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穿根藤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穿根藤 【概况】: 异名 络石藤(《广东中草药》),银珠果(《天然彩色台湾药草》),木头疳(《广西药用植物名录》),崧筋藤(广州),蜈蚣藤(海南儋县)。 基源 为茜草科九节属植物葡匐九节的干燥全株。 原植物 匍匐九节 Psychotria serpens Linn.,又名蔓九节(《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形态 多分枝、攀缘或匍匐藤本,常以气根攀附于树干或岩石上,长可达6m或更长。攀附枝有一列短而密的气根。 叶对生,纸质或革质,叶形变化很大,年幼植株的叶多呈卵形或倒卵形,年老植株的叶多呈椭圆形、披针形、倒披针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0.7~9cm,宽0.5~3.8cm,顶端急尖、钝或锐渐尖,基部楔形或稍圆,边缘全缘而有时稍反卷,干时苍绿色或暗红褐色;侧脉4~10对,纤细;叶柄长1~10mm;托叶膜质,短鞘状,顶端不裂,长2~3mm,宽2~5mm,脱落。聚伞花序顶生,有时被粃糠状短柔毛,常3歧分枝,圆锥状或伞房状,长1.5~5cm,宽1~5.5cm,总花梗长达3cm,少至多花;花白色,花梗长0.5~1.5mm;花萼倒圆锥形,长约2.5mm,顶端5浅裂,裂片三角形,长约0.5mm;花冠管与花冠裂片近等长,长1.5~3mm,花冠裂片长圆形,喉部被白色长柔毛;花丝长约1mm,花药长圆形,长约0.8mm。 核果球形或椭圆形,具纵棱,常呈白色,直径2.5~6mm;小核背面凸起,具纵棱,腹面平而光滑。花期4~6月,果期全年。(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4册.266页.图5946)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70~1360m的平地、丘陵、山地、山谷水旁的灌丛或林中。 分布于浙江、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日本、朝鲜、泰国、老挝、越南、柬埔寨也有分布。。 【生药】: 采集 全年可采,割取枝叶,晒干。 药材产于广东、福建,广西也产。 鉴别 枝条粗者达6mm,黑褐色,著生不定根,横切面有髓。叶对生。枝端常带有花序或果实。 果实棕褐色,表面有棱线,顶端具宿萼,横切面有2室。 以叶多,无根头、杂质者为佳。 贮藏 置干燥处。。【化学】: 含高级脂族醇、酮、豆甾醇、β-谷甾醇[1]和具细胞毒活性的乌苏酸(Ursolic acid)[2]。 参考文献 [1] 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731 [2] Planta Med 1988;54(4)∶308 【药性】: 性味 苦、辛,平。 ❶ 《泉州本草》:“苦、辛,平。” 功效 祛风湿,壮筋骨,止痛,消肿。 主治 风湿性关节痛,咽喉肿痛,痈肿疥疮。 ❶ 《广州植物志》:“煎服或浸酒饮,壮筋骨消风湿。”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鲜品30~60g);捣汁或浸酒。外用:捣汁涂或研末调敷。。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泉州本草》:“治肠风下血,每天大便5~6次:穿根藤茎连叶、槐花各30g,一枝香15g。水煎泡乌糖服。或穿根藤根30g,水煎服。 ” 单方应用 ❶ 《泉州本草》:“治反胃噎膈:穿根藤鲜茎叶30g,捣绞汁,酌加蔗浆调白酒送服。”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