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诗经·谷风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诗经·谷风习习谷风,① 暴风吹得哗啦啦, 以阴以雨。 乌云满天雨又下。 黽勉同心, ② 勉力同心过日子, 不宜有怒。 不该动辄把怒发! 采葑采菲,③ 拔那萝卜拔蔓菁, 无以下体。④ 不单要叶更要根。 德音莫违,⑤ 过去恩情莫忘记, 及尔同死。 同你到死不变心! 行道迟迟,⑥ 被弃出门步子慢, 中心有违。⑦ 心里又怨又留恋! 不远伊迩, 你走几步不远送, 薄送我畿。⑧ 只送我到大门边, 谁谓荼苦?⑨ 谁说苦菜味儿苦? 其甘如荠,⑩ 比我痛苦如荠甜! 宴尔新昏,(11) 新婚快乐迷着你, 如兄如弟。 如兄如弟相爱怜。 泾以渭浊, 比了渭水泾水浑, 湜湜其沚。(12) 泾水停流也会清。 宴尔新昏, 快乐新婚迷着你, 不我屑以。(13) 不屑再近我这人。 毋逝我梁, 不要去我捕鱼梁, 毋发我笱。(14) 不要开我养鱼筐。 我躬不阅,(15) 我身尚且不相容, 遑恤我后。(16) 难顾此后日子长。 就其深矣, 过渡碰到河水深, 方之舟之, 用筏用舟往前撑。 就其浅矣, 过渡碰到河水浅, 泳之游之。 下水游泳往前行。 何有何亡,(17) 家里东西无和有, 黽勉求之。 不惜辛苦去寻求。 凡民有丧,(18) 邻里若有灾和难, 匍匐救之。(19) 走着爬着也去救。 不我能慉,(20) 对我你已不再爱, 反以我为。(21) 反当仇人来看待。 既阻我德, 我的善意你拒绝, 贾用不售。(22) 好比货物没处卖。 昔育恐育鞠,(23) 从前惊恐又困穷, 及尔颠覆。(24) 颠沛流离你我同。 既生既育, 如今生活好过了, 比予于毒! 厌我看我象毒虫! 我有旨蓄,(25) 我醃咸菜存一甕, 亦以御冬。 留到寒天好过冬。 宴尔新昏, 快乐新婚迷着你, 以我御穷。 用我积蓄挡贫穷。 有洸有溃,(26) 对我咆哮大发怒, 既诒我肄。(27) 全家活路逼我做。 不念昔者, 从前恩情全不念, 伊余来塈!(28) 也曾相爱在一处! 【注】 本篇是一个贫民的妻子,遭受丈夫遗弃自诉不幸的诗篇。诗载《邶风》,事是卫国的事。据考: 邶、鄘、卫 三国,同在一地,即太行山之东,故三国之诗,相与同风。所以《诗序》云: “《谷风》,刺夫妇失道也。卫人化其上,淫于新昏而弃其旧室,夫妇离绝,国俗伤败焉。”《序》说包括两点: 一是刺夫妇失道; 二是卫人化其上,国俗伤败 。前一点从诗内容可以得到答复,因诗内容是刺丈夫有了新欢而休弃妻子,即《孔疏》所说“此指刺夫,接其妇不以礼,非谓夫妇并刺也。”后一点是卫君曾有丑行,上行下效,形成风气。史实是卫宣公先通父妾,后强占儿媳,又杀害儿子。事见《新台》,《二子乘舟》等篇的讽刺。详载桓六年《左傅》、《史记·卫世家》及《新序·节士篇》等。在男尊女卑的古代社会中,丈夫虐待、遗弃妻子的事很多。卫宣公既有兽行,国俗伤败,所以《诗序》才有“卫人化其上”的话,后世学者,一般同意此说。 它是一篇长篇叙事诗,共六章,以妻子语气作第一人称写。首章追写初婚时心愿; 次章写被遗弃; 三章写被弃原因; 四章言己本有才德;五章写丈夫忘恩负义,以德为仇; 末章写自己受到虐待,丈夫忘了从前的恩情。 诗先以风雨交加的天气,烘托家庭中夫妇失和的阴森气氛,也比喻丈夫的暴怒形象。接着妻子细诉衷情: “夫妻应同心过活,不该动辄发气。好比拔蔓菁和萝卜,要叶不要根是不对的。过去两人间的誓言切莫忘记,我愿和你同生共死! ”谁知妻子终于被休了。她伤心说: “当我走出家门时,心里十分痛苦,不忍离去,一步步地慢慢往外走,可你并不远送,一心想着新人,只送到大门边就回去了! 这时我内心的痛苦真比苦菜还苦!你可知道?泾水和渭水一比,显得更浊,比起新人,我自然老丑,但从前也曾年轻过来。如今你既恋着新人,不屑亲近我,就不要去我捕鱼梁,不要打开我鱼篓。其实,我连自身也难见容,那能去忧虑以后的事! ”这些话表现出她临行时痛心而又矛盾的心情。她又回忆当初在家时: “不论碰到什么困难,都全力以赴地去谋求解决,好比渡河: 水深就划船过去; 水浅就游泳前行。不管家中有这没那,我总是尽力去寻找。邻里如遭急难,那怕爬行也去救助。可是今天你不爱我,把我当仇人; 拒绝我的好意,又当我做卖不出的货物,从前也曾和我同甘共苦,过那惊恐贫困的日子,如今生活好过了,竟看我如毒虫一般,我醃好准备过冬的咸菜,你撵了我,却用我的积貯来挡你们的贫穷。你却对我那么凶暴,又打又骂,辛苦事要我一人去做,并不念当初夫妻相好你只爱我一人时候的恩情”,这番伤心话,一唱三叹! 无限悲哀,使人同情之心,油然而生。 以上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但诗人不仅只是叙述,还运用描写、比喻排比和对比等手法。通过这样的写法,两个人物,形象都很鲜明: 从有了新欢对妻子仇恨到遗弃,可以看出,丈夫是个喜新厌旧、薄情寡义,性情粗暴,可以共患难,不能同安乐的人物; 妻子却是持家勤苦,甘守贫困,又急公好义,乐于助人,虽倾诉自己的不幸而不出之以诋毁的善良形象。诗人取材于实事和运用艺术手法刻划两个典型人物,所以特别感人。其中内心刻画如“行道迟迟,中心有违”。谁谓荼苦,其甘如荠”等,写离家时徘徊不忍去的心情。环境烘托如开始两句。又有细节描写如“不远伊迩,薄送我畿”,“我有旨蓄,亦以御冬”等,写家庭琐事以加深被弃的苦滋味。 其次还有譬喻,首两句是烘托也是比喻,其他除末章外,每章都有。用泾渭以及葑菲、毒虫、卖货等作比,面极广泛而又生动贴切。对比如夫妻二人的温良与暴戾,丈夫对旧室和新婚的憎、爱,都是很好的对比,再如泾渭浊清,涉水深浅,“昔育恐育鞫”四句的今昔情况等都是。用了对比,苦乐愈加深化,是非愈加鲜明。四章全章用“之”字组成复比排句,句法显得整齐优美。 此外,故事有头有尾,结构完整,但不是顺次叙述而是先明结果;中间追述前情,末了总结丈夫的无情无义,结语更抒发出无限哀思! 文笔曲折委婉,富有生活气息。情节错综有致。对薄倖的丈夫,作了无情的揭露; 对不幸的妻子,赋予无限的同情,读了使人对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更加憎恶。 诗既有鲜明的主题,完整的组织结构,又有人物形象及细节等描写,还用比喻对比等手法,可以说这是后世写作长篇叙事诗歌和小说等不可缺少的要素。又妇女被虐待、遗弃的事,不止在周代,几千年来的封建思想,多使妇女遭受这种厄运。所以从思想上说,它是一篇具有典型性的作品,为人们提出了男女应该平等,婚姻应该自由的重大社会问题; 从艺术手法上看,它取材真实,风格朴质,语言生动,取譬广泛,情节完整,所以是思想性、艺术性兼美的现实主义佳作; 也是后世长篇叙事诗歌以及小说等文学作品的先导。 诗经·谷风
【注】 全诗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方式和比兴手法,在沉郁悲痛的气氛中,女主人公倾述了对能共患难,却不能共安乐的丈夫的怨恨和谴责,充分展示了春秋时期妇女社会地位的低下和心灵的痛苦。 头两章因风因雨起兴,既是对生活环境的现实的观照,也是对生事艰难的象征性描写。“维风及雨”、“维风及颓”,什么风雨没有经历过,什么困难没有见识过。过去那种雨暴风狂的苦难日子,曾经给他们带来过多少不安和恐惧。但苦难也使他们更加相亲相爱,相互支持,相互勉励。他们在“将恐将惧”中患难与共,风雨同舟,深深地沉浸在爱的暖流中,分享着伟大的爱的赐予。“维予与汝”,“真予于怀”,正是他们这对贫贱夫妻风雨飘摇同舟共济的高度概括和真实写照。这是爱情的胜利,也是爱情的颂歌。但是,正当他们经过奋斗,摆脱困难,从失意中走出来,开始过着安定、富裕的生活时,女主人公却被丈夫无情地抛弃了。一个幸福的家庭就这样被背信弃义的丈夫瓦解了。这对勤劳、善良、正直的女主人公是多么的不公平呵? 末章女主人公从哀怨中站了起来,对忘恩负义的丈夫进行道义上的谴责。 在经历了多少困难折曲,暴雨狂风之后, 那依然故我的嵬嵬高山,仿佛正是女主人公特殊心态的外化,她正好借助这嵬嵬高山的巨大形象来展示自己矢志不二的崇高精神和坚贞不屈的伟大人格。和这嵬嵬高山相比,“无草不死,无木不萎”。春去秋来,万物凋零,没有什么荣华富贵没有尽头,人的生命也不过此如。那个记小过而忘大德的人,那个朝三暮四,负义忘恩,可共患难而不可共安乐的人,还有什么值得她留恋的呢? 从全诗看,音调是由徐缓逐渐转为昂扬,情绪亦由低沉凄婉逐渐变为高亢激越。一、二章在特定的风雨交加的氛围中咏唱,如泣如诉的倾吐,使读者对弃妇的悲惨命运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和深切的同情。而末章则展示了弃妇情绪转变,思想的觉醒和人格的升华,使读者同女主人公一起从沉郁中走了出来,感到精神的振奋。因为真正遭到世人“遗弃”的,是那个能共患难而不能共安乐的卑鄙小人,而我们的女主人公却在不幸的命运中获得了自我意识的觉醒,自我价值的确认。因此这首诗不仅在题材上具有时代性,同时在思想上具有进步性。这种既怨且怒的弃妇诗,在《诗经》中是不多见的,此诗正是其中的佼佼者。因此,它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我国民歌的第二个高峰——汉乐府中,我们从《白头吟》等名篇,又看到了《谷风》的回响和发展。这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只要男尊女卑的社会习俗不根除,只要物质的嗜欲仍在腐蚀人们的灵魂,则这样的长恨之歌还将唱下去。因此,这首古老的悲歌到今天仍没有失去它的现实意义,仍能激起当代读者的共鸣。此外,我们从这首诗中也可以看出古代妇女自我意识觉醒的过程,因此,可以说这首诗表现妇女从自卑到自重再到自强的人格发展三部曲。 《诗经》·《谷风》习习谷风,山谷中大风飒飒作响, 以阴以雨。阴云满天雨水流淌。 黾勉同心,本应共同努力心心相印, 不宜有怒。不该如此发怒把人损伤。 采葑采菲,采来蔓菁和萝卜, 无以下体。却将根茎全抛光。 德音莫违,不要背弃往日的誓言, 及尔同死。与你生死相依两不忘。 行道迟迟,踏上去路的脚步迟缓踉跄, 中心有违。心中充满了凄楚惆怅。 不远伊迩,只求近送几步不求远, 薄送我畿。哪知仅送我到门旁。 谁谓荼苦,谁说荼菜味苦难下咽, 其甘如荠。我吃来却像荠菜甜又香。 宴尔新昏,你们快乐地新结姻缘, 如兄如弟。亲密得就像兄弟一样。 泾以渭浊,泾水因渭水流入而变浊, 湜湜其沚。水底却清澈如故明晃晃。 宴尔新昏,你们快乐地新结姻缘, 不我屑以。不要把我来诽谤。 毋逝我梁,别到我修筑的鱼坝去, 毋发我笱。也别碰我编织的捕鱼筐。 我躬不阅,我的自身还不能见容, 遑恤我后。又怎能顾及我去后的情况。 就其深矣,就像到了深深的河流, 方之舟之;用木筏或小船过渡来往; 就其浅矣,好比到了浅浅的溪水, 泳之游之。便浮着游着来到岸上。 何有何亡,往日家中有什么没什么, 黾勉求之。我都为你尽心地操持奔忙。 凡民有丧,凡是邻居有了难事, 匍匐救之。就是爬着也要前去相帮。 不我能慉,你不能体怜我也就算了, 反以我为雠。反把我当作仇敌孽障。 既阻我德,拒绝了我的一片好心, 贾用不售。就像货物无法脱手交账。 昔育恐育鞫,以往生活在忧虑和贫苦中, 及尔颠覆。与你一起患难同当。 既生既育,如今家境有了好转, 比予于毒。你却把我当成毒物祸殃。 我有旨蓄,我准备好美味的菜食贮藏, 亦以御冬。为了度过冬季的匮乏时光。 宴尔新昏,你们快乐地新结姻缘, 以我御穷。却用我的积蓄把贫穷抵挡。 有洸有溃,粗声恶气地拳脚相加, 既诒我肄。还把苦活狠压在我肩上。 不念昔者,全不顾惜当初的情意, 伊余来塈。“唯我是爱”真像空梦一场。 作为一个社会问题,丈夫因境遇变化或用情不专而遗弃结发之妻,在《诗经》这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中已多有反映,《卫风·氓》是一篇,这首《邶风·谷风》又是一篇。同样是用弃妇的口吻陈述被弃的痛苦,与《氓》相比,《谷风》中的女子在性格上不如前者决绝果断,因此在回忆往事和述说情怀时怨而不怒,使人读后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之感,然而在艺术风格上,则更能体现被孔子称道的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 从全诗的叙说来看,这位女子的丈夫原来也是贫穷的农民,只是由于婚后两人的共同努力,尤其是年轻妻子的辛劳操持,才使日子慢慢好过了起来。但是这种生活状况的改善,反倒成了丈夫遗弃她的基因。这个负心汉不但不顾念患难中的糟糠之妻,相反却喜新厌旧,把她当作仇人,有意寻隙找岔,动辄拳脚相加,最后终于在迎亲再婚之日,将她赶出了家门。诗中的弃妇就是在这种情形下,如泣如诉地倾吐了心中的满腔冤屈。 这首诗在抒情方面最可注意的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选取了最能令人心碎的时刻,使用对比的手法,凸现了丈夫的无情和自己被弃的凄凉。这个时刻就是新人进门和旧人离家,对于一个用情专一、为美好生活献出了一切的女子来说,没有比这一刻更让人哀怨欲绝的了。诗由此切入,非常巧妙地抓住了反映这一出人生悲剧的最佳契机,从而为整首诗的抒情展开提供了基础。而一方面“宴尔新昏,如兄如弟”的热闹和亲密,另一方面“不远伊迩,薄送我畿”的绝情和冷淡,形成了一种高度鲜明的对比,更突出了被弃之人的无比愁苦,那种典型的哀怨气氛被渲染得十分浓烈。 其次是借用生动的比喻言事表情,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全诗共分六章,每章都有含蓄不尽的妙喻。如第一章入手便以大风和阴雨,来表现丈夫的经常无故发怒;以采来蔓菁萝卜的根茎被弃,来暗示他丢了根本,视宝为废。这主要用于言事。第二章则转用食荼如荠、以苦为甜,来反衬人物在见了丈夫新婚时内心的苦涩程度,远在荼菜的苦味之上。这又是主要用于表情。另如第三章的“泾以渭浊,湜湜其沚”,是用泾水因渭水流入表面变浊、其底仍清,来比喻自己尽管被丈夫指责却依然不改初衷的清白;第四章以河深舟渡、水浅泳渡,喻写以往生活不论有何困难,都能想方设法予以解决;第五章用“贾用不售”比丈夫的嫌弃、“比予于毒”喻对己的憎恶;第六章又把自己往日的辛劳比作御冬的“旨蓄”,将丈夫的虐待喻为湍急咆哮的水流。这些比喻取喻浅近,无不切合被喻情事的特征,大大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最后,作品的一唱三叹、反复吟诵,也是表现弃妇烦乱心绪和一片痴情的一大特色。从首章的“黾勉同心,不宜有怒”、“德音莫违,及尔同死”,到二章的“行道迟迟,中心有违”,从三章的“毋逝我梁,毋发我笱”,到四、五章的前后对比,再到六章的“不念昔者,伊余来塈”,在反复的述写和表白中,淋漓尽致地展示了弃妇沉溺于往事旧情而无法自拔的复杂心理。顺着这一感情脉络的延伸展开,循环往复,人们更能接近和触摸这个古代女子的善良和多情的心,更能感受到被弃带给她的精神创痛。至于作品在二、三、六章中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宴尔新昏”的句子,又在断续错杂的回忆和抒情中,突出和强调了丈夫背信弃义对她产生的强烈刺激,她无法忍受眼前出现的这一现实,更不能以平常之心来接受这一现实,所以反复咏之,以示铭心刻骨,难以忽忘。 由此可见,这首诗在抒写弃妇哀怨方面是很有特色的。它的出现,表明古代妇女在爱情和婚姻生活中,很早就处在弱者的地位,充当着以男子为中心的社会的牺牲品,她们的命运是值得同情的。尽管作品没有直接对负情男子作明确的谴责,但最初的信誓旦旦和最终的弃如脱靴,仍为此作了有力的点示,具有深刻的警世作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