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礼泉县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礼泉县咸阳市辖县。位于咸阳市中部,北抵泾河,东与泾阳县隔河相望,东南至秦都区,西与兴平县相连,西到乾县,西北与永寿县为邻。南北长53公里,东西宽32公里。面积101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84.73万亩。地处渭河黄土台原,泾河右岸,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北部为原梁沟壑区,海拔700米以上; 南部原面平坦,海拔410—700米之间。主要山峰有五峰山、瓦庙山、亮凤楼山、西青山、朝阳山。其中五峰山最高,海拔1647米。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96℃,年积温4239℃,10月均温-1.9℃,7月均温26.7℃。日照2188小时。降水量537毫米。无霜期219天。南北气候差异较大,北部丘陵地区夏短而凉,冬长而冷。主要河流有泾河、泔河、小河、泥河4条河流。泾河从县境东北边界流过,境内流程52公里,平均流量6.2立方米/秒。泔河从西北由乾县流入县境,向东汇入泾河,境内流程30.1公里,平均流量0.2立方米/秒,流域面积687.4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67.6%。小河、泥河流量均很小。全县常住人口40.57万,其中农业人口38.48万人。境内居民汉族占99%以上,还有少量的蒙、回、壮、土家等少数民族。辖城关、赵镇、史德、阡东、南坊5个镇,药王洞、裴寨、骏马、西张堡、北屯、烟霞、新畤、昭陵、烽火、建陵、东庄、叱干、相虎、北牌、石潭15个乡,633个自然村。县政府驻城关镇。因境内有北周醴泉宫,故名。这里夏商属雍州。周是京畿之地。秦置谷口邑,西汉置县。东汉建武六年(30)入池阳县。北魏始光中期分池阳置宁夷县,县治在原谷口城。西魏大统元年(535)在宁夷县置宁夷郡,将宁夷县一分为二,县南置新畤县,县北置甘泉县。北周改宁夷郡为秦郡,将新畤、甘泉两县合并为宁夷县。隋开元十八年(598)改宁夷县为醴泉县。唐武德年间,废醴泉县设温秀县和好畤县。唐贞观十年(636)在今赵镇乡一带置醴泉县。唐文明元年(684)分醴泉县西部入奉天。宋时,醴泉县治在今骏马乡旧县村。明洪武二年(1369)县治迁今址。1949年5月20日县城解放,归咸阳专员公署。1953年1月划归宝鸡专员公署。1956年9月由省直辖。1958年12月并入乾县。1961年恢复县制,重归咸阳地区。1983年咸阳地区改为咸阳市,遂由市辖。1964年经国务院批准,将醴泉的“醴”改为“礼”。境内的文物古迹以唐代为主。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在县城北22公里处的九嵕山上,海拔1168米。陵园周长60公里,面积30万亩,已发现墓冢185座。陵墓两旁的6匹石雕骏马名扬海内外,名曰“昭陵六骏”。其中两匹1914年被盗运美国,藏于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唐肃宗李亨的建陵,在县城北15公里的武将山上,是目前关中石雕最多、最完整的一座唐陵。李𪟟墓在县城东北18公里的烟霞新村。墓为三个相邻的大冢,象征阴山、铁山和乌德鞬山,以表彰李𪟟破突厥、薛延陀之功。另外,还有李靖、尉迟敬德、魏征等唐代大臣的墓地。该县历史名人和知名人士主要有戊戌变法运动中很有建树的帝党人物宋伯鲁;1928年渭华暴动的领导者之一王授金;礼泉县党组织创建人、县游击队司令员秋步月烈士,全国劳动模范王保京,民间歌谣艺人李登峰。境内植物资源以农作物和林木为主。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油菜、蔬菜等,林木有泡桐、刺槐和苹果、梨、柿子、葡萄树等。主要树种有刺槐、杨树、桐树和果树,有防护林10多万亩,林网、渠旁和其他林30万亩,果林近14万亩,活立木蓄积量133万立方米。动物以家畜家禽为主,主要有牛、马、驴、骡、猪、羊、鸡等,其中“秦川牛”、“关中驴”最为驰名。矿藏主要有石火石,储量约96.8亿吨。还有铁矿,品位较低。草场资源19.9万亩,主要为灌木草丛类草场。全县年自产径流和过境客水19.2亿立方米,出境量为19.5069亿立方米,可控水量2748万立方米。该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基地县之一和第二批优质商品粮基地县。境内有中、小型水库7座,总库容1240万立方米;塘库126座,总库容492.7万立方米;各类渠道2200多公里;抽水站300多处;机井913眼。水利设施面积达5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53万亩,水利化程度为51%。全县有大、中、小型拖拉机4700多辆,农机装备总动力13.3万马力,机耕面积达到90%。优越的水利化和机械化条件,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稳步发展。1990年粮食播种面积94.47万亩,总产21万多吨,人均539.5公斤,提供商品粮5万吨,商品油菜1415吨。大家畜存栏3.09万头,猪6.62万头,羊1.25万只,家禽62.8万只,年产肉类2800吨,商品率为98%;产奶790吨。商品率为94%。该县盛产苹果。1985年“秦冠”苹果获部优产品称号,1989年“秦冠”、“红富士”苹果又获部优产品称号。1990年全县苹果面积12.25万亩,产量5万多吨,产值6000余万元。按1980年不变价计,农业总产值为1.46亿元。全县有县办企业29户,职工2200多人,以机械、建材、制药、农产品加工等行业为主,总产值1.62亿元。县水泥厂生产的425号硅酸盐水泥被评为省优产品。有乡镇企业10785户,固定资产8300多万元,总产值2.34亿元。峰火村二十世纪50年代就以科学种田,粮棉高产全国闻名,近年来村办企业也有了长足发展。袁家村是二十世纪70年代由穷变富的典型,村办企业在全省以至全国都有一定的知名度。此外,境内还有6户省、市属企业。境内公路纵横交错,除西(安)兰(州)公路穿境而过外,还有13条柏油路通往邻近各县和20个乡镇,全县通车里程总长688公里,每个乡镇通班车。共有汽车1421辆,其中载货汽车875辆,年货运量102.1万吨,客运量125.13万人次。有邮电局 (所)12个,邮路总长1490多公里。市内电话交换机容量400门,农村电话交换20处。乡乡通电话,村村通邮路,年邮电业务量65万元。报刊发行269万份。全县有商业服务网点4300多个,集市10个,从业人员8500多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34亿元,其中集市贸易成交额2885多万元。全县有教师进修学校1所;职业中学1所;普通中学50所,教职工1930多人,在校学生2.12万名;小学442所,教职工2570多人,在校学生5.24万名。全县有获得专业技术职称任职资格的科技人员4831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59人,具有中级称职的799人。全县有卫生机构34个,村级卫生室432个,医务人员675名,病床523张。全县有秦腔剧团1个,影、剧院6座。业余体校1所,文化馆、博物馆、体育场各1座。1990年全县财政收入1887.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34.8元。 礼泉县金龟寺塔 礼泉县 礼泉县liquɑnxiɑn咸阳市辖县,在市域西北部,县城距市区31公里。面积1018平方公里。辖11镇、4乡、448个行政村。人口45.8万(其中非农业人口5.3万)。秦代置谷口县。东汉废为云阳县地。三国魏、晋为池阳县地。北魏太延元年(435),置宁夷县。西魏大统四年(538),在县城置宁夷郡,县南部置新畴县、北部置甘泉县。北周明帝二年(558),新畴、甘泉两县并入宁夷县。隋开皇十八年(598),改宁夷县为醴泉县,以地有醴泉得名。唐武德元年(618),分县境东部置温秀县,以境内有温宿(秀)岭得名;贞观元年(627),温秀县并入醴泉县。1964年9月,改“醴”为“礼”。1983年10月起,属咸阳市管辖。县城面积10平方公里。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铁矿、石灰岩、白云岩、大理石、矿泉水等。已初步形成以建材、医药、化工、机械、果品包装、果粮深加工为主的工业格局,近年来引进的汇源果汁厂、通达果汁厂、烽火国华电子有限公司、集源商贸有限公司为县域经济发展增加了活力。栽植秦冠、富士等优质苹果40万亩,已成为全国闻名的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县。特产小河梨、庄河御石榴、山底大梅杏和“软香酥”、“心特软”。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18.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29元。312国道过境。古迹有唐昭陵、建陵和已发掘的韦贵妃墓、长乐公主墓,昭陵博物馆是陕西省重点旅游地之一。弦板腔皮影戏为当地独特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历史名人有清末戊戌变法陕西维新派代表人物宋伯鲁、革命烈士王授金。 礼泉县政区图 ☚ 礼泉县汽车客运站 礼泉驿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