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诗经·葛覃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诗经》·《葛覃》

葛之覃兮,葛藤多柔长,

施于中谷,蔓延山谷中,

维叶萋萋。叶儿真茂盛。

黄鸟于飞,黄雀轻轻飞,

集于灌木,栖息灌木上,

其鸣喈喈。喈喈啭欢声。

葛之覃兮,葛藤多柔长,

施于中谷,蔓延山谷中,

维叶莫莫。叶儿真清鲜。

是刈是濩,割来煮泡后,

为为绤,织成粗细布,

服之无斁。穿试百不厌。

言告师氏,轻声告保姆,

言告言归。思归情牵缠。

薄污我私,洗罢贴身衣,

薄澣我衣。又忙洗外衫。

害澣害否,何洗何不洗?

归宁父母。早归父母安。

人们常爱用“多义性”来解说诗意,这其实并不准确。“诗言志,歌永言”(《尚书·尧典》)。当诗人作诗以抒写情志之时,其表达意向应该是明确的,不可能存在迥然不同的多种含义。但是,诗人用以表达情志的词语,却往往是多义的。倘若在诗之上下文中,那多种含义均可贯通,说诗者就很难判断,究竟何义为作者所欲表达的“原意”了。为了不至过于武断,人们只好承认: 那首诗本有着“多种含义”。

我们对于《葛覃》,遇到的也正是这样一个难题。这首诗的主旨,全在末章点示的“归宁父母”一句。然而“归”在古代,既可指称女子之出嫁,如《桃夭》的“之子于归”;又可指称出嫁女子的回返娘家,如《左传·庄公二十七年》记“冬,杞伯姬来,归宁也”。所以,《毛诗序》定此诗为赞美“后妃”出嫁前“志在女功之事,躬俭节用,服澣濯之衣,尊敬师傅”的美德,其出嫁可以“安父母,化天下以妇道也”;而今人余冠英等则以为,这是抒写一贵族女子准备归宁(回娘家)之情的诗。两者对主旨的判断相去甚远,但在诗意上又均可圆通。我们究竟取“出嫁”说好呢,还是“回娘家”说好?也实在无法与作诗人对证,只能让读者自己去体味了。

不管抒情主人公是待嫁女还是新嫁娘,她此刻正处在喜悦而急切的期盼之中却毫无疑问。诗分三章,展出的是跳跃相接的三幅画境。首章似乎无人,眼间只见一派清碧如染的葛藤,蔓延在幽静的山谷;然而这幽静的清碧,又立即为一阵“喈喈”的鸣啭打破,抬眼一看,原来是美丽的黄雀,在灌木丛上啁哳。不过这“无人”的境界,毕竟只是种错觉,因为你忘记了,在那绿葛、黄雀背后,不分明有一位喜悦的女主人公,在那里顾盼、聆听?二章终于让女主人公走进了诗行,但那身影却是飘忽的: 你刚看到她弯腰“刈”藤的情景,转眼间又见她在家中“濩”葛、织作了。于是那萋萋满谷的葛藤,又幻化成一匹匹飘拂的葛布;而我们的女主人公,则已在铜镜前披着这“绤”,正喜滋滋试身呢!那一句“服之无斁”,又透露着辛勤劳作后的多少快慰和自豪?三章的境界却又一变,诗行中多了位慈祥的“师氏”。她似乎在倾听,又似乎在指点,因为她的女主人,此刻正央求她告知急需澣洗的衣物。“害澣?害否?归宁父母”——那便是情急的女主人公,带着羞涩和抑制不住的喜悦,终于向师氏透露的内心秘密。这秘密无疑也被读者偷听到了,于是你恍然大悟,不禁莞尔而笑: 站立在你面前的女主人公,原来是这样一位急切待“归”(出嫁或回娘家)的新人!那么前两章的似断似续,山谷中葛藤、黄雀的美好春景,和“刈濩”、织作的繁忙劳动,就不仅传达着女主人公期盼中的喜悦,而且表现着一种熟习女工、勤劳能干的自夸自赞了。这样的女子,无论是嫁到夫家还是回返娘家,都是足以令夫家爱怜并带给父母莫大安慰的。

在中国的传统中,对女子的要求从来是严苛的。所谓“妇德、妇言、妇功、妇容”,便是古代的男子世界所强加给女子必须习练的“妇教”。其要在于规定女子必须“贞顺”、“婉媚”和勤于丝麻织作之劳,老老实实做男子的附庸和婢妾,若非如此,便不配为人之妇。本诗所表现的,便正是一位“待归”女子勤于“妇功”的情景。她的勤勉和劳苦,固然已被“归宁父母”的自豪和喜悦所消解。但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是否还能从这份自豪和喜悦中,体味到一些连女主人公自己也未意识到的,那种曲从妇教、取悦父母夫婿的无奈和悲哀呢?


诗经·葛覃 翻译|注释|鉴赏 - 可可诗词网

诗经·葛覃

 
 葛之覃兮,① 长长的葛藤,
 施于中谷,② 山沟沟里延伸,
 维叶萋萋。③ 叶儿密密层层。
 黄鸟于飞,④ 黄雀飞飞成群,
 集于灌木, 聚集在灌木林,
 其鸣喈喈⑤。 叽叽呱呱不停。
 
 葛之覃兮, 长长的葛藤,
 施于中谷, 山沟沟里蔓延,
 维叶莫莫。⑥ 叶儿阴阴一片。
 是刈是濩,⑦ 葛藤割来煮过,
 为絺为绤,⑧ 织成粗布细布,
 服之无斁。⑨ 穿起来舒舒服服。
 
 言告师氏,⑩ 告诉我的姆,
 言告言归。 我告了假要走娘家。
 薄污我私,(11) 洗洗我的内衣,
 薄澣我衣。(12) 洗洗我的外褂。
 害澣害否,(13) 该洗的是啥,甭洗的是啥?
 归宁父母。(14) 我就要回家看我爹妈。

 

(余冠英译)


 
 【注】 ①葛: 多年生蔓草,纤维可织布。覃 (tan):延长。②施(yi) : 蔓延。③维: 发语词。萋萋: 茂盛貌。④黄鸟: 黄莺,或黄雀。⑤喈喈 (jie) : 鸟鸣声。⑥莫莫: 义同 “萋萋”。⑦濩 (huo) : 煮。⑧絺 (chi) : 细葛布。绤(xi) : 粗葛布。⑨斁 (yi) : 厌。⑩言: 语助词。师氏:姆, 女管家。(11)薄: 语助词。 污: 去污。 私: 内衣。(12)澣(huan) : 浣。(13)害: 通 “曷”,何。(14)宁: 慰安。
 
 此诗诗意,《诗序》认为是 “后妃在父母家,则志在于女功之事; 躬俭节用,服澣濯之衣; 尊敬师傅; 则可以归安父母。” 比较牵强。今人或认为是 “一个贵族女子准备归宁的事” (如余冠英) ,或以为是 “女仆工作完毕,告假回家探望父母” (如袁愈荌)。后说颇巧,然就“归宁”一辞在后世约定俗成的用法,及诗意本身看,仍以解为出嫁后的女子准备回娘家较妥。全诗表现的是婚后女子就要回家见爹妈的喜悦心情,极富生活情趣。归宁喜悦,溢于全诗,而三章表现各各不同。
 这种喜悦心情在首章,是通过兴义或情景自然流露的。诗以“葛覃”(长长的葛藤) 起兴。不仅如方玉润所说“因归宁而澣衣,因澣衣而念絺绤,因絺绤而想葛之初生” (《诗经原始》) ,同时须知诗经中以树木起兴者多有关乡里之思和福禄观念,而以葛起兴者特与婚恋有关(如《周南·樛木》、《王风·采葛》、《唐风·葛生》等,后世诗中 “兔丝附女萝”、“兔丝附蓬麻”的比兴亦属此类) 。此诗“葛之覃兮,施于中谷”亦有取义,当象征女子的出嫁,而“维叶萋萋”,“维叶莫莫”的盛景,则意味婚后生活的和谐 (尤《桃夭》之“其叶蓁蓁”) 。“黄鸟” 三句亦属兴语,而以鸟起兴,其本原与怀念祖先及父母相关 (详赵沛霖 《兴的起源》) 。以赋视之,群鸟呼晴,则属乐景,与将和家人团聚的快乐心情是融洽的。
 二章重复前章“葛覃”的兴语,由治葛为服的联想,说到各色衣服的称心。 仍是心情愉快的表现。 三章通过将告假归宁之事说给姆,及换洗内外衣裳,准备动身的情景,写出一种愉悦而兴奋的归心。“害澣害否”一句,“害” (曷)字郑笺训为“何者”,即“何所当见澣乎,何所当否乎? ”与下句“归宁父母”衔接松脱。细玩味之,当为抒情主人公自为问答语气,“害”或应训“为何”,翻译为: “为什么浣衣?” “为什么不! ”于此逼出末句,乃为“归宁父母”故也。
 “归宁父母”一句为全诗结穴。而整首诗写法是逐层渲染愉悦的气氛,及于准备归宁的情事,先设悬念,最后点题、点眼。手法上很有特色。诗经多数篇章为两句一韵或一 (意)群; 此诗前两章均三句一群,采用隔韵,与第三章异。音情上由舒徐而促迫,形式内容结合极好 唐诗也有类似音节,然已先见于此矣。
 *在《周礼·地官》中“师氏”为官名,又常见西周全文。故有人认为诗中女主人公为“师氏” 家中贱婢,可备一说。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3: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