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诗经·遵大路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诗经·遵大路郑风 遵大路兮,掺执子之祛兮。 无我恶兮,不寁故也。 遵大路兮,掺执子之手兮。 无我魗兮,不寁好也。 对于《遵大路》的题旨,历代人们有不同的解释。《诗大序》认为是“思君子也。庄公失道,君子去之,国人思望焉。”此说未免穿凿。而朱熹则认为是属“男女相悦之词”,当是较为贴近的。这首诗描写的是这样一个情景:一个负心男子弃妇而去,那被弃的妇人紧紧抓住男人的衣袖和手臂,向他诉说衷曲。 全诗由内容相似的两章组成,每章四句,极简单而又包含着极丰富的内心情感。 首句“遵大路兮”,用很少几个字,勾勒出事情发生的场景,从而为读者提供了想象、联想的线索。众所周知,《诗经》的艺术手法可用“赋、比、兴”三字概括。本诗所用,为纯赋之体,完全是对被弃者行为,话语的白描述说。首句勾勒的画面虽不太清晰,但读者就可把自己的想象,界定在一条大路上,想到全诗所表现的弃妇之哀,大路,是否也是无路可走的女主人公痛苦内心的反衬呢?也未可知——世上大道千千万,而我独无路可行焉!由此看来,大路就不仅是客观存在,而且是与内心情感结合的统一体了。而后,作品所展的画面,转入了对人的描写,“掺执子之袪兮”,紧紧抓住你的衣袖啊!这不仅仅是人的出现,而且是一个女子抓住一个男子的那双手的特写镜头的推出,从而使尖锐的矛盾冲突,一下子就凸现在面前,并开始笼罩了一层悲凉之雾。三、四句进一步深入到人物内心世界,是女子在苦苦哀求,“无我恶兮,不寁故也”。“寁”:(zan)快捷,速迅之意。此两句大意是,不要嫌弃我,不要这么快就忘记故旧之情啊!她还抱着一线希望,希望那男子看在过去的情分上能回心转意。这充满了女子悲哀的诗句,使我们想起《诗经》中另一首名作《氓》,那也是描写弃妇的,其中有这样几句:“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耽,指过分沉迷于爱情。说,通“脱”,解脱之意。)如果说《氓》中的弃妇表现的是一种悲愤情绪,她此时已能较理智地回顾自已失败的爱情生活,那么,《遵大路》的弃妇则还深深沉浸在悲伤中不能自拔,她还抱着最后一线希望苦苦挣扎着。 后一章与前一章反复杂沓,更增添了缠绵悱恻之诗意。同时在内涵上也有着更进一层的意义。以“手”替“祛”,哀求之意更甚,也表现出拉不回,挽不住的情势;“好”字,也是对前一章的补充,“不要这样嫌弃我,难道这么快就忘了我们的感情曾有多好!”而非音节上的简单重复了。 此诗尽管很短,但作者极善于选择描写的时机和角度,四句之间,层层递进,由景而人,由人而心;二章之间,往返复沓,给人以丰富的想象余地。从表达效果上看,毫不逊于《诗经》中《氓》、《谷风》这样同类主题的长诗。 诗经·遵大路遵大路兮,① 沿着大路往前走啊, 掺执子之祛兮,② 拉住你的衣袖口啊, 无我恶兮, 请你不要厌弃我啊, 不寁故也!③ 故人不能马上丢啊! 遵大路兮,④ 沿着大路往前走啊, 掺执子之手兮, 紧紧拉住你的手啊, 无我魗兮, ⑤ 请你不要厌弃我啊, 不寁好也! ⑥ 故人不能马上丢啊! (袁梅译) 【注】 这首诗的主题,历来众说纷纭。《诗序》说此诗“思君子也。庄公失道,君子去之,国人思望焉。”朱熹《诗集传》认为是“淫妇为人所弃”时唱的哀歌。姚际恒《诗经通论》认为是有关朋友交谊之辞。今人大都依《集传》,把它看作一首弃妇诗。 全诗两章八句。在这极短的篇什里,作者给我们勾勒出一幅极常见而又极鲜明的图画: 在一条漫长的大路上,一位被抛弃的女子紧紧拉住丈夫的手,声泪俱下,哀求丈夫不要厌弃她,不要中断夫妻恩爱。也许,两人当初相识、幽会就在这条路上,这条路两人不知道走过多少次了; 也许,他也在这条路上一次又一次地送过她; 也许,她也是沿着这条路兴高采烈地来到了丈夫的家里。这条路,是她们爱情生活的见证。而今天,仍是在这条大路上,她将被遗弃,这是多么伤心,又是多么令人难堪啊! 这位女子的不幸遭遇与《卫风·氓》中的女主人公有相同之处,但两人在思想上却有不同之处。她对眼前所发生的一切还抱有一线希望,还依依不舍,因此,她对丈夫只是苦苦哀求,希望他不忘昔日的旧情; 而《氓》中的女主人公则是要与负心郎一刀两断。这位女子的形象与《氓》中的女子一样,也具有典型意义,反映了当时许许多多普通女子的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中男女不平等的现实,这些女子不仅在政治上、经济上受沉重的压迫,而且在精神上受到极大的摧残。 全诗两章,用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形式重复着一个主旋律: 期望丈夫回心转意,不要遗弃她。每章冠以“遵大路”,一次又一次的哀求,事件发生的时间在不断延续,空间在相应地变化,两人走了一程又一程。从拉袖口到拉手,从厌恶到丢弃,从故人到好友,易字处均更深地表现出主人公的执着。姚际恒说:“执祛言 ‘故’ ,执手言 ‘好’ ,下字不失分寸。”(《诗经通论》) 实际上,由“恶”到“魗” (弃) ,用字也很有分寸。 对这首诗可能有这样一个疑问:既是弃妇诗,为什么丈夫还送她到大路,而且使弃妇拉自己的袖口呢? (如姚际恒) 盖弃妇诗中的男子不一定都是面目可憎、毫无人性。从这首诗所描写的情况来看,这位男子似乎还有点依恋旧情的意思,只是她们被迫分离了。至于分离的原因,也许是被迫,如《上山采蘼芜》的故夫。因此,他不象《氓》中那位男子粗暴肆虐,以至于使这位女子仍念念不忘,对他抱有一线希望。 《诗经》·《遵大路》遵大路兮,沿着大路走啊, 掺执子之袪兮。拉着你的袖啊。 无我恶兮,莫要嫌我把气怄啊, 不寁故也!不念旧情轻分手呀! 遵大路兮,沿着大路走啊, 掺执子之手兮。抓紧你的手啊。 无我魗兮,莫要嫌弃把我丢啊, 不寁好也!抛却恩爱不肯留呀! 本篇主旨很难坐实,《毛诗序》谓“思君子也”,此君子泛指有治国才能的贤人;何楷《诗经世本古义》则指实为“周公卿欲留郑庄公也”。朱熹《诗集传》斥此为“淫妇”诗,他说:“淫妇为人所弃,故于其去也,揽其袪而留之曰: 子无恶我不留,故旧不可以遽绝也。”戴君恩《读诗臆评》以为是妻子送别丈夫之诗。姚际恒《诗经通论》又说是“故旧于道左(旁)言情,相和之辞”。今人多主“弃妇”说,当是从朱熹说引出。考各家说法,对照原诗,似乎都有些道理,然而又不完全贴切,相比之下,我以为郝懿行《诗问》“留夫”一说稍近诗意,他说:“民间夫妇反目,夫怒欲去,妇惧而挽之。”今姑从之但不指实为夫妇。 本篇无首无尾,诗人只是选择男子离家出走,女子拽着男子衣袖,拉紧他的手,苦苦哀求他留下的一个小镜头,以第二人称呼告的语气反复哭诉。全诗只有两章八句,既没有点明男子离家出走的原因,也没有交代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然而诗人描绘的这幅平常而习见的画面,却是活灵活现的,给人留下的印象难以磨灭。我们读着读着,仿佛在眼底浮现出一对男女在大路上追逐,女的追上男的,在路边拉扯纠缠的生动情景,在耳际还似乎传来女子悲怆的哭诉声,她呼唤着男子,不断重复地说着:“不要嫌恶丢弃我!”“多年相爱不能说断就断!”除此,她已经没有别的话要说,仿佛自己的一切辛酸、痛苦、挣扎、希望都凝聚在这两句话中了。她多么渴望在自己的哀求下,他能回心转意,两人重归于好,相亲相爱过日子。这是女主人公唯一的祈求,也是好心读者的共同心愿。但是,诗至此却戛然而止,不了了之,留下了一大片画面空白,容我们读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审美情趣去创造,去丰富,可能有多种不同的设想,绘出不同结果的精彩画面。所以本诗这幅片断性的画面尽管是一目了然的,但却是极具有包孕性的。清陈震《读诗识小录》评曰:“上二句有风萧水寒之气,下二句见倾心吐胆之情,音曼而悲,此《离骚》之开山也”,牛运震《诗志》评曰:“恩怨缠绵,意态中千回百折”,“相送还成泣,只三四语抵过江淹一篇《别赋》”,都对其艺术特色评价很高。 原诗纯为赋体,二章四句,每句皆押韵。第二章首句“路”,王引之《经义述闻》说:“当作道,与手、、好为韵,凡《诗》次章全变首章之韵,则第一句先变韵。”今译文从其说,作四句押韵处理,正文则不改。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