ;四,略思之后美感实在的欣享。这些紧促的心层激进表明,乍见乍喜,愈美愈爱,情感飞速直升到热乎乎的程度。 次章前五句基本上与前章重叠,在欢乐的律动中进入情爱片断的第二阶段。上章的“清扬婉兮”是“美”乍一发现的惊叹和观感。下章的“婉如清扬”是疑目注视由衷的赞叹,这是看得清清楚楚的“清扬”,感觉得实实在在的“婉美”。细细的眉,美慧的眼,丰美婉然,这是从形见神的初感; 风韵婉合而更显眉眼 “清扬”之美这是由神显形,愈觉其美,这是注视后的深感。二者是一见钟情所包含两个连贯的层次。姑娘神态婉然,想必也觉得眼前注目她的人 “适我愿兮”,“实维我仪 (配偶) ”吧。于是爱情的花蕾绽放,一对青年人手拉手儿跑进林子深处,或是可供遮蔽的什么地方,在他们先前邂逅的地方,只有蔓草托着已放的春花颤威威地摇曳着。 情爱的片断出现在 “零露兮”的时刻,那充满生机的绿茵草地, 片片叶子上的朝露的晶莹透明,和他们纯真的欢爱、急增的愉悦,是何等协调、默契。使人想起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的境界。春景、春情和春心撩拨的有情人,一切都属于美的范畴。 首章的露之 “”是说朝露滚园的形状,次章的“瀼瀼” (rang) 描写露浓的样子,以及两章皆有野草之 “蔓”,非常融润无间地预示了这对青年人情爱的浓度,而又出之无心,天然作合,一切是那样的静谧惬意,如玉含璞中,光华不露,而自有充实的自在的美感。“清扬婉兮”、“婉如清扬”美丽生色的句子,前有“有美”的虚托,后有“邂逅”、“适愿”的幸福感叹,而更使这一句如美女簪花,光彩照人,所有这些又置于绿色的海洋,清润的朝露之中,又是那样的透莹感人。首章隔句而见的三个“兮”字,是对发见的自然美乍遇的人美、初感情爱美的回味和咏叹,都加深了诗意感受。 《毛诗序》说此诗“思遇时也。君之泽不下流,民穷于兵革,男女失时,思不期而会焉。”向来喜欢把时政与诗扭在一起的诗序,此说却真率中肯,虽然把野合事实,说成 “思遇时”,拖了条“温柔敦厚”的尾巴。春秋不义之战,造成多少旷男怨女,大龄青年,象 《召南·摽有梅》的 “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有心求我的小伙子,只要你开一开口) ,就是大龄女性的代表。他们不会 (也没有时间和必要) 忸怩作态,需要的是追回自己的青春。尽管欢爱的方式和进程有些简单,缺乏男女性爱结合 “九十其仪”的公开昭示,“选择几乎与动物的性选择处一同一水平” (瓦西列夫《情爱论》) ,但情感的纯真却朴实感人。至于 “腿儿相压,脸儿相偎”一类的床笫镜头,于此反而无法容存,这又是何其耐人寻味的事体。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