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河伯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河伯hé bó

见“冯夷”。李商隐《利州江潭作》:河伯轩窗通贝阙,水宫帷箔卷冰绡。皮日休《奉酬鲁望答鱼笺之什》:欲写恐成河伯诏,欲裁疑是水仙衣。鲍溶《采珠行》:河伯空忧水府贫,天吴不敢相惊动。

河伯

河伯

亦题《羿射河伯》。东汉神怪小说。王逸撰。原载《楚辞·天问》注。袁珂《古神话选释》录入。故事叙述:河伯化为白龙,游于水旁,羿见而射之,眇其左目。河伯上诉天帝:“为我杀羿!”天帝问:“尔何故得见射?”河伯曰:“我时化为白龙,出游。”天帝曰:“使汝深守神灵(的分位),羿何从得犯汝?今为虫兽,当为人所射,固其宜也,羿何罪欤?”从本人看,羿射河伯,是因为河伯化为白龙出游,羿不知是他而无意射之。但同一故事,高诱注《淮南子》却直截了当地说:“河伯溺杀人,羿射中其左目。”由此可见河伯“化为白龙出游”,原是为了兴波作浪,溺杀无辜。这样一来,羿射河伯,乃是给横暴者以打击。联系河伯的形象,在古代神话里,往往是一个反面的角色,人们并不喜欢他。河伯本是黄河之神,大约黄河水患,自古已然,作为黄河水神的河伯就成了一位显赫重要的神,自殷商而降,为人所奉祀,位望隆崇。在卜辞中,就常见有“祊于河”、“𤉲于河”等祭祀河伯的记载。在周代,人们还拿人和牲畜来祭祀他。“河伯娶妇”的民间传说,大约就由此而来。《史记·六国表·秦灵公八年》有“初以君主妻河”的话,说明连当时的国君也开始把冒充的公主“嫁”给河伯了。褚少孙补写《史记》,在《滑稽列传》之后补了一段西门豹治邺的故事,也记叙了“河伯娶妇”的传说。据《楚辞·九歌·河伯》所记,河伯是个浪荡的形象。本篇小说所记河伯的形象,和传说中的作为反面人物的河伯形象大体上是相符的。小说叙事具体形象,人物对话生动传神,特别是河伯与天帝的几句对话,一个是心虚地告状,一个是责备、教训的口吻,文字不多,却把两个人物的性格、情态,活灵活现地表现了出来。

☚ 王逸   羿射河伯 ☛
河伯

河伯

楚辞《九歌》篇名。屈原作。河伯为黄河之神,传说名冯夷。屈原《天问》“胡射夫河伯,而妻彼洛嫔”,是说后羿夺取河伯之妻的事。相传河伯之妻为洛水女神宓妃,本篇或正是写他们之间的恋爱故事:河伯携其爱侣乘坐荷盖水车,驾四龙,遨游于九河之上,昆仑之巅,直至暮色四合,几乐而忘返。又双双居于水宫之中,嬉戏于洲渚之滨。最后“送美人兮南浦”,交手而别。篇中描写了许多水族和水中品物,正与水神的身份切合,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情思和奇想。

☚ 东君   山鬼 ☛

河伯

 
 与女游兮九河, 冲风起兮横波。
 乘水车兮荷盖, 驾两龙兮骖螭。
 登昆仑兮四望, 心飞扬兮浩荡。
 日将暮兮怅忘归, 惟极浦兮寤怀。
 鱼鳞屋兮龙堂, 紫贝阙兮朱宫,
 灵何为兮水中?
 乘白鼋兮逐文鱼, 与女游兮河之渚,
 流澌纷兮将来下。
 子交手兮东行, 送美人兮南浦。
 波滔滔兮来迎, 鱼邻邻兮媵予。

 
 【注释】 ①河伯:黄河之神。楚有祭河伯之俗,此篇即为巫师所演唱的祭祀河伯之歌。 ②女:通“汝”,指河伯。九河:黄河的总名。王逸注九河名称为: 徒骇、 太史、 马颊、 覆鬴、 胡苏、 简、 洁、 钩磐、 鬲津。 ③骖 (can参): 四匹马驾车, 中间两匹称“服”, 两侧的称“骖”。此用作动词, 即以螭为骖。螭 (chi吃):无角龙。 ④寤怀: 寤寐怀思,即日夜思念,极言思念之甚。 ⑤朱:通“珠”。 ⑥鼋(yuan元):大鳖。文鱼:有花纹的鱼。渚(zhu 主):水中小块陆地。流澌(si 斯):流水。⑦邻邻:众多貌。媵(ying 应):古代给人陪嫁的女子。此用作动词,即陪伴意。
 
 【译文】 我和你同游九曲黄河,一阵风卷过,中流横起一道道浪波,你呀!河伯,乘的是能在水面行走的水车,车儿的车盖呀,是散着香气的芳荷。前面是两匹青龙驾辕,旁边有两匹无角龙拉车,登上黄河源头昆仑山呵!四处眺望,顿时神思飞扬呵!视野宽广。日色渐渐将暮,我却怅然忘归,唯有遥远的河岸令我忽生思念怀想。那鱼鳞制作的屋呵,那龙鳞制作的堂。那紫贝制作的门楼,那珍珠制作的宫墙。河伯君呵!你为什么爱生活在水上? 乘着大白龟呵!在水中行,追着花纹鱼呵!在浪里走。我和你呵,小岛同游,黄河水呵!荡着波儿流。 你和我呵!话别执手,我送君东行呵!在南边的浦口。波涛滚滚呵!前来迎接,鱼儿成列呵!一路伴游。

(王 洪译)


 【集评】 宋·朱熹:“旧说以为冯夷,其言荒诞,不可稽考,今阙之。大率谓黄河之神耳。”(《楚辞集注》卷二)
 清·王夫之:“河伯,河神也。四渎视诸侯,故称伯。楚昭王有疾,卜曰,河为祟。昭王谓非其境内山川,弗祀焉。昭王能以礼正祀典,故已之。而楚固尝祀之矣,民间亦相蒙僭祭,遥望而祀之。序所谓信鬼而好祠也。”(《楚辞通释》卷二)
 清·林云铭:“初吾求之而不遇,继吾遇之而不留。不遇而远望,何等艰阻,何等羡慕;不留而南归,何等寂寞,何等悒怏。虽有许多层折,总是不得于人而求合于神,不得于境内而求合于境外。一片苦衷,惓惓不释,以河为四渎之长,必能默鉴也。”(《楚辞灯》卷二)
 清·戴震:“《河伯》五章。河神也。《春秋传》:‘楚昭王有疾。 卜曰,河为祟。王弗祭,曰,三代命祀,祭不越望。江汉睢漳,楚之望也。不谷虽下德,河非所获罪也。’孔子许为知天道,楚人不祭河,昭王之事是其证。屈原之歌河伯,歌辞但言相与游而已。盖投汨罗之意已决,故曰‘灵何为兮水中’,亦以自谓也。又曰‘波来迎’、‘鱼媵予’,自伤也。”(《屈原赋注·九歌》
 清·陈沆:“‘圣人出,阴阳和。美人出,游九河。佳人来騑离哉何,驾六飞龙四时和。 君之臣明护不道, 佳人来騑离哉何。 美人哉, 宜天子。 甘星筮,乐甫始,勉美人子含四海。’笺曰:《楚辞·九歌》: ‘与女游兮九河,冲风起兮横波。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盖此诗所本也。”(《诗比兴笺》卷一《铙歌十八曲笺》)
 
 【总案】 九曲黄河,浊浪滚滚,气势浑茫,然又狂暴不羁。古人既向往惊奇它的气派,又担心惧怕它的坏脾气,因此,对它虔诚祈祷、顶礼膜拜,便成为当时盛行的风气,即使黄河未流经其境内的楚国亦不能免。不过楚人(包括作者)毕竟没有亲睹过“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壮观景象,没有领教过黄水肆虐、泛滥成灾的威风,对黄河缺乏具体而明确的印象,所以诗人只能借助于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思, 将笔触集中在早已在民间普遍流传的河伯娶妇的传说上,借祭祀巫师之口,构思了主人公与河伯同游黄河的奇趣,表达了送美女以慰藉河伯狂暴之情的良好愿望。历代论楚辞者对本诗中“女”、 “子”、“美人”等的指代对象有种种不同的解释, 穿凿者有之,深绎者亦有之。正如滔滔黄河,万古不息,带给人们永久的敬仰赞叹,又引起人们反复的思索体味, 这正是本诗的艺术魅力之所在。

(沈时蓉)


河伯 - 民间神文化 - 可可诗词网

河伯

 《庄子·大宗师》:
 冯夷得之,以游大川。( 《释文》引司马彪云: 《清泠传》 曰: 冯夷,华阴潼乡堤首人也。服八石,得水仙,是为河伯,一云以八月庚子浴于河而溺死,一云渡河溺死。)
 《楚辞·天问》:
 帝降夷羿,革孽夏民,胡射夫河伯,而妻彼洛嫔。
 《楚辞·远游》:
 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而舞冯夷。
 《山海经·海内北经》:
 从极之渊,深三百仞,维冰夷恒都焉。冰夷人面,乘两龙。
 郭璞注: 冰夷,冯夷也。《淮南》云: “冯夷得道,以潜大川”。即河伯也。《穆天子传》 所谓 “河伯无夷”者。
 袁珂案: 《楚辞·九歌》 洪兴祖补注引 《抱朴子·释鬼篇》 (今本无) 复云: “冯夷以八月上庚日渡河溺死,天帝署为河伯。” 等等,是皆后起之说,未免芜杂不伦。河伯盖古黄河水神,渊源亦已古矣。战国之世奉祀河伯之风仍有增未已。至 《楚辞·九歌》,乃有 《河伯》 专章之叙写,表现人神恋爱之情况,亦浪荡风流之神。(《天问》)王逸注云: “河伯化为白龙,游于水旁,羿见而射之,眇其左目。河伯上诉天帝,曰: ‘为我杀羿。’ 天帝曰: ‘尔何故得见射?’ 河伯曰:‘我时化为白龙出游。’ 天帝曰:‘使汝深守神灵,羿何从得犯汝?今为虫兽,当为人射,固其宜也,羿何罪欤?’”高诱注 《淮南子·氾论篇》 乃径云: “河伯溺杀人,羿射其左目。” 关于河伯形状,《韩非子·内储说上》 略云: “齐人有谓齐王曰: ‘河伯,大神也,臣请使王遇之。’ 乃为坛场大水之上。有间,大鱼动,因曰: ‘此河伯。’”可见实当是人面鱼身。
 《纬书集成·尚书中候考河命》:
 观于河,有长人,白面鱼身,出曰: “吾河精也。” 呼禹曰: “文命治淫。” 言讫受 (授) 禹河图,言治水之事,乃退入于渊。于是以告曰:“臣见河伯,面长人首鱼身,曰: ‘吾河精。’ 授臣河图。” (注: 以告,告舜也。)
 《纬书集成·龙鱼河图》:
 河姓公名子,夫人姓冯名夷君。河伯姓吕名公子,夫人姓冯名夷。上古圣贤处所记曰: 冯夷者,弘农华阴人也,在潼关提道里住,服八石,得水仙,为河伯。
 《博物志校证》卷七:
 澹台子羽渡河,赍千金之璧于河。河伯欲之,至阳侯波起,两鲛挟船。子羽左掺璧,右操剑,击鲛皆死。既渡,三投璧于河伯,河伯跃而归之,子羽毁而去。
 《古今注》 卷中:
 乌贼一名河伯度事小吏。
 龟一名玄衣督邮。
 鳖一名河伯从事。
 江东谓鼍为河伯使者。
 《神异经·西荒经》:
 西海水上有人乘白马,朱鬣白衣玄冠,从十二童子,驰马西海水上,如飞如风,名曰河伯使者。
 《搜神记》卷四:
 弘农冯夷,华阴潼乡堤首人也。以八月上庚日渡河,溺死。天帝署为河伯。又 《五行书》 曰: “河伯以庚辰日死。不可治船远行,溺没不返。”
 《真灵位业图》:
 太清右位:
 河伯 (是得道之人所补)。
 《酉阳杂俎·前集》卷一四:
 河伯人面,乘两龙,一曰冰夷,一曰冯夷,又曰人面鱼身。《金匮》言,一名冯循 (一作修); 《河图》言,姓吕名夷; 《穆天子传》 言无夷;《淮南子》 言冯迟; 《圣贤记》 言,服八石,得水仙; 《抱朴子》 曰,八月上庚日溺河。
 《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 卷二七引《河东记》:
 韦浦者,自寿州士曹赴选。至阌乡逆旅,方就食,忽有一人前拜曰:“客归元昶,常力鞭辔之任,愿备门下厮养卒。” 浦视之,衣甚垢而神彩爽迈,因谓曰: “尔从何而至?” 对曰: “某早蒙冯六郎职任河中,岁月颇多,给事亦勤,甚见亲任。昨六郎与绛州轩辕四郎同至此,求卞判官买腰带,某给其下丐茶酒,遂有言语相及。六郎谓某有所欺,斥留于此。某佣贱,复少资用,非有符牒,不能越关禁。伏知二十二郎将西去,倘因而获归,为愿足矣。” 浦许之。食毕,乃行十数里,承顺指顾,无不先意,浦极谓得人。次于潼关,主人有稚儿戏于门下,乃见归以手挃其背,稚儿即惊闷绝,食顷不寤。主人曰: “是状为中恶。” 疾呼二娘,久方至。二娘,巫者也。至则以琵琶迎神,欠嚏良久,曰: “三郎至矣。传语主人,此客鬼为祟,吾且录之矣。” 言其状与服色,真归也。又曰: “若以兰汤浴之,此患除矣。” 如言而稚儿立愈。浦见归所为,已恶之,及巫者有说,呼则不至矣。明日又行次赤水西路旁,忽见元昶破弊紫衫,有若负责而顾步甚重,曰: “某不敢以为羞耻,便不见二十二郎。某客鬼也,昨日之事,不敢复言,已见责于华岳神君。巫者所云三郎,即金天也。二十二郎到京,当得本处县令,无足忧也。”浦云: “尔前所说冯六郎等,岂皆人也?” 归曰: “冯六郎名夷,即河伯。轩辕,天子之爱子也。卞判官名和,即昔剒足者也。” 浦曰: “冯何得第六?” 曰: “冯水官也,水成数六耳。”
 《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 卷四七引《师友谈记》:
 东坡云: 郭子仪镇河中日,河甚为患。子仪祷河伯曰: “水患止,当以女奉妻。” 已而河复故道。其女一日无疾而卒,子仪以其骨塑之于庙,至今祀之。
 《云麓漫钞》 卷一○:
 《史记·西门豹传》 说河伯,而《楚辞》 亦有河伯词,则知古祭水神曰河伯。自释氏书入,中土有龙王之说,而河伯无闻矣。
 《酉阳杂俎前集》 卷一四 《诺皋记上》:
 太原郡东有崖山,天旱,土人常烧此山以求雨。俗传崖山神娶河伯女,故河伯见火必降雨救之。今山上多生水草。
 《西溪丛语》 卷下:
 唐 《河侯新祠颂》,秦宗撰,云:河伯,姓冯名夷,字公子,潼乡华阴人也。《章怀传》 注引 《圣贤冢墓记》云: 冯夷,弘农华阴潼乡堤首里人,服食得水仙,为河伯。又引 《龙鱼河图》 云: 河伯,姓吕名公子,夫人姓冯名夷。三说虽异,其实皆无所据。
 《容斋三笔》卷一○ “河伯娶妇”条:
 《史记》 褚先生所书魏文侯时西门豹为邺令,问民所疾苦。长老曰:“吾为河伯即娶,以故贫。” ……予按此事盖出于一时杂传记,疑未必有实。而 《六国表》 秦灵公八年,初以君主妻河。言初者,自此年而始,不知止于何时,注家无说。司马贞 《史记索隐》 乃云: 初以君主妻河,谓初以此年取他女为君主,君主犹公主也,妻河谓嫁之河伯。故魏俗犹为河伯娶妇,盖其遗风。然则此事秦、魏皆有之矣。
 《少室山房笔丛》 卷四○:
 冯夷之为河伯,其说远矣。好奇之士,诪张眩惑,纪载实繁,即特立自信君子,亦但斥言其妄,而未尝不以河伯为水神也。乃余独于 《竹书纪年》 而得其说焉。《纪年》 载: 帝芬十六年,洛伯用与河伯冯夷斗。夫洛与河,国名也,伯爵也。用与冯夷,人名也。谓河伯河神,洛伯洛神耶?夫洛伯能与河伯斗矣,胡用之为神,寥寥后世,而冯夷独盛称耶? 观泄十六年,殷侯以河伯之师伐易,则河伯为诸侯,而冯夷非神鬼昭昭矣。《穆天子传》 河宗柏天为穆王乘副车导之,极于西土而后返。则当时柏天亦造父、奔戎之属,护从穆王者。藉如后世所谓鱼身人首,何以周旋天子之侧哉? 夫 《九歌》 屈氏之寓言,而《秋水》 庄生之幻说,本未尝谓实有,且绝不道冯夷之名。而茂先 《博物》、成式 《酉阳》 从而为说以实之,吾不可以不辨,亦幸而得之 《竹书》 也。
 《历代神仙通鉴》 卷二:
 冰夷一名冯夷,人面蛇身,潼乡堤首人。尝入华阴服八石,得凌波泛水之道。北居阳纡陵门之山,与蜚廉互相讲术。初探从极之渊,深入三百仞,师玄冥大人,学混沌之法。起而见有神鸟吸水洒空,施化为雨水。冰夷乃置食水滨,时时招引,习熟为伴,可置怀袖,名曰商羊。是鸟生于有巢氏,特采雨露之精,能大能小,吸则勃海可枯,施则高原可没。(按:助蚩尤与黄帝作战。)
 于仲秋上庚日死,灵光不昧,上帝署为河伯。
 《日知录》 卷二五:
 《竹书》: 帝芬十六年,洛伯用与河伯冯夷斗。帝泄十六年,殷侯微以河伯之师伐有易,杀其君绵臣。是河伯者,国居河上而命之为伯,如文王之为西伯,而冯夷者其名尔。《楚辞·九歌》 以河伯次东君之后,则以河伯为神。《天问》 “胡羿射夫河伯,而妻彼洛嫔”,王逸 《章句》 以射为实,以妻为梦。其解 《远游》 “令海若舞冯夷”,则曰冯夷水仙人也。是河伯、冯夷皆水神矣。《穆天子传》: 至于阳纡之山,河伯无夷之所都居 (原注:无夷,冯夷也)。《山海经》: 中极之渊,深三百仞,惟冰夷恒都焉。冰夷人面,乘两龙。郭璞注: 冰夷,冯夷也,即河伯也。《庄子》 “冯夷得之以游大川”,司马彪注引 《清泠传》 曰:冯夷,华阴潼乡堤首里人也。服八百石得道为水仙,是为河伯。是以冯夷死而为神,其说怪矣。《龙鱼河图》曰: “河伯姓吕名公子,夫人姓冯为夷。” 以冯夷为河伯之妻,更怪。《楚辞·九歌》 有河伯,而冯夷属海若之下,亦若以为两人。大抵所传各异,而谓河神有夫人者,亦秦人以君主妻河,邺巫为河伯娶妇之类耳。(原注:《淮南子》 “冯夷大丙之御” 注: 二人古之得道能御阴阳者。)
 《魏书》: 高句丽先祖朱蒙,朱蒙母河伯女,为夫余王妻,朱蒙自称为河伯外孙。则河伯又有女有外孙矣。
 《真诰》 载: 有一人旦旦诣河边拜河水,如此十年,河侯、河伯遂与相见,予白璧十双,教以水行不溺法。注曰: 河侯、河伯,故当是两神邪?
 《畏垒笔记》卷三“河伯”条:
 《日知录》 载河伯事详矣,然愚别又有说。李善 《文选注》 引 《青令传》 曰: 河伯姓冯氏,名夷,浴于河而溺死,是为河伯。《太公金匮》 曰:河伯姓冯名修。《裴氏新语》 谓为冯夷。《淮南子》 曰: 冯夷服夷石而水仙。《后汉书》 注引 《圣贤冢墓记》曰: 冯夷,弘农华阴潼乡堤首里人,服八石得水仙,为河伯。又 《鱼龙河图》 曰: 河伯姓吕名公子,夫人姓冯名夷。唐秦宗 《河侯新祠颂》 曰: 河伯姓冯名夷字公子。数说不同,要皆本于屈原 《远游篇》 所谓 “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 也。愚案溺死之事固属诞谬,焉有死而得仙者? 夫人冯夷之说尤为不经。唯庄子谓冯夷得之以游大川,《淮南·原道训》 谓冯夷大丙之御也,乘云车入云霓,高诱注云皆古之得道能御阴阳者,宜为近之,而犹未征也。尝读 《穆天子传》云: 天子至于阳纡之山,河伯无夷之所都居,是维河宗氏。郭璞注: 无夷,冯夷也。《山海经》 云: 冰夷,河四渎之宗,主河者因以为氏。又云: 河宗伯夭逆天子于燕然之山,天子受河宗璧,沉河致河。(具详珍怪之物,言河伯伯夭以为礼,礼天子也。典,礼也。) 乙丑,天子西济河,爰有温谷乐都,河宗氏之所游居。案此则伯夭乃无夷之后河宗氏,实维伯爵,是谓河伯。无夷乃河伯之始封,犹祝融、玄冥之属死而为神者也。其云河宗之子孙蒯伯絮,当是其支系。
 《中国古代神话与史实》:
 又 《说林训》: 鸟有沸波者,河伯为之不潮,畏其诚也。(高诱注:鸟,大鹏也。翱翔水上,扇鱼令出,沸波攫而食之,故河伯深藏于渊,畏其精诚,为不见。)
 按: 河伯本水鸟,畏雕攫食,故深藏于渊。冯夷,河伯名,即水神,以声类求之,当即鸊鷉。”
 《尔雅·释鸟》: “鷉须鸁。郭璞注: “鷉,鸊鷉,似凫而小,膏中莹刀。”
 《方言》 八: 野鸟,其小而好没水中者,南楚之外谓之鸊鷉,大者谓之鹘蹏。
 《本草拾遗》:鸊鷉,水鸟也。如鸠鸭,脚连尾,不能陆行,常在水中,人至即沉,或击之便起。
 初民信万物皆有精灵,鸟高飞,鱼深藏,乃物性之常。鸊鷉以鸟而居水中,反于常情,因生疑惑,遂由幻想而构成水鸟为河伯之神话。至 《龙鱼河图》 诸书所载,以河伯实有其人,乃后起之传说。
 《文选》卷一九曹植《洛神赋》:
 川后静波。(李善注: 川后,河伯也。)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七:
 谓禺强河伯。
 [案] 以河伯为黄河水神,虽始见于 《楚辞》,然实为南北各地区之共同信仰,流行极为广泛。胡应麟、顾炎武据 《竹书纪年》,认为河伯最初是国君之称,以国居河上而命之为伯。按此说法,河伯信仰是由人鬼发展而来。此说欠妥。河伯之伯,与风伯之伯,雷师雨师之师,皆为当时之尊称,民间先有对黄河神之崇拜,然后有河伯之尊称,其起源仍是自然崇拜。从战国以至秦汉,民间对河伯的形象,多认为是白龙或大鱼或人面鱼身,正说明人们初以河伯为自然神,后渐以水中动物或神物为其象征,以后才逐渐人神化,并非一开始即由人鬼信仰转化而来。
 河伯名冯夷 (或作冰夷、无夷),始见于 《庄子》、《楚辞》、《山海经》等。这种传说的来源,不得而知。从《山海经》、《韩非子》 及 《纬书》 的记载来看,冯夷不是河伯完全人神化以后获得的名字,而是在河伯人神化的过程中就已出现的,甚至当河伯处于半人半兽状态时,已有冰夷之名。但河伯有了名字,毕竟说明它已走向人神化。所以 《庄子》、《淮南子》 以冯夷为得道成仙者,后来的 《搜神记》 等书又说冯夷为溺死鬼,由天帝署为河伯,《龙鱼河图》 则说河伯名吕公子,夫人为冯夷。这些不同说法,分别在不同时代,流行于不同地区。
 魏晋以后,道教对民间诸神进行整理,纳入其神仙体系,河伯和五岳神等一样,被视为 “得道之人所补”的仙官。唐时民间传说仍以冯夷为“水官”。( 《河东记》) 唐以后,则如《云麓漫钞》 所言,江河湖海各处水神多为龙王所占据,除了道书、小说(如 《历代神仙通鉴》) 偶或出现以外,河伯在民间信仰中已湮没无闻了。
 又,《文选》 李善注以川后为河伯,《三教源流搜神大全》 以禺强为河伯。然川后实为古代传说中之波神,禺强实为古代传说中之海神,录此聊以备考耳。

楚辞《河伯》翻译|注释|赏析 - 可可诗词网

《河伯》

 
 与女遊兮九河,① 我和你同遊九曲黄河,
 冲风起兮横波。 飓风陡起,吹立一河浪波。
 乘水车兮荷盖, 乘上荷叶为盖的水车,
 驾两龙兮骖螭。② 驾驭四龙,疾如飞梭。
 登昆仑兮四望, 登临昆仑山向四处眺望,
 心飞扬兮浩荡。 我神思飞越如浪涌波行。
 日将暮兮怅忘归, 天色将暮还怅然忘返,
 惟极浦兮寤怀。③ 直到河水尽头才恍若梦醒。
 鱼鳞屋兮龙堂, 鱼鳞编屋棚哟,龙鳞饰为堂,
 紫贝阙兮朱宫,④ 紫贝的楼观哟,珍珠的宫,
 灵何为兮水中? 河伯哟你为何总爱在水中?
 乘白鼋兮逐文鱼, 乘上大白鼋哟,追逐花纹鱼,
 与女遊兮河之渚, 我和你同游水中的洲,
 流澌纷兮将来下。⑤ 流水飞泻哟,全在脚下沸涌!
 子交手兮东行, 你拱手揖别,又乘浪东去,
 送美人兮南浦。 我在南方水滨送你位美女。
 波滔滔兮来迎, 滔滔的浪波都来相迎哟,
 鱼隣隣兮媵予。⑥ 陪嫁的还有欢蹦的群鱼!

 
 【注】 ①女: 即“汝”,河伯。与其同遊者,是装扮成河伯模样以接迎神灵的巫者。全篇皆为巫者独唱。②骖 (can):四匹马驾车,中间两匹称“服”,两旁的称“骖”。此作动词用,即以螭(chi)为骖。螭: 无角龙。③寤怀:寤,醒着; 怀,思。④朱: 一作“珠”; 朱亦通“珠”。⑤流澌: 流水 (闻一多说) ; 纷:读为“汾”,水涌貌。⑥隣隣(ling): 众多貌。媵(ying):古代给人陪嫁的女子。
 
 “河伯”,即“九折注海而流不绝”的滔滔黄河之神。“河者水之伯,上应天汉”, 为“四渎之长”, 故称河伯。 据《山海经》说, 他本名“冰夷” (又称“冯夷”) ,“乘二龙”,住在黄河砥柱处的“中极之渊,阳汗之山”。传说河伯是位不守帝规的放浪之神,常常“化为白龙出游”,终于被大神“夷羿”射瞎了左眼,连妻子“洛嫔” (洛水女神宓妃) 也被霸占了去(见《天问》王逸注)。河伯从此守了“鳏”,脾气就越来越暴,一怒之下便洪水四溢。所以,民间祭祀就有了为河伯“娶妇”的习俗一大概是为了安抚这位鳏夫的失妻之恨吧?
 “河伯”属山川之神,所以在祭祀中也不降临现场。本篇即根据这一特点,构思了迎神巫者追随神灵遨游黄河的情景; 最后,河伯急于“东行”,与巫者“交手”而别; 人们在南方水滨,把为他所娶的“美人”和祭品沉浮于江中,以遥致安抚之情。战国时期,楚墓殉葬之风,已由陶俑取代活人。故此“美人”,当亦为泥制之俑。
 九曲黄河,浊浪滚滚。它的性格是豪放而狂暴不羁的。所以,出现在诗人笔下的迎神景象,开章便带有壮阔雄奇的气派: “与女遊兮九河,冲风起兮横波。乘水车兮荷盖,驾两龙兮骖螭”。那是在黄河中下游,滚滚巨流,忽而化为相距各二百里的九道支流 (即“徒骇、太史、马颊、覆鬴、胡苏、简、洁、钩磬、鬲津”) ,澎湃奔腾。此刻,诗人想象迎神巫者正伴随河伯,向上游急驰。因为是逆流而上,那情景就格外摄魂动魄: 冲天而起的飓风,挟带着如山的巨浪壁立而起,又天崩地裂般四碎而下。主人公则与河伯安坐于荷叶为盖的水车,驾乘四龙,在浪峰间蜿蜿飞驰。这一段描述以静制动,在风狂浪骇之中,展现主人公与河伯遨遊九河的景象,显得何其豪迈而自得。读者不妨想象,那震荡如雷的涛浪,不正是豪爽的神灵刹那间爆发的敞笑化成; 而“冲风”率领的狂澜,不全在河伯的车驾前俯伏听命?
 一张一驰,是富于情韵的艺术表现奥秘所在,诗人屈原无疑是熟谙此道的妙手。惊心动魄的开篇过后,诗中便出现了“登昆仑兮四望”的舒缓飘逸之境。此刻展现在主人公眼底的,该是多么开阔的世界: 云海茫茫,万山皆伏,黄河如丝,飘忽而去——这正是“河源”昆仑山顶的奇观! 主人公因此“心飞扬兮浩荡”,直到暮色四合,还乐而忘返——不仅忘记了邀迎神灵的使命。反而被河伯邀去 “参观”他的宫殿了。“鱼鳞屋兮龙堂”三句,正以缤纷的想象,展现了河伯之居的神奇和富丽: 宫顶由青白的鱼鳞编成,堂上全饰有金色的龙鳞,美丽的紫贝镶嵌着楼观,夜明珠在宫中大放异彩……这美好的景象,顿然使主人公明白,为什么河伯那么喜爱呆在水中了。“灵何为兮水中”,看似问句,实为惊叹之语。这正如陈胜王的乡人,参观了他富丽堂皇的宫殿,不禁惊叹 “夥颐! 涉之为王沈沈者”一样。豪爽好客的河伯意犹未尽,接着又带主人公遨遊河中的洲渚。这遨遊更是充满了奇趣: 主人公骑的是硕大无明的白鼋,水中呢,到处有文彩斑烂的鱼群。一路游去,恰好可以以追逐文鱼为嬉。然后,再躺在洲渚的滩石上,听那沸涌的流水冲刷石岸之声,岂不令人心旷而神怡?
 也许正因为如此,主人公错过了接迎河伯的时机。待到他醒悟过来,神灵却已拱手而别,又驾着一片狂涛滚滚“东行”了。“子交手兮东行”以下,对于主人公邀迎神灵的喜剧来说,已是满怀惆怅之意的尾声; 但从“望祀”河伯的活动来看,却是进入了为神灵“娶妇”的送亲高潮。人们把早已准备好的泥制女俑 (新娘) ,披红戴绿地送入清波 (那当然是坐在花枝结扎的轿中的了) ; 陪伴新娘的,还有欢蹦乱跳的群鱼。一时间,江面上波涛涌来,仿佛是河伯派来迎亲的车驾; “新娘”则在鱼群的簇拥下,渐浮渐远,终于沉没。在群情欢腾的岸上,还传来祭神男女悠长深情的歌唱: “送美人兮南浦,波滔滔兮来迎,鱼隣隣兮媵予”。不知它可能给失去爱妻的河伯,带去温馨的安慰,使他的懊恼狂暴之情,由此得到宁静?
 《河伯》一篇,风格很特殊。它既有《大司命》那样气势宏伟的景象展示,又富于《东君》篇的浪漫想象; 与《湘君》、《湘夫人》的哀婉、清丽不同,显示的是一种色彩明丽的惊奇。诗人生长南国,不知到过黄河没有?从诗中的描绘来看,他对气势浑茫的九曲黄河,无疑充满了向往和惊奇之感。所以,在代为迎神巫者抒发情感时,虽然没有后文《山鬼》篇那样曲折动人的情致,却充满了心驰神往的奇思。

“河伯”的出处、释义和例句 - 元曲典故 - 可可诗词网

河伯

《河伯》出处、释义和例句

【出典】《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又,《史记》卷一百二十六《滑稽列传·西门豹》记魏文侯时,西门豹为邺令,而当地正苦于为河伯娶妇。西门豹用计,智除河伯娶妇陋习。又,参见本书“冯夷”条。

【释义】河伯即江河神、水神,传说他名冯夷。他的名称很多,又可称为“无夷”、“冰夷”。

【例句】①是何人写套书中句,改调潮阳应知去,迎头先做河伯妇。(柯丹邱南戏《荆钗记》第三十一出《见母》〔前腔〕)借用西门豹典故。王十朋哭妻投江枉死。②河伯水宫,那其间怎把人勾唤?(柯丹邱南戏《荆钗记》第三十八出《意旨》〔前腔〕)指钱玉莲投江死,魂应在江河神的水宫之中。③你枉了告玄冥,礼河伯,频叉手。(范康杂剧《陈季卿误上竹叶舟》第三折〔黄钟尾〕)扮成渔父的吕岩对陈说,求河神已是枉然。


古诗名篇《河伯》注释、翻译和赏析 - 可可诗词网

河伯

 
 与女游兮九河,冲风起兮横波。
 乘水车兮荷盖,驾两龙兮骖螭。
 
 登昆仑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
 日将暮兮怅忘归,惟极浦兮寤怀
 鱼鳞屋兮龙堂,紫贝阙兮朱宫,
 灵何为兮水中?
 
 乘白鼋兮逐文鱼,与女游兮河之渚,
 流澌纷兮将来下
 
 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波滔滔兮来迎,鱼鳞鳞兮媵予(11)

 
 
 【释】
 ①本篇是祭黄河之神的诗。
 ②女:同汝。指女巫。九河:相传禹分黄河为九道,叫作徒骇、太史、马颊、覆鬴、胡苏、简、洁、钩磐、鬲津等。
 ③水车:能在水上行走的车。荷盖:以荷叶为车盖。古代用四匹马驾车,两旁的马叫骖。螭(chi吃):无角的龙。骖螭:以两螭为两旁的骖马。加上两龙,正是四马。
 ④惟:思念。寤:觉。怀:念。寤怀:一下子触景生情,思念不止。
 ⑤鱼鳞屋:以鱼鳞为屋。龙堂:以龙鳞为堂,鳞字因上文而省略。
 ⑥阙:宫室的门楼。朱:一作珠。珠宫:以珍珠为宫室。灵:指河伯。
 ⑦流澌:即流水。将:伴随着。下:流下。
 ⑧子:亲昵的第二人称,指河伯,即下文的美人。交手:执手。古人分离时执手话别。
 ⑨浦:水口。
 ⑩滔滔:形容波浪接连不断。
 (11)鳞鳞:形容鱼贯成行,紧密地排列。媵(ying硬),本来指陪嫁的女子,这里作动词用,陪侍、伴随的意思。予:巫自称。
 
 
 【译】
 我和你同游九曲黄河,
 一阵风卷过,
 中流横起
 一道道浪波,
 你呀!河伯,
 乘的是
 能在水面行走的水车,
 车儿的车盖呀,
 是散着香气的芳荷。
 前面是两匹青龙驾辕,
 旁边有两匹无角龙拉车。
 
 登上黄河源头昆仑山呵,
 四处眺望,
 顿时神思飞扬呵,
 视野宽广。
 日色渐渐将暮,我却怅然忘归,
 唯有遥远的河岸
 令我忽生思念怀想。
 那鱼鳞制作的屋呵,
 那龙鳞制作的堂。
 那紫贝制作的门楼,
 那珍珠制作的宫墙。
 河伯君呵,你为什么
 爱生活在水上?
 
 乘着大白龟呵,在水中行,
 追着花纹鱼呵,在浪里走。
 我和你呵,小岛同游,
 黄河水呵,荡着波儿流。
 
 你和我呵,话别执手,
 我送君东行呵,在南边的浦口。
 波涛滚滚呵,前来迎接,
 鱼儿成列呵,一路伴游。
 
 
 【评】
 此诗写黄河,但却未写“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豪放,而是构思了诗人与河伯周游黄河之事。
 清人林云铭:“初吾求之而不遇,继吾遇之而不留。不遇而远望,何等艰阻,何等羡慕;不留而南归,何等寂寞,何等悒怏。虽有许多层折,总是不得于人而求合于神,不得于境内而求合于境外。一片苦衷,惓惓不释,以河为四渎之长,必能默鉴也。”(《楚辞灯》卷二)
河伯

河伯

辞赋名篇。《九歌》第八篇。战国楚屈原作。《楚辞章句》见载。写作背景,详见《九歌》条下。河伯,即黄河之神。楚国在春秋时代并不祭祀黄河神,《左传》哀公六年记载楚昭王有病,卜祝说是黄河神作祟,楚王说:“三代命祀,祭不越望。”因为黄河不在楚国地望之内,所以不祭。到了战国时代,楚的疆域逐渐扩大,势力已达黄河的南边,才开始祭祀黄河之神。河伯是普通名,相传其名叫冯夷,《淮南子·齐俗》说:“冯夷得道,以潜大川,即河伯也。”《穆天子传》说:“天子西征,至于阳纡之山,河伯无夷之所都居。”郭璞《注》:“无夷,冯夷也。”在《九歌》里,所有祭祀的神祇都是楚国专用的名称,只有“河伯”是当时普通之名。本篇歌词虽用于祭祀,但全文未涉及祭祀,也没有对神加以欢娱、礼赞和祈祷;自始至终,写的都是恋爱游乐的爱情生活。郭沫若《屈原赋今译》说:“河神所追求的大概是洛水之神,因为洛水是在黄河之南,下游系往北流,故说:‘送美人兮南浦,波滔滔兮来迎。’”又说:“女,当指洛水的女神,我了解为男性的河神与女性的洛神讲恋爱。”可知本篇是河伯和洛神的恋曲。本篇对黄河的泛滥、龙宫的豪华富丽、水族的簇挤成群,都有很生动细致的描写,可看作是后来山水赋、宫殿赋之滥觞。

☚ 净业赋   河东赋 ☛

河伯

河伯

或作冰夷、无夷、冯夷、冯迟、冯修、洛灵、川后等。辞赋神话人物。屈原《九歌》有《河伯》。屈原《天问》:“胡射夫河伯,而妻彼洛嫔?”王逸注:“传曰:‘河伯化为白龙,游于水旁,羿见射之,眇其左目。”《楚辞·远游》:“令海若舞冯夷。”王逸注:“冯夷,水仙也。《淮南》言:‘冯夷得道,以潜于大川’也。”洪兴祖补注:“冯夷,河伯也。”王褒《九怀》:“河伯兮开门,迎余兮欢欣。”河伯之名,郭璞《江赋》作“冰夷”,谢惠连《雪赋》、张衡《思玄赋》作“冯夷”,枚乘《七发》注引《淮南子》作“冯迟”,曹植《洛神赋》作“洛灵”、“川后”(均见《文选》),而《史记·封禅书》张守节《正义》注引《太公金匮》作“冯修”。凡此种种,实则均为河神冯夷一名的演变,故朱熹说:“旧说以为冯夷,其言荒诞,不可稽考,今阙之。大率谓黄河之神耳。”《楚辞集注》)

☚ 炎帝   宓妃 ☛

河伯

(1次) 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河神之名。据传说,羿将河伯的眼睛射瞎。 胡䠶夫~《天》
另见[大河][九河]

河伯hé bó

❶黄河之神。《天问》:“胡射夫河伯,而妻彼雒嫔?”金开诚校注:“河伯,黄河之神。”王逸注:“《传》曰:河伯化为白龙,游于水旁,羿见射之,眇其左目。河伯上诉天帝,曰: 为我杀羿。天帝曰: 尔何故得见射? 河伯曰:我时化为白龙出游。天帝曰:使汝深守神灵,羿何以得犯? 汝今为虫兽,当为人所射,固其宜也,羿何罪欤?”
❷《楚辞》篇名。屈原作。《九歌》之一篇。本篇是祭祀黄河之神的乐歌。描写祭者想象中与河神接触共游,登昆仑山,又入其水中之宫,见诸怪奇,然后辞去。有的学者认为描写了河伯的爱情故事。

古代名物 > 神異類 > 神怪部 > 神 > 河伯
河伯  hébó

神話傳說中的黄河之神。其說始見於先秦。《莊子·秋水》:“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爲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於北海。”陸德明釋文:“河伯,姓馮,名夷,一名冰夷,一名馮遲……一云: 姓吕,名公子,馮夷是公子之妻。”郭慶藩集釋:“《淮南·齊俗訓》‘馮夷得道以潛大川’許注:馮夷,河伯也,華陰潼鄉隄首里人,服八石,得水仙。”《楚辭·天問》:“帝降夷羿,革孽夏民,胡射夫河伯,而妻彼雒嬪?”《史記·滑稽列傳》:“魏文侯時,西門豹爲鄴令。豹往到鄴,會長老,問之民所疾苦,長老曰:‘苦爲河伯娶婦,以故貧。’”張守節正義:“河伯,華陰潼鄉人,姓馮氏,名夷。浴於河中而溺死,遂爲河伯也。”參見本類“馮夷”。

河伯

(明·蕭雲從《離騷圖》)

河伯

传说中的河神。《庄子·秋水》:“于是焉~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地神

地神

只(方只;后只;皇只;地只;顺只;黄只;皇地只) 土(土官;土神;土地神) 社(社神;社鬼;社公;社长) 阴神 地母 地媪 富妪 富媪 神媪 媪神 灵媪 青牛妪
土地神的神主:社主
道路之神:道神 祖神
迷信传说中守护城邑的神:城隍
地方的城隍神:社伯
水神:玄冥 波神
水神名:天吴
河神:河伯 河公 川后
神话传说中劈开华山的河神:巨灵
灶神:灶(灶王;灶爷;灶界;灶王爷)
灶神名:壤子
龙神:龙王 龙爷 龙公 龙君 海神
海神名:天妃
护门之神:门神 门主 门尉 户尉 神荼 郁垒
花神:花仙
厕神:紫姑
厕神名:钱义

☚ 女神   天神 ☛

河伯

朝鲜族古代神话里的龙王。相传河伯得知天帝之子解慕漱与他的女儿柳花定情,便用法术和解慕漱比试,结果失败,不得已将女儿嫁给解慕漱。婚后解慕漱独自飞回天宫。河伯一怒之下,将女儿责罚,谪居优渤水中。神话中的河伯,是一个维护古代宗法制度的长者的形象。

河伯

神话人物。黄河之神。名冯夷、冰夷。淹死后封为水神,曾化为白龙,被后羿射瞎左眼。曾为帮助禹治水而献地图。参阅《庄子》等。

《河伯》

楚辞体诗。作者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楚人。中国最早的大诗人。楚辞的奠基者和代表作家,其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九歌》是屈原根据民间祭歌而加工创作的一组共十一首抒情诗篇,此诗为其中第八首,是祭祀黄河神的。河伯即黄河神。祭祀时,由男巫扮河伯,女巫扮其恋人,在男女二巫互舞对唱中表达彼此的爱慕之情。全诗即对唱的歌词。
诗的前八句为男巫所唱,表现河神邀其恋人坐着以荷叶为篷、在水中走的龙驾的车。先同游“九河”(即黄河中游、下游),乘风破浪;再共登昆仑,心旷神畅,忽在流连忘返中,发觉天色已晚,才想起返回“极浦”(即黄河神的家)。接三句为女巫所唱,表现河神的恋人对其居处的赞美:那是一座鱼鳞筑成的屋、龙鳞筑成的堂、紫贝筑成的门楼、红珠筑成的宫殿般水中仙境。再接三句又为男巫所唱,表现河神与其恋人将别,同到河中沙洲,观看解冻的冰块纷纷流过。末四句又为女巫所唱,表现河神恋人的告别,先感谢他执手相送,直到南浦;再叮咛他后会有期,如约相迎。诗中充满美丽的想像、曲折的情节、生动的描述,而于字里行间则显示出黄河源远流长、奔腾浩荡的雄伟气势。

河伯he bo

river god

河伯

《楚辞·九歌》之一。河伯,黄河之神,传说姓冯名夷。《庄子·秋水》:“河伯欣然自喜。”褚少孙补《史记·滑稽列传》载有“河伯娶妇”事。《天问》:“胡射夫河伯,而妻彼雒嫔?”但《史记·楚世家》:“河为祟,大夫请祷,昭王曰:‘自吾先王受封,望不过江汉,而河非所获罪也’。止不许。”因此楚人祀河,大约是楚人向北方发展的结果,或为战国时普遍流行的风气所致。刘永济《屈赋通笺》认为“河伯之说,本远古相传神话,奉而祀之者,不必定河水流域之人。况楚地当屈子时,已及河之南境,祀河伯非必不可之事。正不必执春秋时楚昭王之言为疑也。”本篇为祀河神的祭歌。

河伯

亦称冯夷、冰夷、无夷。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黄河水神。从昆仑而来,人面鱼身。《九歌》载其“乘水车兮荷盖,驾两龙兮骖螭”。因渡河淹死,被天地封为水神。上古、三代备受崇拜和祭祀。曾化为白龙出游,招致黄河泛滥,被后羿射杀左眼,受到惩罚。《龙鱼河图》:“河(伯)姓公名子(或云姓吕名公子),夫人姓冯名夷君。”后被道教纳入神谱,加以尊崇。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8:0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