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诗经·著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诗经》·《著》

俟我于著乎而,等我就在屏风前哟,

充耳以素乎而,帽垂丝带在耳边哟,

尚之以琼华乎而。加上美玉多明艳哟。

俟我于庭乎而,等我就在庭院里哟,

充耳以青乎而,帽垂丝带在耳际哟,

尚之以琼莹乎而。加上美玉多华丽哟。

俟我于堂乎而,等我就在厅堂上哟,

充耳以黄乎而,帽垂丝带在耳旁哟,

尚之以琼英乎而。加上美玉多漂亮哟。

本篇《毛诗序》、郑玄笺皆以为是刺诗,孔颖达疏申述云:“作《著》诗者,刺时也。所以刺之者,时不亲迎,故陈亲迎之礼以刺之也。”姚际恒不以为然,他说:“此本言亲迎,必欲反之为刺,何居?……此女子于归见婿亲迎之诗,今不可知其为何人,观充耳以琼玉,则亦贵人矣。”(《诗经通论》)姚说可取。揣摩诗意,此当是女子回想出嫁时夫婿迎亲情景的。据《仪礼·士昏礼》,新郎到女家迎亲,新娘上车后,新郎得亲自驾车,轮转三周,再交给车手驾御,而自己则另乘车先行至自家门口等候,然后按照规定以次将新娘引进洞房。本诗把这一古老的结婚仪式写得饶有情趣。

全诗三章九句,皆从新娘眼中所见来写,戴君恩《读诗臆评》谓其“句法奇怪”,吴闿生《诗义会通》引旧评称其“句法奇峭”。奇峭在哪里?就在于九句诗中全不用主语,而且突如其来。这一独特的句法,恰切而传神地表现了新娘此时的心理活动。当她紧随着迎亲车辆踏进婆家大门的那一刻,其热闹的场面是可想而知的,在场的左邻右舍、亲朋好友,谁不想一睹新娘的风采,然而新娘对着这稠密涌动的人丛,似乎漠不关心,视而不见,映进她眼帘的唯有恭候在屏风前的夫婿——俟我于著,少女的腼腆,使她羞于说出“他”字,但从“俟我”二字却能品味出她对他的绵绵情意和感受到的幸福。下两句更妙在见物不见人。从新娘的心理揣测,她的注意力本来全集中在新郎身上,多么想把新郎端详一番,然而在这众目睽睽之下,她怎敢抬头仔细瞧呢?实际上,她只是低头用眼角瞟了一下,全没看清他的脸庞,所见到的只是他帽檐垂下的彩色的“充耳”和发光的玉瑱。这两句极普通的叙述语,放在这一特定的人物身上,在这特殊的时刻和环境中,便觉得妙趣横生、余味无穷了,给人以丰富联想和审美的愉悦。

这首诗风格与《还》相近,也是三章全用赋体,句句用韵,六言、七言交错,但每句用“乎而”双语气词收句,又与《还》每句用常见的“兮”字收句不同,使全诗音节轻缓,读来有余音袅袅的感觉。在章法上它与《诗经》中的典型篇章是那么不一样,而又别具韵味,无怪乎清代学者牛运震要称它是“别调隽体”(《诗志》)。


诗经·著 翻译|注释|鉴赏 - 可可诗词网

诗经·著

 
 俟我于著乎而,① 等我在照墙外哟,
 充耳以素乎而,② 耳边挂着白丝球连丝带哟,
 尚之以琼华乎而。③ 加上的美玉放光彩哟。
 
 俟我于庭乎而, 等我在院里头哟,
 充耳以青乎而, 耳边挂着青丝带悬丝球哟,
 尚之以琼莹乎而。 加上的美玉光溜溜哟。
 
 俟我于堂乎而, 等我在厅堂上哟,
 充耳以黄乎而, 耳边挂着黄丝带垂丝纩哟,
 尚之以琼英乎而。 加上的美玉光灿灿哟。

 
 【注】①著: 大门与照墙之间的地方,古制照墙在大门内。乎而: 语尾助词。②充耳: 古代男子在帽两侧用紞(dan细丝带)悬纩 (kuang小丝球) 以作装饰,因其正当耳边,所以叫 “充耳”。素、青、黄是“紞” 与 “纩” 的颜色。③尚: 加。琼: 美玉,指系在“纩”下的瑱(tian),圆形。华、莹、英 (借作瑛) 都是形容瑱的光采,换字为了押韵。
 
 这首是女子回想出嫁时夫婿迎亲的诗。据《仪礼·士昏礼》: 新郎先至女家迎亲,待新娘上车后,新郎先行至自家门前等候,然后按照规定的路线把新娘引入洞房。本篇饶有情趣地反映了这一古老的结婚仪式。
 这首诗是从新娘的眼里来写的,全诗三章,九句,全没有主语,句法极为奇峭,这正传神地反映出新娘此时此地的心理活动。当她随着迎亲的行列踏入婆家的那一刻,场面无疑是十分热闹的,在场的亲朋好友,左邻右舍,谁不想抢先一睹新娘的月貌花容,然而面对这攒动的人丛,她似乎对什么也没有注意,她唯一看到的是等候在大门与照墙间的夫婿——“俟我于著”,少女的羞涩与靦覥,使她没有把“他”字说出来,但是从“俟我”两个字中,却能品味出她这时为“他”在恭候自己而充满着幸福感的喜悦,也隐约感到她蕴藏在心底的对他绵绵的情意。下两句更妙在见物不见人,本来新娘的注意力全在新郎身上,她多么迫切地想把他端详一番,然而当着那么多生人的面,她羞得连头也不敢抬起来,在那紧张的一刹那,也许她只瞟了新郎一眼,以致连他脸面都没有完全看清楚,而映入她眼帘的只是他那帽侧垂下的漂亮的“充耳”和发光的“玉瑱” ——“充耳以素”、“尚之以琼华”。这两句极普通的描述语,放在这一特定的环境之中,这一特定的人物身上,便显得妙趣横生了,能给人以联想和美的享受,有余味无穷之感。
 这首诗三章分别用著、庭、堂,正是循着新郎偕同新娘入家门后的次第来写的; 素、青、黄则是编织“充耳””的丝的三种颜色,三章分别说,只是为了押韵的关系,旧说以为是分言士、卿大夫、人君的亲迎之礼或是夏、殷、周三代亲迎之礼,本是无稽之谈,近人多不取。《诗序》认为本诗主旨是讽刺不亲迎的,不知讽刺之意从何而来,不值一驳。
 这首诗风格与《还》相近,也是句句用韵: 首章著、素、华为韵; 次章庭、青、莹为韵; 第三章堂、黄、英为韵,六言七言相错,并插入虚字,用 “乎而”双语气词收句,音节显得轻缓而优美,读来有余音袅袅的感觉。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9:3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