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诗经·终风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诗经·终风终风且暴,① 既刮风,又旋成风暴, 顾我则笑。 他却望着我嘻嘻地笑。 谑浪笑敖,② 他嘲弄、放浪、嬉笑、耍闹, 中心是悼。 使我的心中忧伤烦恼。 终风且霾, 既刮风,又满天阴霾, 惠然肯来。③ 他顺从地答应要来。 莫往莫来, 我不去找他,他便又不来, 悠悠我思。 引起我长久的思怀。 终风且曀, 既刮风,又阴云密布 不日有曀。 没多久,天阴得更苦。 寤言不寐, 我说着梦话,从盹睡中醒来, 愿言则嚏。④ 思念他啊,愿他喷嚏不住。 曀曀其阴, 昏暗不明的阴天里, 虺虺其雷。⑤ 响起咴咴作响的轻雷。 寤言不寐, 我说着梦话,从盹睡中醒来, 愿言则怀。 思念他啊,愿他醒悟能悔改。 (鲍昌译,略有改动。) 【注】 这是一首相当成熟的抒情诗,作者系女性。诗人用精细的笔触,表现了恋爱中女子矛盾复杂的心理状态。 前两章写所爱恋的男子的态度和自己爱怨交加的感受。 看来,那是一个倜傥潇洒的男子。他对女子是有一定情意的,“顾我则笑”。而这种异性间追求的情意一旦为女子所接受,她立刻热烈地在感情上加以回报。正因为爱得真切、爱得深沉,所以她尊重对方,也要求对方尊重自己。然而,事实并不是她理想的那样。那男子又有轻佻放浪的一面,当他与女子熟悉之后,他的言行举止很为轻浮放纵,不知分寸和节制。这种侮慢的态度使得女子非常惊讶和窘迫,内心深感失望和懊丧。 事情还不止于此。那男子看来有情,又似无意。他在双方情热时痛快地答应了下一次的约会,过后又并没有认真地放在心上。深情的女子焦虑不安,只好又急切地去寻找他。而他呢,只有在女子去寻找他之后,方始前来赴约。可见,恋爱的主动权竟完全操纵在他的手里,他的情意既不炽热,也并不专一。 痴心的女子对这样的恋爱对象当然是不会感到满意的,奈何她早已深深地陷入情网而难以自拔。即使清楚地看到了对方的种种不是,却仍然渴望着与对方相会,否则无法排解自己对他的思念。 后两章写自己对情人的相思之苦和企望情人真心爱自己的心愿。这种刻骨铭心的相思,正表现了女子对爱情的坚贞; 这种痴情不移的期待,正表现了女子心地的纯朴。诗人写自己朝思暮想、休息不好,经常处在似睡非睡、似梦非梦的状态之中,又往往因为说梦话而惊醒过来。然而,清醒之后感受到的滋味并不比睡梦中的好:说梦话还比较自由,醒来后却要考虑周围环境和自己的身份、地位,因此只能理智地控制自己,欲说还休。她无由面述自己的思念,却希望情人能够知道; 她盼望情人不停地打喷嚏,从而想到自己、理解自己真挚的爱心。(“打喷嚏,有人想”是民间很早就有的说法。翟灏《通俗编》云: “苏轼《元日》诗: ‘晓来频嚏为何人’?康进之《负荆曲》: ‘打嚏耳朵热,一定有人说’! ”钱钟书先生在《宋诗选注》中写道: “诗人也有写自己打嚏喷因而人家在想念的,也有写自己不打嚏喷因而怨人家不想念的。梅尧臣在诗里就写自己出外思家,希望他那位少年美貌的夫人在闺中因此大打嚏喷”。由此可见《终风》 “愿言则嚏”句影响之深。) 她不仅完全原谅了情人的粗暴无礼,而且还由衷地期望自己的一片痴情终于能感化情人,使之幡然悟悔。 诗章及此结束了,但读者却被引入了无限的遐想之中,我们既为女子的忠贞爱情所感动,又不免为她今后的结局能否美满而担忧。 那么,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我们以为大约是某个贵族女子,理由是这首诗的内容和形式与《诗经》中其他质朴的民间情歌相比,有着较大的区别。《诗序》以为是卫国庄姜所作,不妥。对此,崔述《读风偶识》述之甚详。 此诗感情细腻而有起伏,笔触精微而有变化,文字优美,音韵协调。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诗人用风暴、阴霾、雷声起兴,形象鲜明,递进有序,极好地表达了诗人的怨怼和思念之苦,达到了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由此不难体会到中国古代诗歌中触物起情的表现手法。 公元前六、七百年左右,古希腊出现了女诗人萨福,她的诗以表现女性炽热的感情和复杂的心理变化而著称,在世界文学史上有崇高的地位。与此同时,东方的中国产生了《诗经》的众多表现女性心理的作品。拿《终风》与萨福的作品相比较,略无逊色之处。 《诗经》·《终风》终风且暴,狂风迅疾猛吹到, 顾我则笑。见我他就嘻嘻笑。 谑浪笑敖,调戏放肆真胡闹, 中心是悼。心中惊惧好烦恼。 终风且霾,狂风席卷扬尘埃, 惠然肯来。是否他肯顺心来。 莫往莫来,别后不来难相聚, 悠悠我思。思绪悠悠令我哀。 终风且曀,狂风遮天又蔽地, 不日有曀。不见太阳黑漆漆。 寤言不寐,长夜醒着难入睡, 愿言则疐。想他不住打喷嚏。 曀曀其阴,天色阴沉黯无光, 虺虺其雷。雷声轰隆开始响。 寤言不寐,长夜醒着难入睡, 愿言则怀。但愿他能将我想。 关于本诗的主旨,《毛诗序》说:“《终风》,卫庄姜伤己也。遭州吁之暴,见侮慢而不能正也。”认为是庄姜遭庄公宠妾之子州吁的欺侮而作。朱熹《诗集传》说:“庄公之为人狂荡暴疾,庄姜盖不忍斥言之,故但以终风且暴为比。”认为庄姜受丈夫卫庄公欺侮而作。其实,这是写一位妇女被丈夫玩弄嘲笑后遭弃的诗,当出自民间歌谣,与庄姜无关。 诗共四章。以女子的口吻,写她因丈夫的肆意调戏而悲凄,但丈夫离开后,她又转恨为念,忧其不来;夜深难寐,希望丈夫悔悟能同样也想念她。其感情一转再转,把那种既恨又恋,既知无望又难以割舍的矛盾心理真实地传达出来了。 第一章写欢娱,是从男女双方来写。“谑浪笑敖”,《鲁诗》曰:“谑,戏谑也。浪,意萌也。笑,心乐也。敖,意舒也。”连用四个动词来摹写男方的纵情粗暴,立意于当时的欢娱。“中心是悼”,悼,担心忧惧的意思,是女方担心将来的被弃,着意于将来的忧惧。 第二章承“悼”来写女子被弃后的心情。“惠然肯来”,疑惑语气中不无女子的盼望;“莫往莫来”,肯定回答中尽是女子的绝望。“悠悠我思”转出二层情思,在结构上也转出下面二章。 第三、第四章表现“思”的程度之深。“寤言不寐”,是直接来写,“愿言则疐”、“愿言则怀”则是女子设想男子是否想她,是曲折来写。而归结到男子,又与第一章写男子欢娱照应。全诗结构自然而有法度。 诗各章都采用“比”的表现手法。陈启源指出其比喻的特点:“篇中取喻非一,曰终风曰暴,曰霾曰曀,曰阴曰雷,其昏惑乱常,狂易失心之态,难与一朝居”(《毛诗稽古编》)。因比而兴,诗中展示出狂风疾走、尘土飞扬、日月无光、雷声隐隐等悚人心悸的画面,衬托出女主人公悲惨的命运,有强烈的艺术震撼力。这在古代爱情婚姻题材的诗歌中是别具一格的。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