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诗意现实主义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诗意现实主义

诗意现实主义poetique realisme

本世纪30年代出现在法国的一个电影学派。受法国自然主义文学和左拉创作的影响,继承法国电影前辈齐卡、费雅德或德吕克的传统,吸收雷内·克莱尔和让·维果的某些经验。影片强调反映现实,表现社会风尚与时代气息。他们着眼于普通人,表现凡人小事、日常生活、时尚与社会,作品素朴、清新、简洁,常以一种不可抗拒的命运隐喻社会力量或阶级势力的存在,含有一种淡淡的哀愁,因而具有一种全新的艺术魅力。其重要代表人物有让·雷诺阿、马赛尔·卡尔内、米利昂·杜维威尔、雅克·费代尔、雅克·贝盖尔、让·格莱米永等。
30年代初的法国电影业因百代—纳当公司和高蒙—法兰哥—奥培尔公司的相继倒闭而陷于危机,译制的外国片与质量平庸的国产片充斥影坛。
这一时期,雷内·克莱尔摄制了三部杰出的短片《百万法朗》(1931)、《自由属于我们》(1931)、《七月十四日》(1932)。在这三部结构严谨而完美的作品中,他借用喜剧的讽刺手法对社会进行批判。这位卓别林的热烈崇拜者,以法国式的幽默对当时的种种社会问题给予深刻揭露和巧妙有力的抨击。影片给濒死的法国电影注入了新的生命,他本人也被奉为“诗意现实主义”的大师与创立者之一。
诗意现实主义的另一开创者让·维果是法国先锋派末期的电影导演,力作《尼斯的景象》深受吉加·维尔托夫的影响。这部纪录片将尼斯上流社会那些懒洋洋的享受着阳光的寄生者们与尼斯旧城中贫民窟的穷人相对照,具有强烈的社会讽刺意味。他的另外两部作品《零分操行》(1933)与《驳船阿特朗特号》(1934),其诗意的抒情格调与揭露性的现实主义手法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境界。
1934年,让·维果不幸因病早逝,克莱尔离开法国。当时受这两位人物影响,曾出现过几部成功的作品,如让·雷诺阿的《娼妇》(1931),格莱米永的《小丽丝》(1930),但电影史学家认为,诗意现实主义学派的真正形成始自1935年让·雷诺阿的《托尼》。
雷诺阿在《托尼》中,触及法国外籍工人的问题,描写了工人生活。影片格调崇高而简洁,成为法国电影中现实主义佳作之一。它以真实的笔调与印象画派的完美造型手法,描绘了法国社会。这部影片与费代尔的《米摩尔公寓》(1935)成为法国电影真正复兴的转折点。
此后,雷诺阿和杜维威尔又相继拍出《朗基先生的犯罪》(1936)和《同心协力》(1936),表现了工人的团结和力量及其为争取自己的权力进行的斗争。
作为诗意现实主义最重要的代表人物,让·雷诺阿在这一时期制作了他的不朽名作《大幻灭》(1937)与《游戏的规则》(1939)。影片充分显示了他的惊人才华,以优美抒情的写实笔法表现了阶级偏见超越民族情感、社会各阶级不得混同等深刻的社会学主题。这两部影片构成了诗意现实主义的顶峰,并成为雷诺阿本人的顶峰之作。
约在同一时期,被称之为双套马车的马赛尔·卡尔内和雅克·普莱卫,拍出了生活气息浓郁的《雾码头》(1938)与心理片《太阳升起》(1939)。马赛尔·卡尔内导演的一系列影片,对白多为普莱卫所写,他们在合作拍摄了一部幽默喜剧片《奇怪的故事》(1937)之后,迅速找到了使他们获得成功的表现手法和独特风格。在卡尔内的世界中,人被分成善恶两类,但其独到之处在于生活中正直的人们并不一定是胜利者。他的主人公总是无法摆脱其命运,只能逃避现实或以死相争。影片华美而富于诗意的风格与艺术上的完美和谐使它们达到了诗意现实主义的又一个不可企及的高度。《雾码头》至今仍是诗意现实主义的代表作、法国电影史上最重要的杰作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法国影片生产陷于停顿状态,该流派重要代表人物,除卡尔内之外,杜维威尔、雷诺阿、克莱尔等都到了好莱坞,费代尔移居瑞士,法国电影在失去了它这些最杰出的著名人物之后走向衰落,陷于一蹶不振的境地。诗意现实主义终因其托举出一批世界级的电影艺术大师,并创造和丰富了电影的表现对象与艺术手段,而成为战后新现实主义创作与作者电影的先声。

☚ 地下电影   让·雷诺阿 ☛
0000125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7: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