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诗本义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诗本义

诗本义

一名《毛诗本义》。诗经学专著。十六卷。北宋欧阳修撰。包括本义说解一百十四篇(卷一至卷十二);一义解二十篇、取舍义十二篇(卷十三);时世论、本末论、豳问、鲁问、序问(卷十四);统解(卷十五)等部分。郑氏诗谱补亡及诗图总序附于卷末(实即卷十六)。本义说解为此书的主体,二论三问则属专题讨论,这些最能窥见作者诗学的基本观点。本义说解多议毛、郑之失。欧阳修在《诗统解序》中提出“予欲志郑氏之妄,益毛氏之疏略而不至者,合之于经”。作者早年定下的著书宗旨,颇能坚持始终。对于《诗序》,他是崇信的,在本义说解中,议及序言失当的仅《螽斯》、《兔罝》等十篇,而评诋毛郑之失者则随处可见。例如《召南·甘棠》篇“本义”云:“毛、郑皆谓蔽芾小貌,失诗义矣。蔽,能蔽风日,俾人舍其下也。芾,茂盛貌,蔽芾,乃大树之茂盛者也。”《齐风·东方之日》“本义”云:“以诗文考之,日月非喻君臣,毛郑固皆失之矣。”《周颂·有客》:“有客有客,亦白其马”,“本义”认为“亦”为语助,“亦白其马”,只是说有客乘白马而已。指斥毛、郑所释“亦周也”、“亦武庚也”皆“妄自为说”。二论三问集中表现了论诗见解。《本末论》把对诗义的解说,归纳为诗人之意、圣人之志、太师之职、讲师之业四类,并区分本末。主张学者应以诗人之意与圣人之志为本,太师之职与讲师之业为末。读诗最重要的是要求得诗人之意,也就是诗的本义,至于太师之职、经师之业即或不去谈它,也无关紧要。他把诗人之意与经师之业分别开来,对那些妄自为说的经师,加以贬抑,是非常卓越的见解。至于他认为《诗经》中具有体现“圣人之志”的教义,认为美刺是诗人作诗的动机和目的,则是错误的,不可取的。《时世论》指出旧时所定作诗时世的矛盾与零乱,指出《诗序》、《诗谱》论述的不当。欧阳修经过考核,认定《关雎》、《鹿鸣》皆周衰之诗,认定《周颂·昊天有成命》、《周颂·噫嘻》皆康王以后诗,认定《周颂·执竞》为昭王以后诗,都是非常可取的见解。《豳问》对于郑玄将《七月》诗八章,分为风、雅、颂三体,提出质疑;《鲁问》对于《鲁颂》盛称鲁僖公的武功,提出质疑;《序问》对子夏作序,表示了否定的意见,大都中肯。惟在《序问》中肯定《毛诗》诸序与《孟子》说诗多合,则是错误的,因为《诗序》晚出,序中多附会和引用先秦典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自唐以来,说诗者莫敢议毛、郑,虽老师宿儒,亦谨守小序,至宋而新义日增,旧说几废,推原所始,实发于修。”欧阳修的《诗本义》主要为纠正毛郑之失而作,论及的仅《诗经》中的一部分而非通论全书,理论未成体系,又多尊信《诗序》之说,因而书中难免瑕瑜互见。虽然如此,欧阳修论诗的见解,对整个宋代的《诗经》研究,仍然起着广泛、深远的影响,对苏辙、郑樵、朱熹更起着直接的启迪作用。《诗本义》有《四库全书》本。《通志堂经解》本,系据钱遵王宋刊本复刊,较佳。

☚ 毛诗指说   诗辨妄 ☛
诗本义

诗本义

北宋欧阳修撰。全书十六卷,对《诗经》诸篇先以“论曰”为题,畅言前人之说,然后以“本义曰”表明作者对各诗主旨的看法。又以时世论、本末论以及豳、鲁、序三问阐述对个别诗篇及诗序的看法,书后并附《诗图总序》及《亡郑谱》以助对《诗经》的理解。伴随着北宋初期政治上的革新运动,表现在思想上即要求用新的义疏来阐释汉唐以来的诸经文本,《诗本义》即是第一部对《诗经》研究史上的《诗序》、《毛传》、《郑笺》进行大胆批评的著作。欧阳修自述“于《诗》常以《序》为证”,及“以其源流所自得圣人之旨多”之故,但并不全遵《诗序》,遇其“有小失”,便“随而正之”,并强调“惟《周南》、《召南》失者颇多”。对于毛、郑二家之说,既不妄加非议,又务求《诗经》本义,吸收其正确观点,纠正不足之处,并言“毛、郑之失患于自信其学而曲遂其说也”,对二家诗说进行了大胆指摘。这种对《诗序》、《毛传》以及《郑笺》敢于非议、指出其缺点的做法,动摇了《诗经》学上的汉学地位,为进一步探求《诗经》诸篇的本义,起了开拓作用。

☚ 毛诗正义   诗集传 ☛

诗本义

十六卷。附《郑氏诗谱补亡》一卷。欧阳修(1007—1072)撰。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历任滁州太守、参知政事、兵部尚书等职。因批评朝政、参预革新,屡遭贬谪。晚年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对青苗法表示异议。于熙宁四年(1071)六月,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居颍州,卒谥文忠。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他诗、词、赋,文俱佳,而以文的成就最高,影响最大,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论文主张明道取实,大力提倡简而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北宋诸大家王安石、曾巩、苏洵父子等均出其门下,他的文风还一直影响到元、明、清各代。在诗学理论上,他在《梅圣俞诗集序》中,提出了“诗穷而后工”的论点,对当时和后代的诗歌创作也产生过很大的影响。他的《六一诗话》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话,以漫谈方式评叙诗歌,成为一种论诗的新形式。此外,在经学、史学、金石学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建树。他的著作较多,除 《诗本义》外,还有 《新五代史》、《集古录》等,参加修撰《新唐书》,后人辑有《欧阳文忠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欧阳修认为汉学《诗经》学疏略谬妄,为求《诗经》本旨与义理,写出《诗本义》一书,又称《毛诗本义》,全书共一百十四篇,另有《统解》八篇,《时世》、《本末》二论,《豳》、《鲁》、《序》三问。卷末附有《郑氏诗谱补亡》一卷,《诗图总序》一卷。说诗部分一般一诗一题,性质相近的数诗一题。每题下分《论曰》和《本义》两部分(部分的只有《论曰》)。《论曰》带有杂论性质,主要内容在于驳毛、郑的错误。《本义》主要在于串释篇义,进行通解。《时世论》主要是研究“二南”的时代。《本末论》主要是就诗人作意、太师之职、圣人之志和经师之业等问题论学习《诗经》应得本通末。可以看出,这是一部综合性的《诗经》研究专著。《诗本义》的最大成就在于动摇了统治《诗经》达千年之久的尊序体系。他指出: “《诗序》非子夏所作”,“《序》之所述乃非诗人作诗之本意,是太师编《诗》假设之义也。毛、郑遂执《序》意以解诗,是以太师假设之义解诗人之本义,宜其失之远矣”(《诗本义》卷一)。欧氏是开疑序之风,并影响宋一代学术风气的第一人。以往的经生大多不懂文学,只好采用以史比附的方法,欧阳修开始有意地用文学的眼光来研究,他认为诗是言情的,因此训释诗歌也应“以人情求之” ( 《诗本义·出车》)。他解释《诗经》不再局限于字句本身,而是联系上下文,甚至联系《诗经》时代进行训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他“其所训释,往往得诗人本志”,是符合实际的。郑玄说诗主毛,兼取“三家”诗说,有它好的一面,然而在资料的运用上确有过滥的地方,迷信谶纬,喜为怪说,欧阳修也是第一个对这种作法进行批评的人。由于受了诗教的影响,使欧阳修在说诗中暴露了许多不足之处,他主观上想摆脱毛、郑的影响,而又陷入其中不能自拔。每当他对诗义无法自圆其说时,往往借助于“美刺”说诗,他否认“爱情诗”的存在,并为之曲解,该书附录的《郑氏诗谱补亡》,对已佚的《诗谱》辑佚有一定的功绩,对诗作的年代考证也多主观臆测。现存版本有《四部丛刊》本、《通志堂经解》本,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文渊阁 《四库全书》影印本。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6: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